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做下級歡迎的員工(2)(1 / 3)

領導者處理下級關係的藝術,在於搞“平衡”。這話雖然帶有某種程度的貶義,但卻不乏其深刻的哲理,在人與人之間的生存集體中,無時不存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和衝突的存在和發展,就需要領導者的調節,建立和諧的平等關係。關鍵是迅速找到這個平衡點。平衡藝術有兩點,一種是建立在公正平等基礎上的平衡藝術;一種是建立在強欺弱、大欺小基礎上的平衡藝術。我們需要的是前者。因為隻有前者才是真正的平衡藝術。一般來說,平衡點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平衡空間的等距性,實現平衡空間等距性的條件是:必須以平衡點為“圓心”,以同一規則或標準為半徑。這樣形成的平衡空間才具等距性。二是平衡利益的可容性,在平衡利益衝突時,必須盡力尋求他們的共同點,使平衡點的利益具有最大可容性。三是平衡心理的可接受性。矛盾和衝突不僅反映在利益上,而且還反映在心理上,尋找的平衡點,必須使各方麵在心理上都能接受,做到心服口服才能真心做到平衡。

引力原則

引力是存在關係的無形力量,自身的引力越大,與下級的關係越密切,要縮小自己與下級的距離,必須提高自己對下級的吸引力。有以下方麵:

(1)作風的吸引性:作風越端正越民主,產生的吸引力就越大。

(2)目標的一致性:確立和堅持的奮鬥目標一致。

(3)態度的相近性:態度越相近,共同語言就越多,矛盾和衝突就越小,凝聚力越大,離心力越小。

(4)利益的共同性:能最大限度在政策範圍允許情況下滿足“方方麵麵”的利益。

(5)感情的相通性:人不僅有理智,而且還有感情。人的行為既受理智的控製,又受感情的支配,對多數人而言,當理智與感情發生衝突時,常常是服從感情而不是理智。因而越是感情相通的人越會產生一致的行為。

(6)威望的征服性:威望主要不是來自於權利和地位,而是來自於品德、才能和貢獻。

(7)需求的互補性:在交往過程中,獲得互相滿足的心理狀態。這種願望越能實現,相互之間越能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信息溝通原則

信息的溝通既是實施領導的基本條件,又是駕馭領導舞台,統一下級意誌不可缺少的領導藝術。因此,掌握和提高信息溝通藝術,對促成巨大的組織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所講的如何處理與上級的關係;如何處理與同級的關係;如何處理與下級的關係。再就是如何處理與群眾的關係。我也概括地列出幾個題目,請同誌們去理解:

(1)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2)提高群眾覺悟,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要經常不斷的深入到群眾之中,做好思想工作,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二是要為群眾做出表率,領導者要具備當表率的良好素質。三是關心群眾疾苦,解決實際問題。

(3)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一是要把自己當作群眾中的一員,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二是要主動向群眾征求意見,及時反映群眾的要求和呼聲。三是定期向群眾報告工作,請群眾檢查評議。四是對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討論決定時,請群眾代表參加。五是時刻注意自我反省,一旦發現問題,應主動向群眾檢討。

事實證明: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有利於提高領導水平,也有利於密切領導與群眾的關係。

4.要適當地親近下屬

放下架子是管理者與下屬縮短距離的前提條件。一個管理者如果賣弄權勢,那麼他就等於在出賣自己的無知;管理者賣弄富有,等於出賣自己的人格。擺架子的人,不僅管理關係搞不好,群眾關係也搞不好。

作為管理人員,很容易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通俗說就是“拿架子”。“拿架子”是沒有好處的,對於下屬而言,管理者本來位置就高高在上,具有一種相對優越性。如果管理者不注意自己“架子”問題,凜然一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勢必在自己與下屬之間劃出一條鴻溝,從而切斷管理者與下屬進行感情交流和溝通的紐帶,拉遠了上下級之間的距離,更不可能引起下屬的心靈共鳴。

對於愛擺架子的管理者,人們很不喜歡,但這樣的管理者不少,這些人不僅領導與領導之間關係難處,而且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關係也難處。愛擺架子的管理者表現為:

和普通百姓保持一點距離

愛擺架子的管理者平時緊繃著麵孔,輕易不下基層,輕易不接觸群眾,他們把和群眾開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損領導威信的事。有時在現場能了解的問題,愛擺架子的管理者卻總是安排他人到辦公室來向他彙報,問東問西,還不時提些問題,以顯示領導的氣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