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對每科教師,實行的是優勝劣汰的學年聘任製。每學年結束時,德才兼備且教學成績優良,受到學生歡迎的先生,就會得到學校下一學年任教的聘書,名為“續聘”,品德和才學不佳者,不會得到續聘,就不能在校繼續任教了。
學校聘請教師,不拘門戶,不論政治派別,唯才德是標準,所以能攬延到許多名師。這些名師各具個性,學有所長,教學方法靈活先進,使課堂教學別具異彩,給受教者留下終身的影響。當時的教師,不論男女,學生們統稱為“先生”。半個多世紀後,學生們回憶起“某某先生”,都由衷充滿敬意。
數學教師李澹村,湖南醴陵人,天津南開大學數學係畢業。中等偏高身材,服裝儀表整潔精致,教學一絲不苟,千方百計幫助學生解答難題。他的夫人和女兒尚在安化藍田,女兒名慧群,每次看到學生汪慧真,就親切笑著說:“你的名字也有‘慧’字,看見你就像看到了我女兒。”
有次講代數,李先生買來很多橘子作教具,進行生動形象的教學,課畢每個同學都分到了一個橘子。學生們吃了橘子,在橘皮裏工工整整寫上“謝謝”二字,夾在作業本裏交給先生。
更有幾個手巧心細的女生,小心翼翼將橘瓣掏出來吃,橘皮完好無損,然後用以紅墨水染紅的棉線將橘皮吊起來,一隻小橘燈便做成了。晚上在橘燈內點支小蠟燭,燭光映出橘皮內寫的“謝謝”二字,使人感到特別溫馨親切。小橘燈是學子們跳躍的紅心。
李先生收到這樣特殊的禮物,十分高興。師生的情誼,在小橘燈橘紅色光輝中,變得那樣融洽無間,親密和諧。
李先生在教學中充分啟發興趣,提倡獨立思考,反對死讀書。他教邏輯思維,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命題——假設——求證——結論。讓學生理解,這樣的思維不單用在數學上,而且可以用在處理一切事物上,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他愛拿一根比手杖短、比教鞭稍長的黑亮棍子,這是伴隨他多年的教具,在滿是例題、公式的黑板上指指點點,帶領學生進入歸納演繹、聯想和推理的思維之門。
李先生教高二大代數,上課時非常嚴肅,從來不講閑話。有節課,他教完了排列組合,還有點時間,忽然講起笑話來了。
他說,從前有個秀才在門口掛塊招牌,上書“醫詩”二字。
有個人覺得奇怪,就請他醫一首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秀才說:“這首詩應用瀉藥。把每句開頭兩字瀉掉。時節雨紛紛就夠了,何必清明?行人欲斷魂就可以,行人不在路上在哪裏?酒家何處有,就有問的意思,還借問做什麼;遙指杏花村,漁夫樵夫都可指,何必牧童?”
這人說:“醫得好。還有一首詩,請你醫一醫。”秀才說:“你隻管說來。”
這人說:“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秀才說:“這首詩應用補藥。每句開頭補上兩個字,意義才完全。應當是:十年久旱逢甘雨,千裏他鄉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燭夜,白頭金榜題名時。”
這人說:“醫得妙!另外,我有一首新作,請你醫一醫。”秀才說:“你說罷,總能醫的。”
這人說:“日出桌八腳,蚓死咫尺長,吃梨思舅母,過渡想姨娘。”
秀才說:“你解釋一下看。”I
這人說:“太陽出來照著桌子,桌子便有八隻腳;蚯蚓死了,足有咫尺長;梨子中間大兩頭長,跟我舅媽的臉一樣,所以吃梨思舅母;我姨娘的腳很大,她的鞋像渡船一樣,所以過渡想姨娘。”
秀才說:“這一次要醫你的嘴,用牛糞堵住,免得臭氣出來。”
下課鈴聲響了,李先生笑著走了,同學們仍在笑鬧不止。
不久,這個班的許曉麓寫了一副對聯送給李先生:“禾苗欣逢雨,桃李笑春風。”李先生很高興,拿到裝裱鋪裏裱好,掛在房裏欣賞。
有一次上數學課,李先生進教室便說:“我看現在將凡六十歲以上的國民組織起來,每人發釘錘子一個,讓他們站到戰場上,舉起釘錘子就可以打掉日本鬼子的飛機了,何必勞神費力用高射炮去打呢。”同學們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雲。稍稍停了一下,李先生接著說:“有的同學做作業,不動腦筋。做出題目的答案居然是人的身高與年齡成正比,那麼人不是越老越高嗎?豈不是可以用釘錘子打飛機了嗎?”
