正文 第7章 快樂做人,勤懇做事(二)(3 / 3)

然而對於福特,他的字典裏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說。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大家說:“先生們,你們不了解,我必須有八缸引擎,你們要為我做一個,現在就做。”猜猜接下來如何?他們製造出了八缸引擎。

老觀念不一定對,新想法不一定錯,隻要打破心理枷鎖,突破思維定勢,你也會像福特一樣成功。

不要讓慣性思維控製了你的人生,否則,你將終生碌碌無為,打破僵化的思維方式吧!試著隻遵從自己的行動規則和做事風格,你會發現自己正一步步接近成功!

用心尋找快樂,快樂無處不在

工作能讓人獲得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人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人為什麼要去奮鬥呢?所為何來呢?人們之所以努力奮鬥,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使自己快樂;二是找到人生的價值。我們或許有時候會覺得奮鬥不一定會有什麼結果,但不容否認的是,我們總能在奮鬥中找到自我的價值,並讓自己覺得快樂。

你失敗時,你不快樂,因此,你追求成功。當你被人輕視時,你不快樂,因此,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事業,都想對社會、對自己有一些貢獻,好贏得別人的尊重。饑餓寒冷是不快樂的,豐衣足食是快樂的,因此你要努力求得謀生能力,以獲取維生之資。

要求快樂與安全是人的天性,而不是為了後天的教條。後天的教條也無非是教我們如何去求得快樂與安全。

表麵上看,人們努力奮鬥是被環境所迫,但真正上的動機卻是發自各人的內心。換言之,奮鬥並不是別人勉強你去奮鬥,而是你自己內心裏天然有一股力量,希望自己活得成功而且光明磊落,這樣一個人才會真正感覺到快樂。

人在這一生中,必須努力發揮自己的力量,隨時用成績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人生。

努力並非被迫的勞役,而是內在自然的願望。當你積極而肯做事的時候,你必定會覺得快樂,當你消極而懶得做事的時候,你會對一切都感厭倦,毫無疑問你不會快樂。

在我們的一生中,工作占據了最大而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假使你對工作厭倦,那麼整個人生都將缺少樂趣。

能在工作中找到一些樂趣,用欣賞的心情去工作,生活就會很愉快。

我們不可能隨時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隻有盡量使自己喜歡目前的工作,不帶著厭煩的情緒去工作,工作就會顯得較為輕鬆。

人們之所以厭煩工作,一部分原因固然是工作繁重枯燥,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自己對工作不能勝任,所以就不能愉快。

因此我們應該多充實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上能夠勝任,當工作成績出色並得到讚賞時,本來枯燥的工作就有了樂趣。

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有責任。它雖然讓我們感到負擔沉重,但如果沒有一點責任的話,我們會覺得自己輕飄飄的,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人生也會因此失去了目標。這是人類的天性,唯有樂觀而勇敢地負起責任來,才會覺得快樂。

肯工作,所需的是勤勞與堅忍,肯工作而又能快樂地工作,則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使人在枯燥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使工作不再是苦役,而是一種創作和表現,如此的工作態度往往能塑造出傑出的人才。

如想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首先要對這工作有所專長,而這專長的求得,惟一的途徑就是學習。

每個人生來就有成功欲及榮譽感,如果你希望從工作中得到樂趣,惟一的辦法是認認真真地、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一個人覺得快樂,是因為心裏沒有負擔,同時也因為覺得日子過得充實。要想使自己心裏沒有負擔,最好的辦法是“忠於自己的良心”。要想使日子過得充實,最好的辦法是努力去做事而且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一個人要覺得自己有用,才會快樂。無論我們所做的是什麼工作,隻要對別人有貢獻,對社會有益處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隻有工作才能讓他找到快樂和滿足感。

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也不論你的職務高低,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都要在你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在工作中求得滿足,才會有幸福感、成功感。

滿足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你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隻有樂於工作,才能全力以赴,隻有從事合乎自己誌趣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滿足,否則,就會有情緒的衝突和挫折感。

下麵我們看看一家大公司設在日內瓦分公司的業務經理維科多是怎樣在工作中得到滿足的。他有積極的心態,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技能熟練,做起什麼工作來都得心應手。他經常閱讀勵誌性的書籍,從中得到三項非常重要的原則:

