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俞敏洪:懂得分享,造就更大成功(1)(1 / 3)

俞敏洪,出生於1962年10月,在江蘇省江陰市接受中小學教育。於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係。198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留校擔任北京大學外語係教師。1991年9月,俞敏洪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後在北京市一些民辦學校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00年,新東方學校已經占據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年培訓學生數量達20萬人次。2003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1985年,俞敏洪畢業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接下來是兩年平淡的生活。為了謀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麵去兼課教書,後來又約幾個同學一塊兒出去辦托福班,掙出國的學費。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盤被打碎了:因為打著學校的名頭私自辦學,北京大學在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著名的三角地櫥窗裏高調宣布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對此,俞敏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教師的職務,為了挽救顏麵不得不離開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

離開北大後,俞敏洪開始在一個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辦培訓班,學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費。這一年他29歲,他的目標是掙一筆學費,擺脫生活的窘境,然後像他的同學和朋友一樣到美國留學。

盡管困難重重,但拚死拚活幹了一段時間後,俞敏洪的培訓班漸漸有了起色。

眼看著培訓班越辦越火,俞敏洪漸漸萌生了自己辦班的念頭。1993年,在一間10平方米透風漏雨的小平房裏,俞敏洪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俞敏洪說,最初成立新東方,隻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每天能多掙一點錢。作為一個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齡,連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不起,連為老婆買條像樣的裙子都做不到,整個家庭無家可歸,連家徒四壁都談不上,自己都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當時他曾對自己說:隻要能賺到十萬元錢,就一輩子什麼也不幹了。

如今,新東方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務機構,在全國擁有25所學校、111個學習中心和13個書店,大約有1700名教師分布在24個城市。目前累計已有300萬名學生參與新東方培訓,僅今年就有87.2萬名。外語培訓和考試輔導課程在新東方營收中所占比例高達89%,是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和發展動力。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動亂的年代裏,有兩位英雄式的人物被曆史記錄下來。他們一個是上一個朝代的終結者,一個是下一個朝代的創立人;一個出生於貴族,一個混跡村野之間;一個能抵千軍萬馬,一個卻是本事平平。但是到最後卻是後者戰勝了前者,在前者自刎烏江以後建立了大漢王朝。在事情過去了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卻發現這個悲壯的失敗者卻是占據著種種優勢的一方。導致這種結果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羽是一個十足的個人主義者,而劉邦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集體主義者。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再怎麼了得,他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一個人就能成就不凡事業的事情是聞所未聞的。以前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政治上是這樣,商場上同樣是這樣,尤其是對於一個迅速發展的初創企業來說更是這樣。這時候是否擁有一個穩定高效的團隊對企業來說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原因很簡單,沒有一個人能擁有企業不斷發展擴大所需的全部技能、經驗、關係和聲譽。因此,一個創業者至關重要的工作就是組建一個優秀的核心團隊。新東方的成功更是這樣,對於新東方的成功,俞敏洪曾經不止一次地說,絕不僅僅屬於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