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價值(3)(1 / 3)

如今已是身價過千萬的他,在一次高校畢業生報告會上,以自己的切身經曆,告訴那些初涉人生的學子們:一定要找準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一定要把生命之根紮到厚實的泥土中,省略了泥土,可能會生存一時,但決不會讓生命之樹常青。

心靈甘泉

每個人都有最能發揮自己優勢的位置,那些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善於審時度勢,找到了最佳的努力方向,讓自身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有些所謂的“注定”,不過是阻礙自己前行的石頭而已。

將那些“注定”打碎

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鄉裏的初中時,好多人都勸父母快想辦法讓我轉學,說那所中學念不念沒多大意思,他們把那所學校說得非常可怕。

父母何嚐不想讓我轉學呢?可最終我還是進了那所最沒希望的學校,因為家裏沒門路,也交不起那一筆數額不菲的轉學費。

進校不久,我便為自己就讀的鄉中學的一切驚愕了——學校的辦學條件的確是差極了,沒水、沒電、沒住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師資力量太差,好老師都走光了,剩下的大多在混日子,教學質量一塌糊塗,連續三年的中考,重點高中、中專的上榜人數竟然都是零蛋。有人甚至憤憤地說:“那學校是‘零蛋’學校,趁早黃攤得了。”成績好一點兒的或家裏稍微有點兒門路的學生,都想方設法地轉到外校去讀書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無可奈何地在那兒混張畢業證的。於是,惡性循環又開始了——老師沒心思教,學生沒心思學,人們大都覺得進這樣的破學校,注定不會有大出息。

記得我上的第一節課就缺了七個學生,課堂上亂糟糟的像個鬧市,老師無精打采地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麵說話、打鬧。我當時就想,天下恐怕沒有比這更糟糕的學校了。

上了兩個多月的課,學的東西少得可憐,我就回家跟父母說不想繼續讀書了。父母便唉聲歎氣道:“都怪爹娘沒本事,不能給你換一個好學校。”

看到父母那難過的樣子,我又背上書包到學校去了,但不能說是去學習,隻是空虛地打發時光而已。初中一年很快就混過去了。

第二年,學校分來一個叫薑秀琴的長得很柔弱的師範畢業生,誰也沒有想到,貌不驚人的她,用她滿腔的智慧和愛意,竟在我們的心中播下了那麼多希望的種子,影響了我和許多同學一生的走向。

記得她的第一節課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家境異常貧困的男孩,幾次餓昏在課堂上,他的母親冒著雨走了一百多裏的山路,給他送來十個窩窩頭和借來的兩元錢。他對老師說隻要讓他吃飽飯,他就能考一百分。後來,他考上了北京大學,又考上了研究生。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故事的每一個情節,記得故事的名字叫做《始於鄉間狀元路》。

薑老師的故事講完後,我發現很多同學和我一樣,第一次像個大人似的低下了思索的頭,因為我們比那個男孩還幸運一些,至少我們能夠填飽肚子。

下課了,薑老師把我叫到一旁,問我:“你挺聰明的,請你帶個頭,將大家所說的‘注定’打碎,好嗎?”

心潮正為那個感人的故事澎湃,再看到薑老師那滿懷深情的目光,我使勁地點點頭。

薑老師的課講得有趣極了,剛開始調皮慣了的學生還不好好聽課,故意弄出些動靜氣她,甚至有幾次氣得她直抹眼淚,課都講不下去了,但很快大家就被她的認真、她對同學無私的關愛感動了,都喜歡上她的課了。

薑老師的出類拔萃,反襯出其他一些老師水平的差勁,那幾個混慣了日子的老師,在受到同學們的哄笑後,對薑老師更嫉妒了,他們不屑地說:就憑她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三分鍾熱血,想改變這破學校注定的結果,實在是太天真了。

後來有兩個老師不願意上課,薑老師就教我們語文、英語、物理和化學四門課程。一個老師擔起初中四門主課的教學工作,這在那個年代恐怕也是十分罕見的。可以想象,她要付出怎樣的心血。多少年後,當我向朋友講述這段往事時,朋友無不驚訝地讚歎薑老師的學識和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