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喬二人踏入獅子號的餐廳時,卻發覺那餐桌夠長夠大,與中國傳統的圓桌不同。王文雄驚詫地指著那餐桌問許維道,
“我說通事,這餐桌這麼長,等會怎麼吃啊?夾盤菜都夾不到!”王文雄比劃著夾菜的姿勢。
果然是個吃貨,許維極度藐視王文雄。關於王文雄的問題,這幾年兩廣總督可沒白當,許維張口就給解釋道,
“其實洋人不像我們,一桌菜大家一起吃。他們很講究SANITATION的,他們的規矩是一人麵前多盤菜,自個地盤自個吃。Are you clearness?”許維賣弄起洋文來。(總算明白後世這種中文夾英文的說法是怎麼來了的吧!)
“難怪要做個這麼長的桌子吃飯,這一餐飯下來,不擺上三十多盤菜不算完啊,這洋女人估計做飯都要做上一整天。哈。。。”王文雄開懷大笑。
“王大人,我們還是趕緊吃完走人,話多事也多啊!”素來穩重的喬人傑開口道。此次洋船行乃以喬人傑為主,故雖然姓喬的不愛說話,可他一旦說了,王文雄立馬沒了聲息。
沒過多久,菜送了上來。許維親自給王、喬二人介紹道,
“二位大人,你們可要好好品嚐一下,這是洋人喜歡的的牛排。這是刀,這是叉,這是餐布,別在脖子上。嗯,是這樣拿的,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然後叉子抵住牛排,刀子用來割肉。。。。。。”
雖然王、喬二人一開始用這刀叉相當的不習慣,但沒過多時就好像會用了,那用起來的熟練程度隨著吃牛排的時間增長而越發能隨意切叉,這情形看在許維眼裏,沒來由的直感歎,姥姥的,還是中國人腦袋聰明啊,用啥啥都快,學啥啥都精,可惜都不用在正道上。
唯一讓王、喬二人有些不習慣的是,那餐布要掛在脖子上,怎麼別怎麼別扭,好幾次王文雄都要把他給扯下來,這跟肚兜沒啥兩樣嘛,都是喬人傑按住王文雄。
正餐時間因為有中國客人而變得亢長。為了不失條朝麵子,王、喬二人真真正正做到細嚼慢咽,一小片牛肉都要割了再割,嚼了再嚼,那情形跟在品嚐仙家菜肴般。每嚐上一口都要大聲誇讚一句,以致馬嘎爾尼他們都看得目瞪口呆,不就是普通的牛排,至於這麼誇嘛!許維隻能好不尷尬地解釋,頭一次吃貴國的牛排,純屬正常現象!吃到最後,連最有耐性的馬嘎爾尼都借口尿急而遁走。
隨後,侍者送上許多各種類型的酒。馬嘎爾尼老於事故,他怕東西方口味不同,故把所藏的種種名酒都一起拿了出來。不知道豬屁股在哪,我把整頭豬給你拿過來,自個切總行吧。
葡萄酒、杜鬆子酒、燒酒、啤酒、糖水酒、椰子酒、舍利別酒、白蘭地酒等等,看得王、喬二人都看花眼了。
“洋人的酒類還這麼多啊!通事,你說我們該喝哪樣的酒?”王文雄粗人一個,直接開口問許維。
許維看了眼喬人傑,得了,還是指名了吧,不然等會又要丟人現眼了。
“王大人、喬大人,我看這種白蘭地酒挺適合我們喝的,跟國內的白酒度數差不多。其他的酒要麼太甜,要麼沒啥味道,不太適合喝。”
“好,就依通事的,我們喝白蘭地。”喬人傑插話了。喝完酒就能走人了,喬人傑也不想在洋人的鬼地方多呆上片刻。
這一通酒倒是結束得快,主要是洋人們沒有挽留客套的意思,客人想喝多少就自個喝,不像中國人,客套話一大堆,還淵遠流長的酒國文化,不把客人灌趴在酒桌上都不好意思。
互道保重之後,馬嘎爾尼、許維、斯當東三人送王文雄、喬人傑下了船,雙方約好六月二十九日馬嘎爾尼及其他英吉利的隨從人員全部上岸,卸下禮物後換乘中國式花舫遊艇,穿過沙洲開進白河向內大沽前進。
“親愛的許,你說我們這次京城之行會否順利地見到皇帝陛下?”斯當東詢問道。
許維不屑地看了眼斯當東,皇帝哪能這麼好見!你先在天津到北京這塊地方打轉上一個月再說。
“哈,我的斯當東勳爵閣下,京城沒那麼快會到的。按照我們天朝慣例,這人要一個一個見,不能讓你一下就見到我們的皇帝陛下的。”
“還要先見誰?我們的目標就是你們的大皇帝陛下啊!見其他人有用嗎?”斯當東誇張地聳了聳肩膀。
“最起碼你還得見上兩個人才能見到我們的皇帝陛下。”
“哪兩個?”馬嘎爾尼也好奇地問。
“第一個便是直隸總督梁肯堂梁大人。第二個是大清朝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偉大的天朝內宰和珅和大人。”
提到和珅這個人名,許維又是一陣牙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