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李嘉誠:基於信用,商者無域(1)(2 / 2)

失敗其實並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或擁有清醒的頭腦。像任何身處逆境的人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冷靜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了,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那麼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他塑膠廠的“轉軌”。

一天深夜,李嘉誠自修完當天的功課後,仍像平日一樣隨手翻閱著一些雜誌。當他閱讀最新英文版《塑膠》雜誌時,發現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項有關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製造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的消息。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些,李嘉誠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李嘉誠帶著企業複活的希望踏上了學習塑膠花製造技術的征途。精明的李嘉誠深知生意人對剛麵世的新產品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在技術上會有很大的保留,不會輕易地讓人學去,故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計地搜集點滴有關塑膠花製作的技術資料。

不僅如此,李嘉誠又購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品種帶回香港,不惜重金聘請中國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業人才,對這些購回的塑膠花品種進行研究。他一邊進行市場調查,一邊了解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希望能找出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的一係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中國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以及各方麵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為中國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長江塑膠廠”的名字也開始為人們所熟悉。

重新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在接下來的日子,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中國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為輝煌的時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連收入水平中、下等家庭也漸漸養成了插花的習慣。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計的利潤,長江工業公司的塑膠花和李嘉誠本人也越來越受到塑膠界的注目。“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膠東在線網站衷心地希望朋友中間能多走出一些成功者,我們應該以李嘉誠為榜樣,踏踏實實地創業,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李嘉誠在其40年的創業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而他多元發展、規避風險的經營策略,也取得了罕見的成功,以至於一直質疑企業多元化發展的郎鹹平教授也對他的這種經營策略大加讚賞,稱其“有效熨平了各個行業利潤波動的影響,保持了整個集團利潤和現金流的穩定增長”。

李嘉誠在20世紀60年代靠經營塑膠起家,憑借著精湛的技術和獨到的眼光,很短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中國香港的“塑膠大王”,長江實業也成為中國香港的上市公司,然而就在此行業仍如日中天時,李嘉誠看到地產業方興未艾,具有極大的潛力,因此毅然出售塑膠業務,改為投資地產業,奠定了他成為巨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