聽罷先生的解釋,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學的知識,記得特別牢固,以後作業中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就少多了。
他特別善於用這些淺顯的語言、事例,講解深奧的理論。
畢業生離校時,李先生給學生張挹群的臨別贈言是:“人與人相處正如兩圓之相切,有一個切點;隻有共同的理想,才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六十年後,已成了大學教授的彭明朗深情地回憶李先生:“他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在開學的同樂會上,他與教務處的三個職員(其中有李師母徐誌鬆)表演民樂合奏《梅花三弄》。李先生身材不高也不胖,戴著副黑框近視眼鏡,穿一身半新不舊的黑色西服,他的形象與照片上的瞿秋白有點相像。他和顏悅色,很熟練地彈著月琴,與師生們同樂,態度十分和藹親切。我第一次見他的印象就非常好。”
上陽祠初中分部,盧政清先生是童軍教練,他是淪陷區臨湘縣人,常常推己及人,同情淪陷區學生,給他們許多關懷和幫助。
盧先生是搞體育的,國學並沒有什麼功底,對《孟子》更是一知半解。他把“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裏;南辱於楚……”這段話譯成白話,令人捧腹:“晉國天下這麼大,瞞不得你老人家。東邊與齊國打一仗,殺死了我的大娃娃;西邊與秦國打一仗,國土失去一大把,南邊又被楚人罵……還請你老家替我想個好辦法。”
王一中將此事講給楊秩彝先生聽,楊先生很欣賞,認為講得通俗易懂,難得難得。
張佑瑜是班上個子最矮小的同學,級任導師丁淮十對他特別關照和愛護。第一次數學考試沒有及格,張佑瑜就在教室裏當眾哭起來。丁先生將他抱進房間,像哄自己的小孩一樣安慰他,勸導他。
班上同學郊遊,丁先生硬不準張佑瑜下溶洞,說他太小,怕出危險。為了培養張佑瑜的自信心,丁先生指定書法並不出眾的他書寫班刊《童心》刊名,讓擅長刻字的時炳華用梨木製了版。還給他講春秋戰國時,人矮誌高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個子矮,卻擅。長辭令,是位了不得的政治家。
過陰曆年的時候,丁先生怕張佑瑜想家,帶他到家裏住了一晚,丁師母做了好多可口的吃食招待他。
解放後的一九五五年,丁淮十先生到湘潭師範任教,張佑瑜特二地去看望他。隻見丁先生心情沉重,嗓子也喑啞得說不出話來。竹篙塘時期的熱情與開朗風采已不複存在,心中不禁黯然。
竹篙塘的許多先生,以他們豐富的學識及特殊的人格魅力,影響了許多學生。隻教過張佑瑜一年英語,卻大大提高了張佑瑜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並終生從事英語教學。
楊先生清瘦的麵孔上架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他的英語課講得生動活潑。他將《讀本》、《短篇背誦選》、《語法》三本教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趣味盎然。同學們把聽楊先生的英語課看成是一種享受。
楊先生視學生為子女,一提到政治上的敵人,他就橫眉冷對痛加斥責。他說:“有次碰到我的同學陳公博,陳公博當時是實業部長。我問他‘陳公博,你懂得什麼叫實業?你是如何爬上去的?”’
後來,楊先生去高沙蓼湄中學任教,同學們召開盛大歡送會。不久,全班同學又步行數十裏,去高沙看望他老人家。
蔣光增先生是湘鄉人,民國初年留學美國八年,半工半讀攻讀化學玻璃專業。曾得耶魯大學化學碩士學位,任過中山大學教授。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被任命為漢陽火藥廠製酸廠主任。因力主抗日,遭陷入獄。他說:“國家危如累卵,個人榮辱算什麼?”不久,任湖南防毒麵具廠廠長。抗戰中,以私人積蓄購買防毒麵具,送給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