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獎罰分明,孩子更出色(下)(3 / 3)

因為家規是通過家庭成員(包括已經懂事的孩子)確認同意後才確定的,那就要共同來遵守執行,而作為家長則要身體力行的模範執行,作好孩子的榜樣,而不是成為家規的破壞者。

案 例

小晶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幾年一直與媽媽相依為命。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媽媽也製定了不成文的家規,這主要是鼓勵孩子好學上進,為此規定孩子取得哪些成績將獲得怎樣的獎勵。

小晶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喜歡上別人家孩子玩的MP4,但這孩子很懂事,不想直接張嘴要媽媽買。可她非常非常喜歡,自己又沒錢,於是她就跟媽媽說:“媽媽,我特想要一個MP4,我要怎麼做你才能給我買呢?”“你現在快小升初了,根本沒時間玩那東西,好好學習吧,等你考上重點中學了,媽就給你買一個。”小晶的媽媽信誓旦旦地回答著。

半年後,小晶果然考上了重點中學,當再一次跟她媽媽去超市的時候,她又看到了心儀已久的MP4,於是她對媽媽說:“媽,你不是答應過我,等我考上重點中學了就給我買MP4嗎?”“你都上中學了,學習那麼緊,哪有時間玩這個東西啊。”小晶的心涼了:“不買就說不買得了,為什麼要欺騙我呀?你的話真是沒準,以後我啥也不聽了。”母親聽後一臉木然。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不輕易承諾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然而很多時候會是個壞榜樣,尤其是在對孩子作了承諾而沒有去實現的時候。家長不該隨便承諾辦不到的事。孩子往往不會考慮太多,隻知道你說了就要做到。因為從小老師和家長都是那麼教的,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們承諾的事就一定會做到。於是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高興地想著成功後得到的獎賞。然而家長違背了他們的承諾,這時候的孩子該是多麼的難受和失望!

無論是平時的教育中,還是家規中對孩子的許諾,家長都必須慎重、實在,讓孩子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務。隻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家長的威信才能樹立起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很大程度上帶有盲目性、應付性,甚至欺騙性,這往往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許諾後不履行諾言,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極大的傷害,也會導致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還會使孩子錯誤地認為,對誰都可以隨便說話和承諾,反正說了又不用負責。

所以,在製定家規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①孩子該做的事情,不要許諾:父母對孩子的許諾要把握分寸,不該答應的事,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孩子從事吃飯、穿衣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或幫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是孩子應該承擔的義務。有的父母不太了解勞動的目的,認為隻要孩子做了就應該獎勵,所以對孩子許諾:“你幫媽媽把雨傘拿過來,媽媽回來給你買巧克力。”這樣做的後果是滋長了孩子斤斤計較的毛病。

②家長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許諾: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有些辦不到的事情,比如說要給孩子買與自己家庭消費相差極大的物件,父母暫時做不到,就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不可能的。有的父母為了暫時緩和與孩子的矛盾而答應孩子,又做不到,孩子會認為父母在哄騙自己。

③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要許諾:父母由於一時興致,往往喜歡說:“你要什麼,我都答應你。”這時孩子往往會隨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此時,解決的辦法是對孩子提出許諾,要有前提與條件,在與孩子上街或走親串友的時候,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孩子違反,就取消孩子的一項權利。

④不要經常給孩子金錢、物質上的許諾:給孩子金錢、物質的許諾,容易使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對孩子成長不利。對孩子的許諾不一定是有形的,可以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教孩子一首童謠等。重要的在於父母守信用,而不是給孩子許諾了什麼東西。

父母應該關注和尊重孩子和孩子之間的“約定”。例如,你計劃周末帶孩子去爺爺奶奶家,但是孩子已經答應了周末去小朋友家玩,那麼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和小夥伴的有約在先,不可以強迫孩子服從父母的安排對他人爽約。

重承諾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時,如果你認為他年齡小,可以馬馬虎虎地對付,那你就錯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腦海裏,而且他會隨時翻出來照著做。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孩子言行不一,在痛心疾首之前,先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行就能得出結論,因為孩子的行為都得益於你的身傳。

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總是找孩子的不是,從不找自己的問題,東子認為是最不聰明、最可笑的想法。父母是孩子的終生老師,老師就是學生的導航儀,如果導航儀出了問題,“船”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嗎?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行為是對孩子的承諾。

(2)承諾要兌現

人人都知道,承諾是要兌現的,然而生活中存在很多家長對承諾不兌現的事,案例中的這位媽媽就是其中的代表。通過這件事情,給我們育人者敲響了警鍾,平時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盡辦法做到,哪怕再苦、再累、再難。可是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犯下這樣的錯誤,說過的話就拋擲腦後了,要知道孩子的心像水晶一般透明,折射出我們的言行品質。因此,你要求孩子說話算數,你對孩子首先要說話算數。否則,失信於孩子,我們將自食其果。

失信與守信的結果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一旦許下諾言就要盡可能照此執行。實在做不到,也應該和孩子解釋清楚,可以的話盡快將此補上。這看起來像是小事,可如果總不實現自己的諾言,孩子便不會聽信我們的話,因為他們會覺得我們在欺騙他們。因為一旦承諾未實現,日後就很難讓孩子再相信父母的話。

事實上,有時父母的承諾是真心誠意的,如答應孩子周末去海邊戲水或看場電影,但到了那個時候卻因事難成行。對於父母而言,失信也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失信於孩子卻事關重大。更糟糕的是,如果當初承諾時是隨口說說,而後又隨意違背承諾,長此以往,父母的話在孩子的心中自然會大打折扣。

因此,為人父母者在作承諾之初,應首先想清楚,自己做不做的到?做不到的,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答應了,則要盡力遵守諾言。當然,有時確有困難而無法履行諾言,也要向孩子說明理由,並致歉且再約定履行事宜。記住,再約定的事不能再違約了,一定要慎重地確定自己真正能做到。

教子建言:一諾千金,做一個信守承諾的父母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從承諾中會獲得安全感、信賴度,日後也必能成為一個重信諾、負責任的人。作為家長,教育孩子誠信為人,要先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是祖國的明天,家庭是孩子溫馨的避風港。家庭教育對於父母來說,首先應是自我教育。要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未來,我們的家長就必須改變自己不良的習慣,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現給子女。

你的形象對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