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空間核技術(2 / 2)

(3)反應堆的燃料除不能用鈈-239外,其他濃度的核燃料未受限製。

前蘇聯在“宇宙-954事故”後進行了兩年的研究,製定出一整套確保反應堆係統安全的措施:

(1)發射前任何情況下保證反應堆處於次臨界(包括掉入水中、石油和沙漠中)狀態;

(2)有兩套獨立的安全的工作係統保證核安全:當停堆(事故停堆或任務完成後停堆),能用電火箭將核電源推人高軌道;當此計劃失敗後,衛星掉到110-100公裏時,由地麵或儀表庫單獨發出指令,引爆核屯源,使核電源係統粉化,其可靠性為0.99995;當再一次失敗時,衛星降到90公裏時,空氣的摩擦力將使核電源係統解體,燃料元件彈出,燒毀。保證掉到地球上粉塵的放射性活度極小,與地麵本底差不多。

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對反應堆的控製係統的設計都增加了安全性。

據美國和俄羅斯空間核反應堆的運行狀況和安全分析結果,反應堆的主要危險來自於運載工具的飛行器本身非核電部分及反應堆冷卻劑喪失事故。但即使發生事故,空間核反應堆的放射性汙染不大,不會對環境造成超過允許劑量的汙染。

有關空間核能源的另一個設想是,在月球建立能源基地。

美國科學家曾於1968年提出,在地球軌道上,發射巨大的太陽能電池衛星,利用它再將太空中獲得的電力用微波送回地球。這一設想將在21世紀初成為現實。

日本材料科學技術振興財團進一步提出了月麵能源基地構思。根據這一設想,日本將於2010年,在月球表麵上設置大型日鏡對太陽光進行聚光,再由發電裝置轉換成電力,把所得電力變換成激光返回地球的輸電裝置。發電規模為500千瓦,地麵接受其電力約1/10的50千瓦,這是第一階段。

2020年以後為第二階段,計劃在月麵設置發電規模為400000千瓦的原子反應堆,以靜止軌道上的長中繼衛星為中介,向具有150米拋物線聚光鏡的地麵接受電力基地供應激光,激光強度設想為3-5千瓦/平方米,可獲得約6000千瓦電力,屆時還將驗證太空發電對環境和氧氣的影響。

第三階段定於2050年時實施,屆時將在月麵建立1000個100000千瓦的長期反應堆,可利用月球上的鈾資源,實行發電,地麵可獲得20000千瓦/個的電力,共計20000000千瓦總電力。

第四階段為2100年以後,再由核發電向太陽能發電轉移,從而建立永久性的能源供應基地。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核能的前景永遠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