①自我激勵,掌握自己的態度。

②確立明確目標。

③任何事情都有其自己的發展規律,必須懂得那些規律並加以運用才能取得成功。

維科多相信這些原則,並以實際行動履行這些原則。每天早晨他都對自己說:“我覺得自己精力充沛、精神愉快,我覺得自己大有可為。”他也的確是這樣。

維科多用自己確信的原則訓練手下的業務人員,大家也都有同樣的信條和感受。每天早晨業務員相聚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愉快,個個信心十足,互相鼓勵並祝福,然後分手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目標之高,令總公司和其他一些分公司的人感到吃驚。但每周的業績不得不令人佩服。

情形就是如此,正是積極的心態激勵維科多及其所領導的銷售人員去發現他們工作中令人滿意的事情,從而取得成功的。

喜歡自己的工作與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差別。那些感到工作滿意的人,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他們總在尋找好的東西,當某種東西並不好時,他們首先是考慮改進它。但是那些對工作不滿意的人,他們的心態就變得消極,他們總是抱怨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甚至抱怨一些不相幹的事情,消極的心態完全占有了他們。

能否發現工作中令人滿意之處是與所做的工作種類無關的。如果你對於自己的工作抱著消極的心態,你就得控製你的心態,使其積極起來。如果你使得你的工作饒有趣味,你就會用微笑和多方麵來表達你對工作的滿意。

品嚐快樂生活,就會日益充實

要追求快樂的生活,看似容易,卻需要相當的智慧。那麼什麼是快樂呢?請看一位作家的理解吧!

①快樂就是一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②快樂是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③快樂就是充滿希望。

④快樂的人隻問耕耘,不問收獲。

⑤每天生活緊張的人,是不會快樂的。

⑥凡事順其自然,不必強求,就能快樂。

⑦人一旦隻為錢而做事,那就注定與快樂絕緣。

⑧快樂不是一種興奮劑,而是一種心靈的安定劑。

⑨快樂的人懂得珍惜,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而會珍惜自己的擁有。

⑩快樂的人勇於嚐試,敢於冒險。

以工作為遊戲時,生命就充滿了快樂;以工作為義務時,生命就變成了無奈。

快樂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你快樂嗎?如果你不快樂,那你不妨聽聽他人的經驗,早日找到通往快樂之門。這些快樂之人認為:

(1)實現願望就是快樂——有人說,快樂的秘訣就是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它是一種“幸福的美感”。快樂是比較即興的、短暫的,幸福卻是持久的,需要長期經營。

(2)快樂之人要擺對自己的位置——要做一位快樂主義者,但大多數的人中,十個裏麵幾乎有九個都不快樂。

不快樂的人常常會帶給別人壓力,他們經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但說也奇怪,不快樂的人通常不會承認“我不快樂”。

快樂需要智慧。快樂的人活得都很有味道,很瀟灑,也很豁達。他們體悟到生命的無常,不知何時災難突然就來,唯有保持豁達才能從容應付。

很多不快樂的人,他們痛苦的來源是因為“把自己擺錯了位置”。快樂的人非常清楚如何安排生活;不快樂的人,每天睜開眼睛總是懷疑地自問:“我究竟要幹什麼?”

我們周圍有很多人,當他們下了班之後,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整個人癱坐在電視前麵,要不就是酗酒、豪賭,生活得很無奈。這種人一定是擺錯了位置,他可能想賺更多的錢,想爬得更高,或者有更多的欲望,由於不知道割舍,想要的太多,結果反而掉入痛苦的深淵。

所以說,要找快樂,就要懂得做出選擇,看你究竟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權力、名聲、財富,還是快樂?心理學家認為,快樂的來源包括“新的刺激”與“不斷超越”。這就說明了那些酷愛登山的人,為什麼總是喜歡向高峰挑戰的道理。

快樂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假使一個人一輩子有錢、有權、有名,卻沒有快樂,仍舊隻能算是虛度此生。

(3)隨興、隨心、隨緣就是快樂——有一位知名作家說過一句話:“快樂與哀傷就像兩條並行的鐵軌。”“所有的快樂都是短暫的,人生其實是痛苦的。”人的一生,憂苦的時候比快樂的時候多。但是,話雖如此,我們並不一定就得在愁苦中過日子。仔細想想,在我們的周圍,每天都會聽到一些壞消息,這些消息已經讓我們無所逃遁,那為何不去找一些令人振奮的事情來替自己打氣呢?

