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交換核情報(2 / 2)

不妨看看俄羅斯的情況。

眾所周知,由於簽署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應該在2003年以前同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一起削減並銷毀約1200枚陸基導彈。還應銷毀數百枚按計劃應予削減的或使用保障期已到的潛艇彈道導彈。銷毀這些導彈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成分,是液體和固體的核燃料以及核彈頭。

同時,屬於銷毀之列的導彈90%以上用的是液體燃料。其中使用氮四價元素作為氧化劑,該元素經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可變成在化學生產中普遍使用的硝酸,尤其常用於化肥生產。作為燃料使用的劇毒物質庚基化合物的情況更為複雜,這種物質會造成人體神經麻痹或窒息。在這一點上,庚基化合物近似化學毒劑,它在水中的可溶性強,能夠深入土壤,可以長久地保持自己的毒性。

目前在液體火箭中,燃料箱裏還保存有成千上萬噸劇毒的庚基化合物。問題隨之而出:怎麼處理?有三種有效處理庚基化合物的途徑:按其直接用途使用,製造其他有益物質或銷毀。利用其直接用途的建議是:安全保存期內的導彈的某些部分,可以用於向軌道發射各種用途的人造衛星。比如說,目前廣泛使用於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質子”的發動機就是靠庚基化合物工作的。

有效利用庚基化合物的第二種用途,包括對庚基化合物進行中和、解毒和轉為安全的化學物質。但研究顯示,中和庚基化合物的化學方法,尚未解決。

在抽出液體燃料火箭的燃料後,為了分解火箭外殼,須預先把它從發射井中運走,運到專門的工廠。要用熱蒸汽徹底清除燃料箱和輸送管道中的剩餘燃料。同時,形成的所謂生產汙水,還需進行再處理。

最近研製出了使生產汙水變為無害物質的輻射化學方法。其顯著特點是不會汙染環境。使固體火箭燃料變廢為寶,也是重要的科學技術問題。實際上這種燃料是帶有某些能提高其動力性能並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的添加劑的特種火藥。在分解固體火箭時,機械性破壞(不引爆)和從火箭外殼裏取出燃料是相當複雜而且危險的時刻。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炸毀導彈發射井的盛況。

中亞草原被巨大的爆炸聲所震撼。前蘇聯時代設置在哈薩克斯坦的洲際彈道導彈SS-18的發射井和地下司令部,在高性能炸藥的爆炸聲中陸續被毀掉。這是根據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采取的具體步驟,炸毀發射井和地下司令部,同拆卸、運輸和銷毀核彈頭與導彈一起,形成了冷戰善後處理事宜的基礎。

戰格斯托貝地處作為前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場而遐邇聞名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以南180公裏。周圍被寂靜的大草原環抱,能夠聽到的隻有鳥鳴和蒼蠅的嗡嗡聲。

1995年6月15日下午1時,對麵的山丘上升起了紅色信號彈。此後不久,在距離800米遠的地方火焰衝天,火焰逐步向周圍蔓延,一股股像蘑菇雲那樣的黑煙騰空而起。

地麵出現了震蕩。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圓盤一樣的東西飛向天空,碎片雨點般地落下來。白煙柱升向200米高的上空,在空中飄舞。

炸毀在冷戰時代為了與美國對峙而設置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轉瞬之間便告結束。

看似圓盤飛舞的東西,原本是發射井五角形的鋼掩裝置。重量為120噸。旁邊深40米的發射井遺跡,宛如突然張開了大口。

破壞一個發射井,需要使用約2噸的高性能炸藥。士兵把纜繩係在身上,下到6米深的地方,把炸藥放在6個地方。

在擴充軍備的時代,戰略火箭部隊軍官是前蘇聯軍隊尖子中的尖子。戰略火箭部隊管理的發射井設計得極為牢固,它能夠經得起發射高熱和敵人的轟炸。然而,時下他們的使命是研究發射井的結構,尋找其弱點,並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其炸毀,使之不能使用。

引爆前,戰略火箭部隊一位師級大校對人們說:“請諸位好好看一看,花費30年時光才建成的體係是怎樣毀於一瞬的。”

第二天,即1995年6月16日,雖然不允許人們參觀地下司令部釣具體配置。但他們介紹,在各個團的地下司令部裏,曾配有發射核導彈的鑰匙,有值班軍官坐在那裏。涉及軍隊機密的裝置,事先已全部拆走,與前一天一樣,爆炸也是在瞬間完成的。

在銷毀發射井之前,從導彈上拆下了核彈頭,運送到俄羅斯。一座發射井要取出幾十噸的毒性很強的液體燃料,運往哈薩克斯坦的拜克努爾宇航基地和俄羅斯。

導彈本身全部運往俄羅斯,在工廠內拆卸。

軍事基地關閉。往昔,這座基地住著1.4萬名軍人及其家屬,麵積4平方公裏。軍人已經撤走,如今隻剩下少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