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月的故事(1 / 3)

今天是1月31日,總結一下這個月記事簿中的內容,裏麵有幾件事值得挑出來,串在一起編成一個故事。

小王生小孩住醫院,我去探望她時,聽到了一位老醫生的“傳奇”故事,很感人。

另外,突然巧遇一位久未往來的老同學,互致問候之後,我聽到了她的小家庭故事,還聽到了她父母家的大家庭故事,真令人同情。

1月份假期多,來來往往的客人多,小新聞、小故事也多。

把這些故事分析、拚組、歸納後,主要描寫老、中、青三代人,即三代雙胞胎的故事,每代人又塑造了兩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互相襯托,以突出時代的特點。故事內的情節,不一定都是真實發生的,但也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三代“真真假假”雙胞胎的故事

2008年秋天,上海市宛平南路的一個小區內,住著一對形貌極像的女雙胞胎,80歲左右,日夜相伴不離,同進同出,有說有笑,她們似乎在珍惜所剩下的不太長的人生光陰,也好像在努力補償已經逝去的光陰。她們的故事值得一讀。

1928年秋天,在上海西郊的一座大洋樓裏,軍官卜平凡的太太向優,生養了一對非常美麗可愛的雙胞胎,取名為卜寶聰(小名寶寶)和卜貝敏(小名貝貝)。她們長得十分相像,陌生人難以辨出,但寶寶大腿根部有一塊近似心形的深黃色“胎記”,而貝貝沒有。

她們從出生開始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同出同進,吃、穿、用、睡、行等幾乎沒有區別,兩個孩子還都不願分開。她們十分可愛、乖巧、聰慧、有禮,父母、親友們十分喜愛,可謂是人見人愛。

小學畢業後,她們進入了上海江蘇路上的“中西女子中學”就讀,她們也由美好的童年開始邁入少年和青年時期。

但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卜平凡軍官由於意外事件突然死亡。這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卜家向來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向優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好太太,出嫁前靠父母,出嫁後靠丈夫,一切生活以丈夫為中心,除了必要的陪伴丈夫出外應酬之外,一直在家精心撫養四個孩子(寶寶和貝貝之下,還有兩個小弟弟)。卜平凡的死訊,使她一下子無法接受、無法應對。她徹底驚呆了,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

此時此刻,不幸中的大幸,卜平凡家中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年齡不算老,因為其父親原來就是卜家的老管家,他僅繼承了這個“老”字),名叫林以善,確實名如其人,他能“以善待人”,平時工作盡心盡責,同時又精明能幹,為此,家裏上上下下都稱他“林伯伯”。卜平凡和向優也十分敬重他。

林以善並沒有因為主人的去世而轉身走人,而是挺身而出,擔當起撐起這個家的責任。因為家庭的經濟來源中斷了,所以重新安排生活成了當務之急。他立即決定:辭退所有的傭工,家務事由各人分工完成。同時,賣掉了所住的這幢洋樓豪宅,還賣掉了小汽車,並立即在複興公園附近的一條弄堂裏,為全家六個人(包括他自己)租了一幢石庫門房子的一層樓麵(共有兩個大臥室,另加一個亭子間),另外還有頂層的一個露天陽台,供他家專用。簽約前又征得房主同意,請人另外搭建了一個實用的衛生間。

從此,向優和四個孩子,靠著之前的積蓄,有了暫時的安定的生活保障。林以善在安頓好向優和四個孩子之後,很快就在外灘附近找到了一份夜裏“看倉庫”的值班工作。這個倉庫,一個晚上安排兩個人輪流值班,彼此可互相輪換睡覺和休息。林以善白天回家,還可幫忙做家務。

時間一長,日久生情,林以善與向優結為正式夫妻。此時向優35歲左右,林以善40歲左右。從此,林以善當上了這個家庭的男主人。

為了方便生活和社會交往,四個孩子全部改姓林,他們後來又生了一女一男兩個孩子,全家六個孩子,相處和睦,溫馨有加。

1944年的深秋,他們家突然來了一對中年夫婦,錢西森和錢太太。錢西森與卜平凡有兩代老世交的關係,他與卜平凡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這次真誠找來,就是希望能幫上忙,以表達他們對卜平凡去世的慰問。

錢西森夫婦婚後十幾年,從未生育,看到六個孩子時,就像幹旱的田地遇到了雨露,福從天降似地喜歡。當即他們就以誠懇而真心的言行,感動了向優,他們希望帶寶寶和貝貝去馬來西亞和台灣(他們在那裏均有生意和房產),幫助向優代養幾年,等她們想回來時,就送她們回來。

向優雖然舍不得母女分開,但錢西森允諾能幫忙送女兒去美國留學,她還是接受了,不過,她隻答應帶去一個,留下一個。最後大家商定,還是讓獨立性較強的寶寶先去,有什麼變化,寶寶一個人來回也簡單。但是,世事難料,寶寶這一去就是很多年。

那麼,寶寶去養父母家後,到底過得怎麼樣呢?

真可謂,委屈和傷害一言難盡!

在寶寶十幾歲時,養父對她進行粗暴的“管壓”,並且還用不正常的方式方法損傷寶寶的自尊心,使寶寶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養母與寶寶則大部分時間是“麵和心不和”,她對寶寶同樣不尊重、不貼心,更談不上信任,畢竟寶寶被領養時已是快成人的孩子,與養父母很難做到真心融洽,這也屬正常吧!

就在寶寶需要“愛”的時期,她沒有“愛”,以至於寶寶終身失去了“愛的信心和被愛的享受”。她幾乎變成了對愛冷凍的“麻木人”。

寶寶雖然終身沒有結婚,但由於她的善良和自尊自愛,在她的中年和晚年,還是獲得了人生應有的快樂和幸福。

回憶起當年,寶寶從美國留學後回到養父家,她希望到醫院裏當醫生,因為她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可養父卻要她學做大戶人家的賢妻良母,不必急於找工作。每天寶寶的穿著打扮,養父嚴格管束;寶寶與朋友來往的信件,他要拆看;寶寶與朋友的外出活動,也要納入他的管製範圍;每個男同學或男朋友對寶寶有“追求意思”的話,他竟然會對追求者編造寶寶的壞話,或者幹脆表示家長反對,不同意他們交往。平時訓責寶寶時還夾著汙辱性的不文明的帶刺話語。總之,隻要寶寶與男性朋友有來往,他就用粗暴和野蠻的方法反對。起先,寶寶心中相當怨恨他,甚至認為他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不正常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