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高科技猜謎何趣之有(1 / 2)

每年元宵節前一兩天,小區都會舉辦猜燈謎活動。每到那一天,張燈結彩的物業辦公大廳裏,歡聲笑語,嬉樂喧天。頭上高懸著各色紅燈籠,燈籠下垂著寫有謎語的紅紙條,猜中哪一個,就可以將那個燈籠帶回家。

那時節,回老家過年、去外地旅遊的差不多都回來了,鄰居們借著這機會碰個麵,問聲好,關係好的再約聚會。老人們交流些東家西家的長短,最活躍和積極的自然是孩子們,眼饞那一個個燈籠,前後奔忙,笑跳不休。一進門便挨個看燈謎,看到會的,爭先奔到工作台,大聲報編號和謎底,若得著一聲“對了”,轉身就炮彈般衝向另一個手持撐衣杆的工作人員,鬧著要將贏得的燈籠挑下來。若沒猜中,碰了一鼻子灰,偃旗息鼓地退回去,再冥思苦想。

這樣一浪一浪地湧向工作台,幾個來回幾度高潮之後,衝擊波漸漸稀了,剩下的是難一點的謎語。小夥伴們開始商討切磋,抓耳饒腮,或者各找各媽地求助。知曉了謎底還沒想明白的,追著勝利者問“為什麼呀”,恍然大悟的,則評價一下謎語設計得高明與否。鬼精而不耐的正試著偷看工作人員手裏的答案表,被抓個現行。一個燈籠也沒得到的則開始哭鼻子,引來一片竊笑和安撫。

猜到最後,每每會剩幾個高難度的。大人孩子都束手無策,工作人員放下鐵麵神秘的模樣,遇到碰著邊的答案,連忙啟發加暗示,一旦被破解,所有人都喜笑顏開,如釋重負。如果還是不行,那最後幾個也會作為安慰獎或者鼓勵獎,送給堅持到最後的孩子。

這活動每年一次,年複一年成了全小區的大日子。大家生活在小區,從這樣的快樂燈謎會開始一年的生活,總是愉快的。也成了大家的牽掛,頭年得的燈籠不多的孩子,會惦記著下一年要翻身重振河山,今年提了很多燈籠回家的,希望明年保持佳績再創輝煌。

這樣的願望一強烈,自然會把家長老人們都發動起來,全家人齊上陣。玩不轉腦筋急轉彎的孩子隻要有個腦子活的爸或媽,也能滿載而歸,讓那些猜謎還不錯的孩子受挫眼紅,轉而抱怨自己爹媽沒有貢獻。孩子們的戰火漸漸引燃了大人的競爭欲。有的謎語實在難猜,孩子又逼迫甚緊,被歪纏不過的現代爹媽自然條件反射地要求助於網絡,說:“你等會兒,我回家百度一下去。”孩子跟著爹媽飛奔回家,開電腦,上網,查到答案再奔回物業大廳,還能趕上拿下燈籠,也惹得一陣笑。

但這辦法在以驚人的速度被複製和改進。到了下一年,有組織的家庭集團“作案”開始出現,父母坐鎮電腦前,老人帶著孩子去猜謎現場,也不細看,直接打電話將謎麵報告過去,家裏鍵盤敲幾下,謎底就出來了。而且保證逢猜必對,穩操勝券。那些認真猜謎的孩子見燈籠轉眼要被一掃而空,心中那個急呀,自然也放下自己的腦子,投靠電腦去了。結果是,燈謎破解率高了,活動時間短了,孩子們輕巧地提著燈籠走人,甚至連自己猜對了哪些謎語都不知道,玩得沒那麼開心了。

2012年尤其是災難性的一年,因為有了手機上網。我正點到現場時,發現人已經到了不少,但沒有往年的歡聲笑語,多數人不是仰著頭想燈謎,而是低著頭摁手機。看一個謎語,手機上網搜一下,讓孩子去搶一個燈籠回來。再看下一個。

網絡那叫一個快,所以所有人都跟打仗一樣,孩子都來不及看清楚謎語,更沒時間想,得了答案就直接去拿燈籠(因為答案幾乎肯定是對的),要是還多問一句“為什麼‘冰’打一個字是‘汗’啊”,那燈籠一準已經被人捷足先得了。除非工作人員不甘心地額外設置路障:“哪個han字?”

孩子也不看謎語,隻管胡亂地嚷“漢族的漢,出汗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