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有色皮革耐汗牢度測定
1.13.4.1原理
將皮革試樣與毗連織物分別浸泡在人造汗液中,然後將試樣與毗連織物緊貼著製成複合試樣,放置在適當裝置中,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保持一定的時間後,將皮革和毗連織物幹燥,用標準灰色樣卡評估皮革試樣的顏色變化程度和毗連織物的沾色程度。
帶有塗層(或無塗層)的皮革可以直接測試,或者去掉塗層後測試。
1.13.4.2儀器和材料
(1)耐汗試驗機,能使複合試樣保持在1.23MPa的均勻壓力等價於加載重物後壓力為1.25MPa。
(2)加重塊平底,4.5kg。
(3)烘箱能保持(37±2)℃的溫度。
(4)多纖維織物符合標準規定的SW型多纖維織物(由絲、漂白棉、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腈和毛組成),大小為100mm×36mm,用作毗連織物。
(5)砂紙等級為P180的細顆粒砂紙。
(6)真空幹燥器或其他適用於抽真空的玻璃容器。
(7)真空泵4min能將幹燥器內抽成5kPa的真空。
(8)人造汗液:1L人造汗液中包含以下成分:
NaCl5.0g
三(羥甲基)甲胺[NH2C(CH2OH)3]5.0g
尿素(NH2CONH2)0.5g
次氮基三乙酸[N(CH2COOH)3]0.5g
加入鹽酸調pH為(8.0±0.1)。
周期性的檢查pH,棄去pH不在(8.0±0.1)範圍內的溶液,如果溶液中有肉眼可看見的微生物,則應予棄去。
1.13.4.3試樣製備
(1)沒有塗層或連塗層一起測試的皮革,切割大小為100mm×36mm的試樣。
(2)有塗層的皮革要去掉塗層測試,按如下方法準備試樣:
將皮革樣品切成大小為120mm×50mm的試樣,塗層麵向下,放在一張大小為150mm×200mm的砂紙上,砂紙放在工作麵上。在皮革試樣上均勻地放1kg重的底麵平整的重物,將試樣在砂紙上往複運動100mm,共10次(實際上,手拿砂紙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再用刷子將粗糙麵刷幹淨。從粗糙麵切取尺寸為100mm×36mm的測試試樣。去掉塗層的試驗應在報告中說明。
(3)切割出一片或兩片毗連織物,尺寸為100mm×36mm。
1.13.4.4操作方法
(1)將皮革試樣和毗連織物分別浸泡在人造汗液中(如果同時檢測多個樣品,幾個毗連織物可以浸泡在一起,但皮革試樣隻能分別浸泡)。將浸泡毗連織物和試樣的容器放在真空幹燥器中抽真空到5kPa(在4min之內),並保持2min真空,重複該過程兩次。將一片毗連織物放在玻璃板上,然後將皮革試樣測試麵向下,覆蓋在織物上。如果兩麵都測試,用第二片毗連織物再蓋在皮革試樣的另一麵,用另一塊玻璃覆蓋在複合試樣上。
(2)將4.5kg的加重塊在(37±2)℃的烘箱中預熱1h。將在兩張玻璃板之間的複合試樣放在測試裝置中,並將加重塊放置在試樣上。為了讓過多的汗液流出來,將裝置向每邊傾斜約30s。當同時測試幾個複合試樣時,必須確保每個試樣放在兩塊玻璃板中間,以便使壓力均勻的施加在上麵。將裝有加重塊的裝置放在烘箱裏,在(37±2)℃中保留3h。
(3)移去加重塊,將複合試樣從裝置中取出,從一個角將複合試樣縫在一起,在溫度(20±2)℃、濕度(65±2)%條件下懸掛晾幹,試樣和它的毗連織物僅在縫合點處接觸。
(4)用標準沾色灰色樣卡判定毗連織物的沾色等級;用標準變色灰色樣卡判定試樣的變色等級。
1.13.4.5試驗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試樣名稱、編號、類型、廠家(商標)、生產日期,試樣的特征;是否有塗層,是否帶塗層測試;試驗結果給出試樣的變色等級和毗連織物的沾色等級。如實記錄試驗中的異常現象。
1.13.4.6說明
皮革顏色耐汗牢度反映的是皮革的衛生性能的好壞。人們在穿著皮革服裝、皮襯裏的皮鞋、帶皮手套的過程中,由於出汗的原因,汗液會和皮革發生化學反應,有可能會造成皮革顏色的改變,並對人體和衣物造成汙染。
本方法是用一種人造汗液模擬人出汗的作用進行測試,以確定有色皮革耐汗程度的好壞。在測試過程中皮革的顏色可能發生改變,毗鄰的織物可能會被沾汙。
人體所排出汗液基本上含有以下成分(g/100g):
氯化鈉0.3~0.5乳酸0.1~0.3
總氮0.02~0.03氨態氮0.003~0.01
氨基酸0.05尿素0.05
通常,人剛出的汗是呈弱酸性(pH=6~7),然後在微生物作用下發生改變,pH常為弱堿性(pH=7.5~8.5)。堿性汗液比酸性汗液對皮革顏色的影響較大。因此,通常用堿性汗液來模擬實際穿用條件進行測試。