很多人認為,快樂難找,其實不然。談快樂,其實根本不必用什麼偉大的理論,應該落實在世俗的生活層麵。

物質欲望上如果保持恬淡,精神上就能有更大的空間去豐富它。而且,物欲上的東西“邊際效益”遞減速度反而特別快。我們常歎,人生無奈,總是有牽扯不完的瑣事,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在短暫的生命中,每個人應該留一些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應該,隻問耕耘,不問收獲。

假如你感到不快樂,那麼惟一能尋求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語言好像已經感覺快樂的樣子。

這種簡單的辦法能不能有用呢?你不妨自己試一下。讓你的臉上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容來,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氣,然後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會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會吹口哨,就哼一段歌。你就會很快地發現當你的行動可以顯出你快樂的時候,你根本就不會再憂慮和頹廢下去了。

有一個住在墨西哥的女人,假如她知道這個秘密的話,就能夠在一天之內,把所有的哀愁一掃而空。她很老,又是一個寡婦——她很悲慘——可是她有沒有試過讓自己快樂呢?我看她沒有。要是你問她覺得怎樣,她總是說:“噢,老天爺啊,要是你經曆過那些我所經曆到的煩惱就能明白了。”好像連你很開心地在她麵前,她都會煩你。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情況比她還壞。她的丈夫留給她足以維持生活的保險金,她的孩子都已成家,能夠奉養她,可是很少看見她笑。她老抱怨她的三個女婿又差勁又自私——雖然她每次到他們家裏一住就是好幾個月。她常埋怨說,她的孩子從來沒有給她任何禮物——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看得非常緊——“替未來打算”。對她自己和她不幸的家庭來說,她隻是一個多餘的討厭的人。事情值得這樣嗎?這才是最可憐的地方——她完全可以使自己變成她家裏受人尊敬的一分子——隻要她願意,就能做得到。而如果她想達到這種轉變,她隻要高高興興地活著,好像她還有一點點愛可以給別人——而不是老談她自己的不幸。

有一個印度人,名字叫作克裏爾。他現在之所以還活著,就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秘密。10年前,克裏爾先生患肺炎,當他康複後,卻又得了腎髒病。他去找過好多個醫生,但都沒有治好他。

在不久以後,他又得了另外一種並發症,他的血壓高了起來。他去看一個醫生,醫生告訴他情況太嚴重,應該馬上料理後事。

我回到家裏,他說,弄清楚我所有的保險金都已經付過了,而後向上帝懺悔我以前所犯過的一切錯誤,坐下來感覺心裏很鬱悶,我讓所有的人都很不快樂,我的妻子和家人都非常難過。我自己更是深深地埋在頹喪的情緒裏。然而,在經過一個禮拜的自怨自艾之後,我對自己說:“你這樣子簡直是個傻瓜。你在一年之內可能還不會死,那麼趁你現在還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快快樂樂呢?”

我挺起胸膛,臉上帶著微笑,試著讓自己表現出一切都正常的樣子。我承認開始的時候相當費力,但是我強迫自己很開心,很高興,我家人看到我這樣他們都很高興,也對我自己大有幫助。

接著我開始覺得好多了——幾乎跟我裝出的一樣好。這種改進持續不斷,而在今天——原先以為已經躺在墳墓裏,幾個月後的今天——我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很好,而且我的血壓也正常了。有一件事是我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生所說的話就會實現了。可是我給自己的身體一個自行恢複的機會,別的什麼都沒有用,隻是改變了我的心情。

假如勇氣、健康的思想和樂觀的精神狀態能拯救一個人的性命的話,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做呢?我們還會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不快嗎?假如我們自己能創造出快樂,我們為什麼不去尋求呢?有一本書,書名叫《人的思想》,作者詹姆士·艾倫,他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深遠的良好影響,下麵是書裏的一段:

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的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他的思想向往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崛起、征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隻能衰弱而愁苦。

有人說,上帝讓人統治整個世界。這實在是一份相當大的恩賜,可我對這種特權卻沒什麼興趣。我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製我自己的能力——能控製自己的思想,能控製我的恐懼,能控製我的內心和精神。隻要能控製自己的行為就能控製自己的反應。

生活中不求做一個聰明人,隻求做一個快樂的“笨蛋。”

有人認為,在下述四種人中,他寧願做第二種人,也就是寧為笨蛋。為什麼?

