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放射性來源之謎(1 / 1)

貝克勒耳的重大發現,很快引起了比埃爾·居裏和他的夫人瑪麗·居裏的興趣。

居裏夫人反複思考:造成這種奇跡的原理是什麼呢?他決心解開這個未知之謎。

迷戀是事業成功的動力。居裏夫人如同著了迷似的,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拚命地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居裏夫人得出這樣的結論:鈾的輻射同含鈾化合物的化學組成沒有關係,也不是由光照或溫度等外界條件決定的。她認為,這種輻射是原子的特性,並建議將這種輻射現象叫做“放射性”。

接著,居裏夫人檢驗了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她發現除鈾之外,含有釷的化合物也可以釋放貝克勒耳射線,因此,她把鈾和釷叫做“放射性元素”。

再接再勵,居裏夫人通過進一步測試,發現瀝青鈾礦石的放射性非常強。

“這是偶然的嗎?”她在問自己。

結果,她重複上百次實驗,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於是,居裏夫人高瞻遠矚作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瀝青鈾礦中含有放射性極強的元素!

繼而,居裏夫婦攜手合作,首先從瀝青鈾礦中人手,把一切已知元素分離出來,然後再測量每種元素的放射性,經過逐一淘汰、範圍逐漸縮小。終於在1898年7月,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居裏夫人給它起了個名字:釙。釙的拉丁文名為Polonium,由拉丁文波蘭國名Polonia一詞的詞頭構成,用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

之後,他們又廢寢忘食地捕獲另一種新元素。

1898年12月26日,他們再次宣布發現了新元素一鐳。

然而,這要拿出實物來作為證據,憑口白說,不足為信。

不過,要從瀝青鈾礦中提取鈾這等於是大海裏撈針。

要知道,瀝青鈾礦中鈾的含量極少,大約隻有礦石總量的百萬分之一。這樣的含量,要從中提取鈾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百折不撓是科學家們的可貴品質。居裏夫婦對此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30多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了0.1克的鐳鹽,並測出了它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鐳的奇跡般的發現,揭開了原子核物理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