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寬心舍得,才能收獲快樂和成功(2)(1 / 3)

商人在事業上雖然十分成功,但卻一直未學會如何放鬆自己。他是位緊張的生意人,並且常常放不下公司裏的那些瑣碎的事情。他沒有經濟上的問題,他的家是室內設計師的夢想,他擁有4輛汽車,但他卻無法放鬆自己。為了爭取成功與地位,他已經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時間去獲得物質上的成就。然而,在他拚命工作、拚命賺錢的過程中,卻迷失了自己。

假如我們能夠適時地將心中的那些煩心瑣事拋開,解放迷茫的內心世界,心境自然會變得悠遊自在。

不攀不比,活在當下的角色裏

有一位國王在花園裏散步,看到園裏很多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氣息。

國王從管理花園的園丁那裏了解到:橡樹由於感覺自己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因為感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出累累碩果,也死了;葡萄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於是也選擇了死;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唯有最不起眼的心安草依然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來到一株心安草前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那麼多植物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尊敬的國王,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鬆樹、一叢葡萄、一棵桃樹、一株牽牛花或是紫丁香等等,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於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所以我活在當下的角色裏,活得快樂自在。”

國王聽罷,感歎不已。

《牛津格言》中說:“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對於別人幸福的想象總是超過實際情形”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既不能專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也不應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古人曾給我們留下這樣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人”。的確,如果你事事與人比,煩惱就會比別人多。而煩惱一多,疾病就會纏身。

那麼,如何消除這種攀比心理,自在地活在當下的角色裏?

1.通過自我暗示,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又稱自我肯定,是指通過對個體預期目標積極的敘述,實現頭腦中堅定而持久的積極認知,擺脫陳舊的、否定性的消極思維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具體表現為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非常棒”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較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2.盡可能地縱向比較,減少盲目地橫向比較。

比較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是指個體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係,幫助個體樹立堅定的信心。橫向比較是指個體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有助於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由於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往往會陷入橫向比較的誤區,忽略了縱向比較。縱向比較有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我。

攀比從來都沒有確實根據,像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一樣,你是獨一無二的,有著獨特的長處、短處、天賦和能力。你的遺傳、背景和生活經曆和對事物的理解結合在一起,使你與別人都不同。這無關優劣,隻是事實差異而已。

學會遺忘,擁有寬心和快樂

上天賜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禮物,其中之一即是“遺忘”。隻是我們過度強調“記憶”的好處,卻反而忽略了“遺忘”的功能與必要性。隻有遺忘了那些不快才會更好地前進。

生活中,許多事需要你記憶,同樣也有許多事需要你遺忘。比如,你失戀了,總不能一直沉陷在憂鬱與消沉的情境裏,因此必須盡快遺忘;股票失利,損失了不少金錢,心情苦悶提不起精神,你也隻有嚐試著遺忘;期待已久的職位升遷,人事令發布後竟然沒有你,情緒之低落可想而知,解決之道別無他法——隻有讓自己遺忘,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投入到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爭取下一次升遷的機會。

然而,想要遺忘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遺忘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你連“想要遺忘”的意願都沒有,那麼時間也無能為力。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遺忘歡樂的時光,對於不快的經曆卻常常記起,這是對遺忘的一種抗拒。換言之,人們習慣於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對於痛苦的記憶,卻總是銘記在心。就如你吃過了糖會很快忘記甜,吃過了黃連卻口有餘苦。

的確,很多人無論是待人或處事,很少檢討自己的缺點,總是記得“對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實到頭來,還是很少如願——因為,每個人的心態正好“彼此相克”。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試圖將對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盡量遺忘,多多檢討自己並改善自己,那麼,彼此之間將會產生良性的互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