第一種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也許會活得很快樂。但亞裏士多德說過,如果做豬快樂;做人痛苦,他寧願做人。亞當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果,因而有了“原罪”,但人類始終不會為了偷吃智慧果而感到後悔,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第二種人,被人看作是“笨蛋”,他們反應略顯遲緩,學習起來總是比人慢半拍。可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缺點,他們願意更認真、更努力地去學習,最後成功的往往是這種人。

第三種人,是糊裏糊塗、懵懵懂懂地過日子,根本不知曾經在這世間活過,如此做人也沒有什麼意思。

第四種人,被別人當作“聰明人”,他們會自以為真的“聰明”,隻會教導別人,而自己則毫無進步,固步自封,甚至越來越驕傲。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從高峰滑落,日走下坡。我們都希望自己更聰明一點,但這不太可能,總是有人學習成績比我們更好,賺錢比我們更多,職位比我們更高,名聲比我們更大。因此,如果我們有點笨就要承認。

有個幹什麼都認死理的大學生,有一年他下定決心要考研究生,但他的英語奇差,於是他就去參加了一個英語輔導班。輔導班的老師拍著胸脯說,隻要把他編寫的輔導書從頭到尾地做上5遍,就一定能考中——那本書比辭海還要厚。但是他卻真的相信了老師的話,回去以後不分白天黑夜地做,終於在考試前完成了第5遍。考試成績出來了,他得了88分的高分,而那些抱著各類“速成”同他一起考試的同學個個名落孫山。他十分感激那位老師,於是親自登門道謝。老師聽完他的述說以後,吃驚地吐了吐舌頭,說:“啊!你真的做了5遍呀!”

這種故事很多,而且遠遠不止考上研究生這種小事,很多大事業都是用這種笨辦法完成的。愛迪生為了研製一種新的蓄電池,花了9年的時間,試驗了9006種材料,失敗了5萬多次,最後才取得成功。

有人在女青年中組織了一次關於《西遊記》人物的民意測驗,結果發現,有將近90%的人喜歡師徒四人中的豬八戒。理由是:他看上去笨笨的,很討人喜歡,而且他還很懂得享受生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很少有女人喜歡孫悟空,理由是:這個猴頭也太精了!唐僧更是沒有一個人喜歡。

有人認為,可愛的人生總是同有趣的弱點結合在一起的。笨拙就是一種典型的有趣弱點,它可能表現在語言、行動或思維的某一方麵。它會給人帶來一定的不便或損失,但有些時候卻還會因禍得福。

有一種天才,他隻在某個領域內有一些驚人的建樹,但在其他的地方,他是絕對的白癡,人類學家將這樣的人稱作“白癡天才”。如果仔細回味一下,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一定不少。

對於在校的學生來講,最笨的事情恐怕就是記不住老師昨天教的公式或詞組了,雖然有時我們會很努力地用功,試圖避免老師的責問和同學們的嘲笑,第二天的結果還是一樣,我們怎麼辦?於是有人放棄了努力,開始破罐子破摔,還有一部分人幹脆逃離了學校。這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大家都知道愛迪生是個大發明家,他一生共獲得過1000多項發明專利。還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獎章。但有誰知道愛迪生成名前曾被人們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大笨蛋”?

愛迪生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常常會把老師教給他的東西忘得幹幹淨淨,在班上他的成績也總是排在最後一名,這使得老師們對他非常失望,他們認為他是個糊塗蟲,蠢得簡直不可救藥。醫生們甚至斷定他大腦有毛病,因為他的大腦的形狀非常奇特。事實上,他一生中僅僅上過3個月的學,就被老師勸退回家了。在這以後,就由他的母親在家裏教他。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母親卻發現,愛迪生對科學事實具有非凡的記憶能力,在他那藏書豐富的私人圖書館裏,他埋頭研究,了解了大部分的科學事實。而且他還養成了一種集中注意力的特殊能力:除了他心裏所想的東西之外,他可以把其餘的一切統統忘掉。

有一天,愛迪生去納稅,當時他正為某個科學上的問題而苦苦思考。那天去交稅的人特別多,他不得不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麵等候,他等了很久,結果等到輪到他的時候,別人問他叫什麼名字時,他一時間竟愣在了那裏,想不起來自己的名字了!他旁邊的一個人,看見他那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便提醒他他的名字叫愛迪生。他後來對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自己都說:“我當時真的很笨,簡直有好幾秒鍾想不出自己的名字來,這可是與我性命攸關的東西啊!”

