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們總是在各種可能的條件下,選擇那種能為自己帶來較多幸福或滿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那就是甘願做個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飯,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會,靜觀人生百態,這樣,就能品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
放下顧慮,一往無前
人生之所以不完美,是因為人總是不斷地追求完美;人生之所以完美,是因為人生的遺憾也是美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隻有學會去欣賞自己,才會尋找自己的方向,才會發現自己的特長,生活因此才會變得豐富多彩,隻要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走了自己該走的路,就會擁有別人擁有的東西,這一生就充滿了意義。
不要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為自己的能力設限,當你拋開所有的顧慮和雜念,全力以赴地向前衝去的時候,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注意做事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幹得又快又好。首先一個人應該要追求智慧,有了智慧,財富和幸福就會接踵而來。如果想善待自己,請放下所有的顧慮,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真乃至理名言,肺腑之談。
有個人曾無限向往西藏這塊神秘的土地。他讀了好多關於西藏的書,談西藏像談他的家鄉。他早想去西藏一遊,實地考察一下。“想去就去嘛,”朋友對他說。他回答說:“經濟上窘哪。”待他有一定積蓄了,朋友又問他這話.他的回答是:“時間不足呀。”有時間了,“家裏離不開呀。”家裏能離開了,“今年氣候不大正常,去那兒恐怕適應不了。”理由總是現成的。十四五年過去了,他仍常談到想去西藏,並用上中學時學過的一篇古文《蜀之郡有二僧》來自嘲說:“吾不如貧僧也”。語中不無遺憾,正是他的那種顧慮,讓他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回顧往事,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該做並能做的事沒做。妨礙我們做這些事的往往不是因沒條件,而是“放不下”一些什麼,造成諸多顧慮。這“顧慮”正是“放不下”,試想一下,我們有時是不是因擺脫不了對往事的顧慮心情而耽擱了去做目前的事?“顧慮”是典型的“執著”,“放下”了,就不會有顧慮。能做就馬上去做,不能做是因緣不湊,何憾之有?在許多時候,考慮得越多反而越猶豫不決,被“所知”障礙了去路。認定了一個目標就不要有任何顧慮地向前衝吧!
放下吧!放下心中的顧慮,不要讓那些顧慮阻擋你想做的事,積極地去麵對,為了我們的目標而放下,放下了會讓你看到新的希望,放下我們該放下的,擺脫心中的雜念,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努力向前衝。輕鬆上陣,走向成功。
我們常聽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它就像我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縱使在人生的低穀中,我們仍能找到生存的機遇。其實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失敗皆是常事,隻要我們以一顆坦蕩的心去麵對,就無所謂失敗與成功。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把顧慮背在身上,放下才能走向成功。
張明傑上三年級的時候,剛開始他很喜歡英語,就一直問:老師,什麼時候才考試啊!老師回答:過幾天。考試的那天他自信滿滿的,以為自己一定會考好的,過幾天,結果很快出來了,他竟然才考了55分,當時他真是又氣又傷心。回到家,他失望地把考試結果告訴了爸爸媽媽,可是他們並沒有生氣,而是溫和地對他說:孩子,不要氣餒,失敗是成功之母,人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你應該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聽了爸爸媽媽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他才平靜下來。
原來在考試的時候,他內心有一些顧慮,再加上內心緊張,把老師說的聽錯了,叫寫A,B的,他卻寫成1,2,最終他找到了失敗的原因:在以後的各科考試中,無論是語文考試,還是數學考試,他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緊張,認真聽老師講考試規則,不給自己施加壓力,不要有顧慮:在期中考試中,他放下了緊張的心情,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他高興極了。是啊,“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說得很不錯,更好的是放下心中的顧慮,失敗後認真反思,找出失敗的原因,去克服它,放下顧慮,能讓我們創造更多鍛煉的機會,也就會更進步了!
生活本身就平淡如水,放一點糖它就是甜的,放一點鹽它就是鹹的。想調製什麼樣的味道,全在於自己的心境。心胸放開了,一切的悲哀和傷害便顯得微不足道。顧慮放開了,你就會坦蕩地活著,就會用坦然的態度去迎接一切,承受一切。心如果能夠放開,能夠自由,天空才會無雲,陽光才會燦爛,生命之花才盛開!
把握自己才能點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