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3歲的範文學和妻子劉占華帶著兩個孩子離開貧困的家鄉,到鞍山打工。在建築工地當力工,到市場上打短工,困難時甚至撿起了破爛兒……範文學不停地換著工作。工資不但不能保證,還時常受欺負,嚐盡了出外謀生的艱辛。
1995年,鐵西環衛處永樂環衛所需要補充環衛工,範文學去了。一個月隻有280元工資,每天幹著又髒又累的清運垃圾的活兒,範文學當時心裏也不願意幹。
可很快,他在這兒有了與其他地方打工不一樣的感覺。逢年過節,環衛所領導到家看望他,還給他送些年貨、生活用品什麼的。接下來的事兒,更是讓他這個漂泊異鄉、舉目無親的外地人感動得熱淚縱橫。
1998年,他女兒患重感冒,發高燒燒得抽搐起來。範文學嚇壞了,他抱著孩子跑到環衛所。在這個城市,他誰都不認識,隻知道環衛所。環衛所所長叫張肇東,是鞍山市勞動模範。他二話沒說,接過孩子,打了一輛出租車奔向鞍山市兒童醫院。
孩子需要住院,費用1000多元,範文學哪拿得出啊!兩口子商量了一下,決定開點藥回家慢慢治。可這邊,張肇東已經給辦好了住院手續,錢全是他拿的。當時,範文學兩口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女兒該上學了,範文學在郊區給孩子找了一所學校,費用是城裏學生的一倍。張肇東知道了,向環衛處領導彙報了這件事,又通過私人關係,將範文學的女兒安排到城裏的一所小學,費用與其他學生完全一樣。
範文學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同時,通過勞模張肇東的為人,他也有了新的人生坐標。他下定決心,就在永樂環衛所幹下去,就做張肇東那樣的人。後來,他妻子也到了這個環衛所。他還從家鄉介紹了15個親戚、老鄉到永樂環衛所同他一樣當上了環衛工。一個環衛所有這麼多同鄉,被人們戲稱為“親友團”。
人們發現,範文學有了新的變化。他把自己的手推車車廂加高了,為的是每次清運垃圾時多拉點;不管誰的手推車爆胎,他都想著給補好,如果正趕上一起清運垃圾時,他就放下自己的活兒,先幫別人補好胎,寧可自己多耽誤點時間,也在所不辭;還有環衛所常用的撮子、笤帚,修理的活兒幾乎被他包下了。
永樂環衛所有一位孤寡老人,是張肇東他們經常照顧的對象,每次所裏去老人那裏,範文學都要跟著去,幫助打掃房間、打煤坯、買菜買糧。在環衛所轄區外,還有一所“愛心養老護理院”,垃圾清運的活兒也是張肇東帶人去幹,範文學也照樣去跟著忙活。
2001年的一天,就要調到另一個環衛所當所長的張肇東領著範文學來到“愛心養老護理院”見院長,他把為養老院義務清運垃圾的任務交給了範文學。
從範文學工作的永樂環衛所到養老院來回有5公裏,道不算近。範文學每天早晨3點多到10點半清運轄區垃圾,下午回永樂所清理居民使用的垃圾袋,大約3點多工作結束。下班後,範文學幾乎每天都要到養老院來一趟,運走一車垃圾,還把存放垃圾的地方清掃得幹幹淨淨。2003年,養老院裝修,範文學帶著“親友團”幹了兩天多,清運垃圾60餘車。
2007年農曆正月十五,鞍山下了56年來罕見的一場大雪,範文學與其他環衛工們連續奮戰了9天,每天都是從早上一直幹到晚上八九點鍾。他家住的小平房被雪蓋住了,孩子幾乎出不了屋,養的雞也被捂在雪裏,他都顧不上,分擔的主要街道一清完立即帶著“親友團”趕到養老院。他們清理出一條雪道,將幾天積攢下來的垃圾一車車運走。
2006年,範文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得到3000元獎金,他特意拿出500元,買了毛巾、香皂、牙膏、水果等,每位老人都送了一份兒。
看著範文學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地為養老院作著貢獻,院長龐靜華很是過意不去,她曾專門為範文學準備了兩箱鴨蛋,可裝車上了,又被搬下來;為他買了條煙,推來推去,還是沒要;有一次還塞給他50元錢,他更是不要。
2006年3月的一天清早,範文學在清運垃圾時撿到一個皮包,打開一看,裏麵有8000元錢和一些物品,他趕緊將錢交給了所長。他想,失主丟了這麼多錢,一定很著急,他張貼了招領啟示,多方尋找失主,第二天,一位姓王的先生來認領了。當他得知揀錢的是一個月收入隻有幾百元的農民工時,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他拿出500元酬謝,被範文學婉言謝絕。
每月隻有500元的收入(剛漲上來)的農民工,是什麼動力在推動著他超常的付出、超常的奉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