這種笨人在曆史上還有很多很多。貝比魯感到自己很難記住什麼,無論別人的姓名還是麵孔。所以當他在四處周旋的時候,差不多每碰到一個人就和那人談話,因為他總以為自己在什麼時候見到過這些人。查理·卓別林一直請一個私人秘書為他處理一些事務,而且這個人常常跟他一道外出旅遊。然而這樣為他工作7年以後,卓別林還是記不準他的名字。

所以,戴爾·卡耐基曾在一本書中寫道:“如果你的記憶力如我一樣壞,你盡可以放心,這沒有多大關係。因為達·芬奇算得上是人類曆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了,而他卻什麼東西都記不住,除非把它用筆記下來——即使這樣,他又往往記不起自己把它放在哪裏了。”

西班牙著名的繪畫大師達利是一個古怪的人,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個笨蛋。

他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但隻有一台老式留聲機,唱片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因此,每當放音樂時就夾雜著一些噪音。家人要求他去買一台新唱機。他總是說:“不需要,不需要,千萬不要。我欣賞這種油炸沙丁魚的聲音。”

達利是那種需要隨時得到照顧的人。

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事事要依賴他妻子。有一次,他妻子加拉在傾盆大雨中開著他們那輛舊卡迪拉克車,半路上,一個輪胎爆了。坐在車上的達利對她說:“親愛的,你去換輪胎,我是個天才,可不能把自己的手弄傷了,這不是我的問題。”於是,可憐的加拉冒著大雨趴在地上換了輪胎。他的妻子加拉正是這樣被他的各種各樣的要求搞得精疲力盡,最後隻好離開了他。

盡管如此,一位與他同居了17年的女友在他逝世10周年紀念時說,我常常會想起他,當我看到如今所遇到的藝術家都很平庸時,我就很懷念他。我遇到的是一個天才,盡管他經常胡言亂語,他的行為讓人惱怒,但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不會裝模作樣。

阿拉伯有這樣一句格言:“人有四種:第一,他沒有知識,但他不知道,是個傻子,應該避開他;其二,他沒有知識,但他自己知道,是個笨人,應該教他;其三,他有知識,但他不知道自己有,是睡著了,應該喚醒他;其四,他有知識,並且知道自己有知識,是個聰明人,應該向他學習。”經調查,多數人認為做第二種人最好。

這就是所謂“笨蛋”的魅力。

懂得放棄,才能品嚐成功的快樂

敢於舍棄微小的成功,你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這就好像拳擊手為了使自己出拳更有力,先要把拳頭收回一樣。

瑪西·卡塞爾是美國電視史上最成功的節目製作人之一。她從1980年開始自行製作節目,次年,湯姆·溫勒加入,他們合作無間,創造出《天才老爺》的高收視率,這是美國播出最久的電視連續劇,其他如《焰火下的魅力》、《來自太陽係的三次元》等,也好評如潮,獲得多次大獎。她這樣敘述她的成功之路:

在紐約,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ABC國家廣播公司做參觀講解員。這棟大樓是一個野心家的溫床,許多人不擇手段地想要得到往上爬的機會。很幸運,我幾個月後就升任《今夜》節目製作助理,然而,我並不太喜歡這份工作,大多是做一些辦公室的雜務,回影迷的來信之類的。

我開始轉變事業方向,到一家廣告代理公司的電視部門工作。我知道自己對廣告工作是毫無興趣的,然而,這卻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我們這組一共有3個人,平日的工作說起來有點像間諜,每天要觀察哪個頻道的哪個節目收視率最好,然後仔細分析節目的分鏡時段、製作素質,向客戶提交一份完整的報告,最後建議最佳廣告時段,而我提出的建議大都能得到客戶的肯定。但是,我始終知道,我的興趣在製作電視節目。

