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貝貝在醫院裏生產時,鄰床有個產婦,因產後大出血沒搶救過來,當天就死了。嬰兒經醫院核實,竟是沒父親又沒親人的孤兒,且是一個女嬰,所以貝貝與父母商量後,經醫院同意,代寶寶收養了這個孤兒,取名林意足(小名意意)。從此,心心與意意成了一對同日出生的假雙胞胎。貝貝產後無奶水,而且晚上睡眠不好,所以兩個嬰兒都寄放在外公外婆家,請個霍保姆幫忙一起撫養。自然而然,兩個小嬰兒又成了吃、穿、用相同的假雙胞胎。薑博平在心心誕下的第二年得肝癌不幸逝世了,心心後來開始改姓為“林”,這對假雙胞胎姐妹的關係,似乎更像真的了。
1966年,她們剛升入中學不久,學校開始停課鬧“革命”,可姐妹倆每天在家裏卻從沒空閑過。貝貝在家裏教她倆全套中學英文課程,其他課程也在貝貝的安排之下,有條不紊地一並補習。雖然姐妹倆是“文革”中的中學畢業生,但她倆的知識基礎還是很紮實的。
中學畢業後,由於她們分別屬於兩個家庭的獨生女,所以被照顧分配在上海工作,林心滿分配在附近的一個點心店裏,學做湯團,林意足分配在附近的一個縫紉小廠裏當學徒,學做童裝。
自從寶寶到達澳洲之後,由於上海的華僑政策落實得比較好,所以信件、電話等的來往,也比其他地方通暢一些。寶寶寄回家的外彙,在當時比較受歡迎,唯有寶寶想回家團聚的意願直到1982年,才正式辦妥手續,至此寶寶一切都如願以償啦!
寶寶與貝貝這對雙胞胎,終於合在一起,再也不願分開了!
她們分別經曆了封建專橫的家長製之傷害,也經曆了嫁錯丈夫的痛苦,所以兩顆受傷的心,即使仍在淌血也好,仍有惡夢般的記憶也好,隻要她們能兩心相通,那麼受傷的自尊心會重新樹立起來,過去的惡夢會逐步淡化,心裏的仇恨和怨氣,會在愛的懷抱中消融。
話說第二代雙胞胎,心心和意意在全國恢複高考製度的第一年,就雙雙被上海外國語學院英文係錄取。她們當時還是媽媽大學生。因為上小學和中學都按家庭地址就近入學,不是自由選擇,所以她們的同學就是鄰居,彼此很熟悉,甚至家長們也互相了解,知根知底。中學畢業工作後,同學之間日久生情自然結緣,她們雙雙成家了。當時許多平凡的小家庭,都是如此順理成章誕生的,她們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她們婚後仍住在外公外婆的老房子裏,直到1982年,寶寶辦妥回國的定居手續,在宛平南路的華僑新村小區內買了三套住房後,心心和意意兩家才分別搬遷入內,與寶寶和貝貝隔鄰定居,她們可以就近照顧兩位老母親。她們還常去接外公外婆一起住過來共享天倫之樂,遺憾的是,外公外婆沒住幾天,就又想要回老家啦!
心心大學畢業後,在外灘一個進出口貿易公司當業務員;意意大學畢業後,則留在本校當老師。她們兩人幾乎在相同的年月裏,各自誕下了一個乖巧的女嬰,為了感謝寶寶和貝貝的養育之恩,女嬰分別取名為林天高和林地厚。
林心滿和林意足,這一對第二代雙胞胎,上有老下有小,讀書上學遇“文革”,工作又辛苦,結婚後還得上大學,咬牙刻苦讀書的四年,也是比小青年更累。但是,心心和意意是通過繼續上學,努力改變自己命運,也算是競爭浪潮中一個成功的代表吧!尤其可貴的是,她們對兩位母親的養育苦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話說第三代的一對姐妹林天高(小名天天)和林地厚(小名地地),出生不久,仍是放在曾外公外婆家,因為那位霍保姆一直沒離開過,大家對霍保姆很放心。1982年,心心和意意兩家搬遷來新址後,霍保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林以善和向優這對善良的老人和熟悉的老房子,開始在新家幫忙帶領這對活潑又可愛的第三代姐妹。
80年代的小孩,家家戶戶均為獨生子女,個個寵愛有加,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風氣,與日俱增。音樂、畫畫、書法、跳舞、唱歌、體育雜技、功夫太極……樣樣都讓孩子課外學習。
天天學鋼琴,在進入初中時,她已考出六級;地地的小提琴也同時考出六級,平時她們聯合演練,外行聽聽已很好了,但嚴格的媽媽總是搖頭不滿意。她們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也照樣會評論明星們的一切,交談青春期的朦朦朧朧戀愛觀,一切還都挺有道道的呢!姐妹倆很親熱,經常在一起打打鬧鬧,一會兒爭哪個明星漂亮,哪個歌星唱得好聽,一會兒又一起去找同學問作業學習去啦!她們生活得很快樂,很充實。
2000年之後不久,林以善和向優相繼去世,大家都為失去這兩位慈祥的老人而傷心不已。為了紀念他們,大家請最小的妹妹一家遷入老屋內居住,並且每年有幾個日子,大家必須回老屋去團聚,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以及兩位老人的結婚紀念日等。讓整個大家庭的每個人員,都要學習和繼承他們的美德和愛心,因為他們的一生,對每一個人都做到了:
“施比受更有福!”
2000年之後,天高和地厚又開始有戀愛和結婚的故事了,但詳情隻能留在今後的故事中再敘了。
本故事要結束了,我們還是回到故事的開始,讓寶寶和貝貝有說有笑地講個沒完吧!畢竟人生苦短,希望每個活著的人:
珍愛自己,珍愛健康,不要讓妒忌、仇恨、貪心和怨氣來傷害自己,因為真誠、善良,對人對己都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