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空間核技術(1 / 2)

空間技術與核技術是現代高技術的兩大重要領域,而這兩門技術的完美結合則是現代人類智慧的又結晶。

核能源可以成為航天的動力。

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在宇宙空間,已有來自世界各國的4500顆衛星。至20世紀90年代中約有70顆衛星采用了同位素電池和核反應堆電源。美國於1965年4月發射的SNAP-10A衛星,雖隻運行43天,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核反應堆電源的衛星,這表明核反應堆電源是可以作為空間能源而加以利用的。

空間核反應堆能源的研究起步於美蘇對峙的20世紀50年代。現在,從中國航天技術發展戰略考慮,也隻有空間反應堆電源才能滿足航天事業發展的要求。

雖然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空間核反應堆能源,但反應堆在使用中或在事故條件下是否對人造成危害?對地麵或近地空間是否產生汙染?是否會因發射、操作失誤或失控而產生爆炸?

據文獻記載,在美國發射的38個空間核電源中,共發生4起事故,但沒有發生人身傷害後果。

前蘇聯的空間核能源發生了兩起較大事故,但檢測表明未造成放射性汙染。

首先,對空間核能源應有使用評價。

與太陽電池-蓄電池組合電源不同,空間核能源與光照無關,可在強磁場和塵埃流等等惡劣環境下工作,適合於星際和深空探測。核電源具有抗輻射能力,適合機動飛行,可用於大功率、長壽命、低軌道的航天器。例如可作為多功能軍用衛星和空間站電源。

空間核電源具有結構緊湊,造價低,壽命長的優點:一個電功率為100千瓦的空間核反應堆,堆的本體積僅為20餘升。在造價方麵,美國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估計,一個100千瓦的電力係統,采用核反應堆將比用太陽能節省約4/5的費用;法國曾對200千瓦係統進行比較,初次生產(包括研究開發費用)價格與太陽能係統相當,若重複生產,其價格隻相當於大陽能係統的1/100。

空間核反應堆能源目前使用壽命目標為3-5年,計劃21世紀初達到7-10年。

其次,再談安全評價問題。

聯合國和平利用空間科學技術委員會在1978年“宇宙-954事故”後,對原子能在空間的和平利用作過多次討論。那次事故發生在1978年1月24日,前蘇聯軍用衛星“宇宙-954號,因控製機構失靈墜人大氣層,變成許多小碎片,散落在加拿大。

1992年,又進行了專門討論,專家們認為隻要采取下列措施,空間使用核能是安全的:

(1)衛星進入工作軌道前,反應堆不能啟動;

(2)帶核反應堆電源係統的衛星在低軌道使用時,必須有兩套獨立係統保證核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