在好萊塢,我認識了正要開設製作公司的羅吉,他有堆積如山的劇本,需要有人幫忙審核。我決定爭取這份工作,答應先免費幫助他看那些劇本,直到他願意聘請我為止。我成功了。我在這家公司幹了好幾年,然而我喜歡的事業還是沒有半點蹤影。直到有一天,我聽說A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想要找一些有才氣、有創意的人一起組成龐大的製作群,共同經營頻道,我立即前往應聘。我坦白地告訴麵試主考官伊塞,我已經有3個月的身孕,如果他不想考慮聘用一位孕婦的話,我沒有意見。沒想到他卻說:“我太太和我也有一個嬰兒,可是我回到崗位繼續工作,你呢,是不是也要和我一樣?”最後,他聘用了我。

我真的欣喜若狂,因為終於可以接觸到電視工作的核心。當然,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勾心鬥角,人與人關係不那麼單純的地方,我雖然有一點小聰明,但是卻沒有能力處理辦公室裏的人事鬥爭,在這裏,每個人不是迅速升職,就是被迅速開除。我沒有被開除,我在ABC工作7年,離職前,我的頭銜是“黃金時段節目製作資深副總經理”。

我們不斷生產十分有趣、充滿活力和不同風格的節目,但多年後,那種充滿創意的環境在慢慢消失,我覺得是自己離開ABC的時候了,我要自己創辦一家電視製作公司。

我們決定不受外界幹擾,我們一定要製作出品質精良的節目,否則決不輕易推出上檔。我們一共花了3年時間,才推出一個成功的喜劇係列節目——《天才老爺》,一播就播了8年,在1988年-1999年期間,我們還創下了其他製作公司望塵莫及的成績:同時擁有3個成功的電視節目——《天才老爺》、《羅絲安娜》和《不同的世界》。

這條成功之路比較長,其實特點就是不斷換工作,包括放棄一些令人羨慕的職務,如“ABC黃金時段節目製作資深副總經理”,最後自己創業。這是一條風險很大的路,但有能力的人,不妨試一試。

“水往低處流是為了積水成淵。降落,是為了新的起飛,所以我喜歡一次次將自己打入穀底。”這是北京小王府飯店老板王勇在一次媒體采訪時的一段經典語錄。他的職業生涯確實也證明了他的“放棄”與“再次起飛”哲學的正確。請看他的自述:

我是1987年從大學畢業的,學的是外貿英語專業。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那是一份很安逸、令很多人羨慕的工作。可是沒多久,我就很苦惱。那是一成不變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讓我感到很壓抑,我不甘心自己的熱情被一點點地吞噬。

苦惱歸苦惱,但是真要做出抉擇還是要下很大決心的。因為生活在體製中,它會給人一種安全感,雖然這種安全感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猶豫不決中過了3年後,我終於下決心離開,因為如果再耗下去,我可能就會失去離開的決心和重新開始的信心。

這在當時來講,無疑是瘋狂而沒有理智的表現。因為他的辭職無異於自己給自己打到了最底層:沒有單位,沒有固定工資,沒有任何社會保障。

從這以後,他在北京先後在兩家公司就職,第一家公司是一家英國公司。後來王勇又跳槽去了一家生產航空發動機的美國公司,做高級業務代表。公司辦公地點在建國門外的賽特。

每天,工作累了,王勇就會俯身在窗前,看馬路上川流不息,像甲殼蟲一樣的車輛,看像螻蟻一樣蠕動的人流。有時看著看著,他會突然莫名其妙地發呆,會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雖然他在這家公司已經幹到了高級業務代表,隻要繼續努力,職務還會升遷。但是他感覺到幹得再好,這裏也不屬於他。這個舞台是別人的,在這個舞台上,自己隻是一個匆匆的過客。可是,哪裏才是屬於自己的一個舞台呢?

