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弗裏奇
名人軼事
《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曾當過一個時期的雜誌編輯,並且每天要處理大量的退稿。
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被他退過稿的作者寫的信上說:“您退回了我的小說,這並沒有什麼。但我知道您並沒有把小說讀完,因為我故意把幾頁稿紙粘一起,您並沒有把它們拆開。您這樣做是很不好的。”
柯南道爾回信說:“如果您用早餐時盤子裏放著一隻壞雞蛋,您大可不必把它全部吃完才能證明這隻雞蛋早已變味了。”
名言
任何時候,人都應該做到:“即使知道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種我的蘋果樹”。支撐最後瞬間的是希望。
——葛奧爾吉烏希望絕不會拋棄企求它的可憐人。
——佛烈嘉
名人軼事
1796年,拿破侖被任命為意大利方麵軍的總司令。在整頓這支從裝備到紀律都一塌糊塗的部隊時,將軍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這時,身材矮小的拿破侖望著個子很高的奧熱羅將軍說:“將軍先生,你不會看不出,你的個子高出我一頭,但如果你不聽指揮的話,我馬上消除這個差距。”部隊中激烈的爭吵立刻平息了下來。
名言
人的真諦是理想和希望。
——希佩爾
人類的精髓,是心願和希望。
——希佩爾
除了人格之外,人生的最大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力。
——培爾辛
名人軼事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麵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後,僅僅聳聳肩,淡淡說道:“100位?幹嗎要這麼多人?隻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麵也足夠了。”
名言
一個人的心靈隱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評卻把它拉到亮處。
——所羅門·伊本·加比洛爾
最枯燥無味的作品也無法抵擋批評家找出它迷人之處的決心。
——哈羅德·羅森堡
批評沒有能力達到藝術的高度。藝術進入了一個除了它自己以外,其他表現形式都無法企及的境界。
——約翰·傑依·查普曼
名人軼事
作家把真人真事編成美妙的口頭故事,一般都要有豐富而大膽的聯想。有一位專門在細節上吹毛求疵的批評家經常指責馬克·吐溫說謊。馬克·吐溫挖苦他說道:“假如您自己不會說謊,沒有說謊的本事,對謊話是怎樣說的一點知識都沒有,您怎能明白我是說謊呢?隻有在這方麵經驗豐富的人才有權這樣明目張膽地武斷地說話。您沒有這種經驗,而且也不可能有。在這一方麵,您是一竅不通又要充內行的人。”
名言
我們總喜歡品評他人。雖則如此,卻不喜歡受人品評。
——拉羅什福科
非難要比讚美安全。
——愛默生
先思而後言是批評的座右銘。
——E.M.福斯特
要想評價一個人,至少應當深入了解他的思想、遭遇和情緒。
——巴爾紮克
名人軼事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生活非常儉樸,常常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
一次,有個行路人嘲笑他道:“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那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那又能算是腦袋嗎?”名言
智慧隻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
——赫拉克利特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慮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德謨克利特
智慧如同大海,人們不知道它的深淺。
——伊本·穆加發
名人軼事
在曆史的長河中,許多偉人常常也如芸芸眾生一樣,默默無聞地耕耘,悄無聲息地死去,直到有一天,他的偉大之處為世人所理解,才會褪盡時間的塵埃,走進神聖的殿堂。
法國數學家伽羅瓦的一生也充滿坎坷和不幸。他在中學時代就創立了代數新理論,三次向法蘭西科學院遞交了研究報告,兩次被丟失,一次被科學院研判為完全不能理解。21歲的他與人決鬥而死。直到他死後14年,人們才從他弟弟保存的80頁數學手稿中發現他是一位數學天才,他解決了多年不能解決的“用根式解代數方程可能性的判斷問題”。手稿為近代數學開辟了嶄新的領域——群和域。特別是他第三次向法蘭西科學院遞交的論文打破了傳統的觀念,為近代數學、力學、物理學的發展,甚至對20世紀結構主義哲學的誕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惋惜他的英年早逝,卻又無法使時間倒轉。
同樣的事還發生在阿貝爾身上。挪威首都奧斯陸的皇家公園至今聳立著橢圓函數論的創始人阿貝爾的紀念碑。他的腳下踩著兩個被打倒的雕像,一個象征著“死亡”,另一個象征著“忘卻”。這位在27歲的韶華之年被肺結核吞噬了生命的數學家,生前一直得不到人們的重視,直到他去世後,人們才發現了他的價值。這座紀念碑表明了世人內心的一種懺悔。
名言
透過一扇窗子,人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瑪麗亞·恩裏凱達
思想的滋味是苦的,不過苦得使人很舒服。思想就像許多條漲滿冰冷秋水的溪流,潺潺地流出來。
——高爾基
名人軼事
有個學生請教愛因斯坦“邏輯學有什麼用”,愛因斯坦問他:“、兩個人從煙囪裏爬出去一個滿臉煙灰,一個幹幹淨淨,你認為哪一個該去洗澡?”“當然是髒的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愛因斯坦卻說:“不對。髒的那個看見對方幹幹淨淨,以為自己也不會髒,哪裏會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