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打造張掖第一步(1 / 2)

書房裏,杜如晦和陸斌都略顯疲憊,但是目光卻是神采奕奕,顯然是把楊炎交待的事情完美的處理了。

杜如晦在心中整理了一下數據,緩聲說道:“家上,臣幸不辱命,已經統計出來,吐穀渾部一共有孩童兩萬四千三百六十三人。其中男童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七人,女童五千二百一十六人。五歲以下的占了七千六百二十三人,十三歲以上的占了三千六百七十人。”

“竟然有這麼多,全都帶過來沒有?”楊炎眯了眯眼晴,這個人數比他預計的要多了許多,難道之前楊廣統計吐穀渾降部的時候沒把孩童算上去?

“家上,之前的戰報之中這些孩童並不作數,所以人數有些多。臣下已經把五歲以上的全都帶回了堡內,至於五歲以下的幼童恐不便照料,顧而沒有帶上。”這一次杜如晦不過是帶了一千兵馬,根本無法將所有人都帶上。

“此事你辦的很好,那些幼兒的確不太好照顧。這樣吧,你去張掖城以及另外兩個縣廣招婦女,讓她們前來城內照顧那些幼兒。”五歲以下的還不懂事,屬於最好改變思想的,楊炎漢化他們也最為容易。

“家上,張掖不過兩萬戶,怕是人手不夠,最好是去各郡網羅。如果殿下開出足夠上農戶心動的價碼,說不定還能為我張掖帶來許多人口。”張掖地廣人稀,許多田地都荒廢著。

就按楊炎這青炎城周邊來說,全都是上好的良田,卻無人開墾。杜如晦剛剛投在楊炎門下,急著表現自己的能力,便借機向楊炎建言。

別人也許沒感覺出來,但是心思靈瓏的杜如晦卻感覺出來楊炎想把張掖打造成自己的私人領地。

可是沒人的領地,有什麼用,一不能提供稅收,二也產生不了兵源。所以進入了狀態的杜如晦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人口,張掖的人口問題。

按照杜如晦的想法,就是請楊廣直接下旨從冀州之地遷人。這樣農戶也不會因為故土難離,而放棄來張掖。畢竟抗旨是要殺頭的,生命和故土之間,沒幾個會選後者。

“此事你看著辦,最好和我那丈人好好商議商議,拿出一個方案出來。冀州三十一郡占據了我大隋盡半子民,你們想辦法從那邊先拉十萬戶過來。”搶人口,就是搶人政績,最不好辦。

不過以楊炎和長孫晟的地位,想必各郡的郡守最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太過為難。

楊炎也知道最好是讓楊廣下旨遷民,可是自己要這麼直接說,楊廣肯定以為楊炎是想把張掖發展成自己的私人領地,楊廣絕對不會同意。

縱觀楊廣在位其間,就沒有一個藩王,所有親王要麼跟在他身邊,要麼就留守大興和洛陽,就沒有誰說能夠在外任職或者有封國的。

讓長孫晟出馬,那就沒問題了。大隋的郡有分上、中、下。而這種分法,是按照人口來判斷的。再來,郡守的品軼俸祿也是根據郡的大小來定。

長孫晟為了讓自己的治下配的上他的品級和俸祿,多招民戶充實張掖郡,隻會讓楊廣開心高興。

“諾,家上請放心,下臣必當竭盡全力,爭取多遷些人口過來。”杜如晦神色激動,沒有想到自己的第一個建議竟然得到了楊炎的允許,這可是對他的認可。

杜如晦這邊談妥了,楊炎就把目光轉向了一直沉默的陸斌:“仲明,你呢,在城內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家上,臣幸不辱命,也辦理妥當。一共置下三裏之地,並和各裏居房商議過了,他們明日就開始搬遷去高古堡。”陸斌說話的語調很慢,極為認真。

“好極了,有了這三裏之地,我就可以著手建造一座商業城,賺取西域商人以及我大隋商人的錢。我要你把這裏打造成一個商業中轉站,建立屬於我的商隊,把西域各國的商品全都壟斷。”雖說隋朝商人的地位很低,連農戶都不如,可是哪個世家手底沒有一群依附的商人?

所以楊炎交待陸斌去辦這事的時候,他並沒有感覺不妥,而是費盡了口舌才把楊炎交待的事情處理妥當。

隻是聽到楊炎嘴裏的話,陸斌便有些不解,因為楊炎說的商業中轉站和壟斷新名詞都沒有聽過。雖說如此,陸斌卻還能感覺到楊炎把描繪的很好很強大,不住的在心裏稱讚楊炎。

“另外,你打聽的事打聽的怎麼樣了,有沒有粟特人願意投奔寡人?”栗特人可是遊商民族,對經商之道極為經通,楊炎想要打造一個商業帝國,沒了人才可不行。所以就想讓陸斌去找一些粟特人過來,為他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