王勇又開始苦惱。

有一天,他仍像往常一樣站在窗前胡思亂想。他的目光不經意地落在樓下那片自行車停車場上,他看見不斷有人推著自行車過來,又不斷有人推著自行車離去。於是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何不將那片場地租下來,自己幹?就這樣,王勇又辭去了第二份工作,開起了京城第一家“北京王師傅租賃自行車店”。

王勇的自行車租賃業務幹得很好,不到一年就在建國門和北京站開了兩家自行車租賃連鎖店,一共有600多輛自行車。後來由於自行車連鎖業務的再拓展有很多難處,王勇便再次放手,轉行幹起了現在的餐飲行業。直到他現在的又一次的事業頂峰。

沒有放棄就無法收獲,放棄多餘的東西你會一身輕鬆,放棄不適合你的職業,你會獲得一份更令你滿意的事業,人生就是在不斷的舍棄與獲得中,越來越美好的。

幽默是快樂的潤滑劑

幽默是智慧的結晶,擁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更多快樂,還能使自己更受人歡迎。

英國幽默作家伍德豪斯說:“可以使人開懷大笑的,就是幽默!”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傑克·史密斯則說:“幽默是一種看待萬事萬物都顯得新奇有趣的生活態度。”

幽默更是一種心智成熟的最佳表現。“幽默”的好處多多,主要有下列幾項:

降低緊張,製造輕鬆、無負擔的氣氛;

消除疲勞,使人頓覺輕鬆、愉快;

使人際交往更加和諧;

化危機為轉機,突破困境、反敗為勝。

你會發現,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從平凡小事中發現有趣、光明的一麵,或是從最壞的情況下得到最大的滿足感。

沒有“幽默感”的人總是對人與事物無動於衷、後知後覺,並使自己或環境陷入一潭死水,毫無生氣,甚至枯燥到讓人生厭的境地。

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一位集政治家、文學家、演說家於一身的傳奇人物,除了擁有“頑強不屈、毅力驚人”性格外,在他的一生中也充滿了“機智”和“幽默”。

1941年,他就任首相不久,為了了解美國的外交政策,他親自赴美會見羅斯福總統。

在丘吉爾抵美的第二天一大早,羅斯福來拜訪住在白宮客房部的丘吉爾。正巧,丘吉爾剛剛洗完澡,全身赤裸裸地走出浴室。羅斯福一看情況不對,立即困窘地要轉頭離去。此時,丘吉爾叫住了羅斯福,神情自若地對他說:“你看!英國首相對美國總統的坦誠相見”是絕對沒有任何一絲隱瞞啊!

羅斯福頻頻點頭,笑著說:“你說得好!你說得好!”

丘吉爾通過機智幽默,當場化解了雙方的尷尬,而且一語雙關,充分表達了英國人對美國人的那份坦誠相見的尊敬和誠意。

丘吉爾的“一語雙關”恰如其分,活脫脫地表達出對人及事的看法,除了使人們哈哈大笑以外,更是“機智人生”的呈現!

另外還有一則關於丘吉爾的趣事:名劇作家蕭伯納有一出新劇上演,打算邀請丘吉爾前往觀看,於是,他命人送了兩張入場券給丘吉爾,並且在票券背後附上一句話:“歡迎您和朋友一起來觀賞……如果您還有朋友的話!”

丘吉爾接到入場券後,立刻回了一句話:“謝謝你的入場券。不過,我今晚實在抽不出空來,明天我會邀請朋友一起出席,如果閣下的這出劇能夠上演到明天的話!”

有時候,“幽默感”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愉悅,舒坦無比;有時候,“幽默感”還可以旁敲側擊地給對方以痛擊。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幽默高手。1727年英法戰爭期間,伏爾泰恰巧正在英國旅行。誰知道英國人竟不分青紅皂白,把當代的大哲學家伏爾泰抓住了。

“把他絞死!快點把他絞死!”英國人怒氣衝衝地大叫。

當伏爾泰被抓起來送往絞刑台上時,他的英國朋友紛紛趕來替他解圍。他們緊張而又急切地喊道:“你們不能將他處死,伏爾泰先生隻是個學者,他從不參與政治!”

“不行,法國人就該死!把他吊死。”那些群眾還是不停地怒罵著。

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伏爾泰舉起了雙手,大聲說:“可不可以讓我這個將死之人說幾句心裏話?”

全場突然安靜了下來。

伏爾泰對群眾深深鞠了個躬,清了清嗓門,說道:“各位英國朋友!你們要懲罰我,就是因為我是法國人。以各位的聰明才智,不難發現,我生為法國人,卻不能生為高貴的英國人,難道上帝對我的懲罰還不夠嗎?”