由於各種人的汗液不同,因此不可能設計出一種普遍有效的方法,不過本方法規定的堿性人造汗液數倍於自然汗液,在較短時間內測出數據,測試結果與大多數的自然汗液是一致的。
在試樣浸泡時抽真空,是為了使汗液加速向試樣內滲透,縮短時間。在(37±2)℃的環境中保持3h,是模擬人的體溫環境,使試驗結果盡可能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
本方法適用於在各個加工階段中的所有皮革,特別適合於服裝革、手套革和襯裏革,同時也適用於無襯裏的鞋麵革。
1.13.5有色皮革耐熱牢度的測定
革製品在製作和穿著過程中會接觸熱的機械部件或熨燙火烤,這些都能使皮革受熱而發生顏色變化,從而影響皮革的美觀。本試驗就是測定有色皮革的顏色耐熱堅牢度。
1.13.5.1原理
試樣經過空氣調節後,分別與溫度為150、200、250℃的金屬測試頭接觸5s。用灰色樣卡評定其顏色的變化及觀察塗飾層外觀的變化程度。
1.13.5.2儀器
(1)耐熱牢度測定儀由下列部件組成:
①測試頭:直徑為(28.5±1.0)mm的銅製圓形部件,測試拋光鍍鉻,其他幾個表麵都蓋有一層絕熱材料。
②加熱器:可使測試頭連續升溫最高達300℃(如一個電阻加熱器),並設有熱源開關或控製它的控製器。
③控製測試頭上下升降的裝置,並能使它的表麵與放置在水平麵上的試樣相接觸,其平均分布的壓力為(1.36±0.05)kg。
④支持器:有絕緣麵和鉸鏈。在加熱過程中,測試頭的表麵可以放在絕緣麵上,支持器也可以移向一邊,使測試頭降在試樣上。
⑤放置試樣的平台:直徑不小於38mm的圓型平台。為了使平台能獲得均勻的壓力,平台的支點安裝在中心位置上,這樣平台能向各個方向傾斜。
⑥溫度表:測量測試頭溫度用。最高溫度超過300℃。
(2)秒表精度0.02s。
1.13.5.3試樣製備
尺寸為110mm×35mm的革條,可以用3個溫度進行試驗,試驗麵積之間有足夠的間隔。試驗前在溫度(20±2)℃,濕度(65±2)%標準空氣條件下調節24h以上。
1.13.5.4操作方法
試驗最好在標準空氣中進行,否則試樣(片)在空氣調節後應立即進行試驗。
(1)將放在絕緣架上的測試頭加熱,並將試片放在正對測試頭下麵的平台上,需要試驗的一麵向上。
(2)當溫度到達大約比試驗所需溫度高5℃時,關閉電熱器,當測試頭的溫度降到(150±3)℃時,將絕緣支架移向一邊,並將測試頭與試片的試驗部分相接觸,壓力為20.6kPa,在接觸的同時開始計時。
(3)5s後,升起測試頭,使之與試片分離。
(4)連續在溫度為(200±4)℃和(250±5)℃重複這樣的試驗,每一次試驗必須在試片另一個新部位進行。
(5)測試後的試片在標準空氣中調節4h,然後比較試驗過的和未經試驗的表麵。如果皮革的外觀已發生變化,用一塊清潔的軟布輕擦試驗過的表麵。如試片是絨麵革,用一種絨麵革刷子刷光。
(6)用標準變色灰色樣卡鑒定試驗過的部分與未試驗過的部分之間的色差。
1.13.5.5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包括:試樣進行了試驗的哪一麵;實驗室的溫度、濕度;每個試驗的溫度及相應的變色等級,並說明顏色變化的性質;熱處理後任何其他的影響,如塗料的熔融或破裂或失去光澤等現象。
1.13.6有色皮革耐水牢度的測定
1.13.6.1原理
有色皮革試樣粒麵、肉麵與白棉標準貼襯貼在一起,浸泡在蒸餾水中15min後,將試樣和沾色白棉標準貼襯分別幹燥,觀察試樣粒麵、肉麵的顏色變化並用標準沾色灰色樣卡評定白棉標準貼襯的沾色等級。
1.13.6.2儀器
(1)平底皿底麵積大於50mm×50mm。
(2)光麵玻璃片50mm×50mm或稍大,質量為(50±1)g。
(3)白棉標準貼襯50mm×50mm兩片,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棉標準貼襯織物為純棉平紋織物,單位麵積質量(105±5)g/m2,表麵均勻平整,經浸濕和無張力烘幹後,仍應保持平整。不含整理劑,無殘留化學品和化學損傷的纖維。
(4)烘箱保持溫度(37±2)℃。
1.13.6.3試樣製備
將要進行試驗的50mm×40mm的試樣放在兩塊白棉標準貼襯中間,使白棉標準貼襯在50mm×10mm不與試樣相重疊,並將公共有的一邊縫在一起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1.13.6.4操作方法
(1)將組合試樣平直放在平底皿內,用蒸餾水浸沒,蓋上玻璃板,用手均勻的輕壓以除去空氣泡,在室內放置15min。
(2)在不取出玻璃板的情況下將水倒出,並在溫度為(37±2)℃的烘箱中放置4h。
(3)將試樣與白棉標準貼襯分開,並在室溫下分別幹燥。觀察試樣的粒麵、肉麵的顏色變化,並用標準沾色灰色樣卡分別判定與試樣粒麵、肉麵相貼的白棉標準貼襯的沾色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