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自己這樣生活
他從小就很崇拜那些成功人士,讀小學時,就寫過一篇題為《像比爾·蓋茨那樣進取》的作文,被老師當做範文在課堂上朗讀,並連連讚許他誌向高遠。進入大學後,他更是迷戀上了那些勵誌圖書,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諸如《像偉人那樣思考》、《像強者那樣行動》、《像智者那樣探索》、《像明星那樣經營》之類令自己熱血沸騰的書籍,他敬佩一個個古今中外成功人士輝煌的人生,為他們的夢想、奮鬥、激情、執著所感動,暗暗地將他們當做自己的榜樣和楷模。
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他:盡管他十分認真地像那些成功人士學習,他始終還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得一進入茫茫人海,便立刻沒了蹤影。
大學畢業後,他辭掉了不少人看好的那份工作,毅然地去做保險推銷員。隻因《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那本書,點燃了他從零開始的激情,他要磨礪意誌,渴望在一萬次遇挫後,也能夠像人家那樣贏得堪稱奇跡的成功。然而,四年艱苦的打拚過後,他並沒有擁抱想象的輝煌,依然隻是一個整天為溫飽而忙碌奔波的小人物。
苦惱過,歎息過,焦慮過,不甘心碌碌無為的他,又開始了新的奮鬥,他借錢投資創業,搞軟件開發,做品牌服裝代理,炒基金,種植進口花卉……多方嚐試,多方探索,似乎每一個成功者走過的路,對他都是很大的激勵,人家都成功了,為什麼自己就不行呢?他骨子裏的不服輸,讓他接連不斷地開辟新領域。結果,十幾年過去了,時賺時賠,人到中年的他,仍囊中羞澀。成功,似乎有意在疏遠他,在難為他。
那年秋天,他回到那個僻遠的小山村。家鄉也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許多孩子也跟著父母進城了。村子裏多是一些老人、婦女,春種秋收也大多機械化了,幾乎沒有人積肥營養土地了,大家更相信化肥的威力,也很少有人再揮鋤鋤草了,因為有了便捷的除草劑,一噴灑就解決問題了。大家都這樣做,因為這樣的耕作方式,省時、省力,雖說成本較高,糧食品質較低,對土地的破壞較大,但明顯的高產量,卻鼓勵著大家毫不猶豫地作這樣的選擇。
難道在農村老家,也吃不到真正的綠色食品了?他有些悲哀地問父親。
父親告訴他,鄰村有個老耿頭,種地還像從前一樣,養豬養牛,廣積農家肥,一車車地運到地裏,種地從不用化肥。他還用牛耕地、耙地,還靠人力一鋤頭一鋤頭地除草。隻是,他種的糧食產量不高。
他很驚訝老耿頭的固執,問其為什麼不像別人那樣種地?老耿頭淡淡一笑:“一個人一種活法,為什麼像別人那樣呢?我覺得像自己這樣種地最好,雖說辛苦一些,收入少一些,但保養了土地,還種出了更益於健康的糧食。”
真的這麼簡單?他很難想象別人都在圖輕鬆、圖多獲利的時候,老耿頭仍能如此悠然,不為別人的成功所動。
“就這麼簡單,像自己這樣生活,我感覺很知足,也很幸福。”老耿頭樸實的話語裏透著深刻的哲學意味。
“像自己這樣生活”,他輕輕地重複了一句,心田裏陡然灑入了一縷陽光。
哦,老耿頭說得真好。隻要是幸福的,就完全可以像自己這樣生活,沒有必要去模仿別人,去重複別人的道路。更何況,世間的許多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後來,他聽說老耿頭綠色的種地方式被記者報道後,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很多人爭相訂購他的綠色糧食,給出的價格很高,他的收入比那些高產的糧食大戶還多了。有些人也想效仿他,但是多年掠奪性的耕種,土地已損害得難遂人願。再說,大家一時也難以建立起像老耿頭那樣的信譽啊……
沒錯,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但是,不管怎樣虛心學習別人,都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企圖把自己變成別人那樣的人,去簡單地抄襲別人的生活。
心靈甘泉
不一味地盲從別人,不人雲亦雲,不草率地改變自我,而是堅定地像自己這樣生活,才能準確定位,不迷失自己,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品味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善於將一件別人不以為然的小事做好,才能做成別人做不到的大事。
50美分與5000萬美元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他非常敬佩當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汽車大王”福特,很想從福特那裏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周末,邁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裏與幾個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隻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正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裏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那位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年輕的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菜單上的數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別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那幾位福特宴請的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年輕的服務生沒有再核算,而是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