說完,英國人全都哈哈大笑了起來。這番詼諧幽默竟讓伏爾泰死裏逃生,他被當場釋放了。

伏爾泰深諳“自我嘲笑、自我謙抑”的技巧,不僅化解了英國人對他的敵意,更促進了彼此“和諧、歡樂”的氣氛。

沒有幽默感的人很難體會生命的美好,很難贏得別人的喜歡,他們的生活會如一潭死水。而要培養幽默感也並不困難,隻要你看事物時多抱樂觀態度,多寬容別人,你就會成為一個能體會幽默的人。

寬容別人,能獲得最大的快樂

總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的人是愚蠢的,不肯原諒別人其實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能夠寬容別人的人是快樂的,他的寬容必將為他贏來更多的愛戴與敬意。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廣島紀念醫院生了一個兒子,天生沒有頭蓋骨,要動手術,但即使成功,也會智能不足,他很傷心,心想這種兒子不如不要,暗自期待手術失敗,一了百了。

他和醫院院長聊到自己的心情,院長以自己的經驗勸他,表示這所醫院當初興建是為了治療遭到原子彈傷害與輻射線感染的病患,曾招募了全日本最有愛心的醫師來服務,但過了沒有多久,出現醫師自殺的比病人還多的奇怪現象,因為許多醫師在醫不好病人後,紛紛很自責而自殺。缺少彈性的心胸,即使專業醫師也活不下去。院長以此例來勸導大江健三郎,包容孩子的缺陷,也許這樣的孩子也會有獨特的才能。

大江健三郎於是接受了天生障礙的兒子,而且錄下了許多大自然的聲音,讓兒子吸收、聆聽。自幼吸收美妙的天籟之音,長大後,他兒子成為有名的作曲家,所作的曲子可以治療失眠症,助人很快睡著,因此暢銷日本。後來,大江健三郎得到諾貝爾獎,在領獎時,他敘述了他兒子的故事,並很幽默地對來賓說:“你們如果睡不著覺,買我兒子的CD聽,再睡不著,買我的小說去看,那就一定睡著了。”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中,他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自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夢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

“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這位禪師表現出來的慈悲心,感化了小偷的靈魂。

虛懷若穀,方能容納百川。

日本曆史上的加藤將軍,有一次邀請同僚福島正則將軍品茶,在福島將軍未到之前,有一位家臣在忙亂中撞壞了加藤將軍房間的紙牆,雖然立刻叫人來修理完工,但紙色新舊不同,依然留下明顯的痕跡。

不一會兒福島將軍來了,一眼就看見牆上色彩的不調合,就問加藤,加藤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他,福島臉色一變說:“像那種粗手粗腳的家臣,留著幹什麼?還不如推出去斬掉算了。”加藤將軍聽了,很不以為然地說:“你雖然武功顯赫,受人敬重,但是太缺乏悲天憫人的胸襟了。”

施以寬容,是消除你與朋友間隔閡的最有力手段,也是獲取別人敬重的一個渠道。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相鄰,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兵士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國的兵士勤勞,瓜秧長勢極好,而楚國的兵士懶惰,瓜秧即細又矮,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國兵士覺得失了麵子,有一天夜裏偷跑過去把梁國兵士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國兵士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這個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梁國兵士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國兵士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而且是梁國兵士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便將此事報告楚國邊縣的縣令。縣令聽後感到既慚愧又敬佩,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到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既以示自責,亦以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有人曾經說過:“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敵,有一天會有別人來替你對付他的。”

“要知道,你向仇敵找麻煩,會浪費你許多時間和精力。”

不過,你不理會他,不等於他也不理會你。如果你的仇敵偏偏要來惹你,那該怎麼辦呢?

有這樣一位農人,新買了一處農莊。這一天,他正沿著農莊的邊界走著,遇到鄰居。“慢著,你且別走,”鄰居說道,“在你買進這塊地時,你同時買到了我對你的起訴,你的籬笆越過了我的界限10英尺。”

這是一個可以延續數百年、造成世代仇恨的爭論的開始。

可是,新主人微笑道:“我本以為可以在這裏找到些和氣的鄰居,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和氣的鄰居,你可要幫我的忙,將籬笆移到你指定的地點,費用由我來付。”

那道籬笆始終不曾移動過,作為仇敵的人也變了,以後這位挑釁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鄰居。這便是寬容別人的後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對別人的一點過錯斤斤計較,你就會給自己找來很多煩惱,而如果多一點寬容之心,你卻可以擁有更多的快樂。孰高孰低?相信聰明的你不難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