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理想篇(2)(1 / 3)

——莎士比亞

名人軼事

裏根競選總統時,競選班子意識到,裏根要克服的大難題是他給人一種年紀太老、不再適合當總統了的感覺。所以,裏根利用每一個機會就此問題說一些看法。

競選的第二次論戰是在嚴肅的氣氛中進行的,裏根和另一位候選人就範圍廣泛的各種問題互相進行十分單調的攻擊。那位總統候選人向裏根提出了一個可預料的問題。

“總統先生,您已是曆史上最年邁的總統了。您的一些幕僚們說,最近您感到疲倦。我回憶起肯尼迪總統,他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不得不連續幹好幾天,很少睡眠。您是否懷疑過,在這種處境中您能履行職責嗎?”

這個既棘手又彬彬有禮的詢問,其意思就是“你是否過於年邁,不宜當總統?”裏根猶如在擊球區站準位置,有戒心地笑笑,他說:“我希望你能知道,在這場競選中我不願把年齡當做一項資本,我不打算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

名言

人們對某人作出判斷的依據,不是他不了解的事物,而是他了解的事物以及他了解這些事物的方式。

——沃維納爾

如果我們不和嘲笑我們知識的那種思想保持一致,我們的知識就等於零,我們就僅僅是裝滿了廢紙的竹簍。

——D.H.勞倫斯

名人軼事

馬克·吐溫在一次酒會上答記者問時隨口說:“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婊子養的。”不料記者將他的話公諸於眾,華盛頓的議員們一定要馬克·吐溫在報上登個啟示賠禮道歉。馬克·吐溫寫了這樣一張啟事:

以前鄙人在酒席上發言,說有些國會議員是婊子養的。我再三考慮,覺得此言不妥當,而且不合事實,特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改為: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婊子養的。

名言

任何知識都有其價值。事物再渺小,我也願意知道它。

——塞繆爾·約翰遜

對真理沒有真誠而熱烈的敬意的人,絕對談不到良心,談到不崇高的生命,談不到犧牲,談不到高尚。

——羅曼·羅蘭

名人軼事

有好多名人是非常博學的,德國前總理科爾就是其中的一位。科爾就曾寫作過一本食譜,是他與夫人一塊編撰的。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科爾是個大胖子,長得人高馬大,一看就是一位美食家。生活中的科爾的確如此,每每遇到美味,他通常都會興致很濃,而且不吃個痛快決不罷休。任職期間,科爾的體重沒有公開,將其列為國家秘密。科爾萌生擴撰食譜的念頭,是想合理地開發自己擁有的這份資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科爾的這本食譜大作竟然十分暢銷,擺在了很多德國家庭的廚房裏。

名言

知識自誇懂得非常多,智慧自謙什麼都不懂。

——柯珀

智者的堅定不過是把焦慮深藏於心的藝術。

——拉羅什福科

要獲得偉大的體驗必須具備一種要素:一種善於感受的天性。僅僅獲得機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能夠感覺到它。

——沃爾特·白哲特

名人軼事

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過程中,肯尼迪的年輕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利條件。眾議院一位發言人攻擊肯尼迪是乳臭未幹的民主黨領導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問題拋到一邊。“你可能認為我年輕。不過對一位已是78歲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輕。”

可是這個問題還是始終糾纏著肯尼迪。哈裏·杜魯門在一次全國性演講中向肯尼迪挑戰。“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極其成熟的人。”這位前總統說。肯尼迪用邏輯和機智回敬了他的挑戰。他說:“如果年齡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標準的話,那麼美國將放棄對44歲以下所有人的信任。這種排斥可能阻止傑斐遜起草獨立宣言、華盛頓指揮獨立戰爭中的美國軍隊、麥迪遜成為起草憲法的先驅、哥倫布去發現新大陸。”

名言

他以凡人感受東西,但是以賢者思考問題。

——貝蒂

智慧必須每天使用,否則就會受損。怠情有如生鏽,日常不使用的鎖就會生鏽腐蝕,而每天都使用的鎖則閃閃發光。

——富蘭克林

名人軼事

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美國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為美國人所熟知的樂曲。一次,有位電影製片人出價4000美金邀請斯特拉文斯基為好萊塢的一部電影配樂,被他當場拒絕,理由是錢太少了。

製片人爭辯道,另有一位作曲家也以同樣的價格為其一部新片譜了曲。

他分辯說:“他有才呀!我沒有才,幹起來就要吃力得多。”

名言

為我們指出徒勞無益的道路的人,他就像為我們指點了正確道路的人一樣,替我們做了同樣的好事。

——海涅

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約翰·洛克菲勒

名人軼事

約翰·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位很有錢的商人家庭。從洛克菲勒很小的時候起,他的父親就不斷地向他灌輸關於金錢和商業知識:“人生隻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人生就是錢而已。”在父親的影響下,洛克菲勒也就懂得如何賺錢。

少年洛克菲勒曾夢想:“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抱著這樣的信念,他高中二年級便放棄了學業,開始經商。他與人合股創辦了一家經營穀物、肉類和其他雜物的公司。這時,美國曆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第一口油井鑽探成功;二是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洛克菲勒以他的智慧和膽識,奇跡般地把握住了這兩次難得的曆史機遇。當時,油井的鑽探成功,使美國掀起“黑色黃金”風暴,人們紛紛投資石油,洛克菲勒的合夥人也躍躍欲試。而洛克菲勒卻不以為然,果不出所料,以後的幾年中,大批投資石油的公司紛紛倒閉。而南北戰爭的爆發使洛克菲勒看到了真正的商機,幾年時間,使他賺取了巨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