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山東省牟平人,1957年8月出生。1982年7月,畢業於山東大學電子係,1992年1月,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1994年8月任青島海信電器公司總經理,1995年2月接任青島電子儀表工業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青島海信集團公司總裁,青島市電子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1999年3月任海信集團總裁,2000年3月海信集團實行決策層與經營層分離後,出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00年度被評為“CCTV 2000經濟年度風雲人物”。2002年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突出貢獻者稱號。2008年,“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中,周厚健榜上有名。
大學畢業時,周厚健本想選擇青島海洋儀表研究所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卻“陰差陽錯”地進了青島電視機廠(海信前身)。25歲的他第一次走進車間,想的是如何以及什麼時候調出,實在調不出去,也要調到廠設計科。他此時完全不願意、完全看不起車間工作。1982年,大學生在青島電視機廠已經不稀罕了,周厚健去之前,廠裏已經有幾十個大學生。
1983年3月,廠裏調周厚健到技術科,周厚健找到廠長,希望再在車間幹半年,他覺得車間需要他,他在車間能提高。廠長說不行,“你原來幹的工作現在已劃到技術科”。周厚健隨後去了技術科。
在技術科,周厚健解決了困擾全廠的新產品技術難題。
1986年,周厚健從北京出差回來,升任廠長助理。1989年9月,周厚健升任副廠長,1990年,升任常務副廠長,做廠長之前,廠裏的技術、財務、人事、生產全幹過。
1992年,正值中國彩電業第一個冬天,周厚健出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他出強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德行有問題的人,周厚健決不手軟,從不給機會,他一查到底,開除了近20個偷物料的人。為將技術開發人員工資漲到一線工人的3倍,周厚健將廠研究所從工廠中獨立了出來。
1992年,周厚健提出不追求黑白電視機的銷量;1993年,提出上大屏幕彩電,實現當年見效、當年收益、當年還清銀行貸款。還是在這一年,周厚健嗅出了人民幣將要貶值的味道,從南方搶購了一批材料,從北方搶購了一批顯像管。這年人民幣對美元的黑市價格炒到11塊6毛多,周厚健一個動作節省了四五千萬元成本,那年,海信全年利潤隻有8000多萬元。
1994年,周厚健在全國率先提出“以資本家眼光看待資本與市場”,大膽嚐試資本運營。3月,以“異地劃撥”方式,成立青州海信電器公司;5月,以“債權變股權”方式分別成立“臨沂海信電子有限公司”、“肥城海信電子有限公司”;8月29日,青島海信集團暨海信電器公司正式成立;9月,以“投資控股”方式投資組建海信淄博電子有限公司。周厚健從此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以創新的觀念和方法從事企業經營是周厚健和海信的成功之道。
什麼是創新行為?彼得·杜拉克說:“企業家推陳出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凡是能改變已有資源創造財富的潛力的行為就是創新行為。”
我們都相信是創新和創新精神改變了我們今天的世界。民族需要創新,企業需要創新,周厚健說:“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沒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是沒有出息、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理念及在此基礎上的技術創新戰略。”
海信人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多年來,海信集團一直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技術孵化新產品、新產業為推進器的發展戰略。最近兩年來,海信每年獲得的專利都超過了100項。
在海信有許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佘誌勇就是其中的一名技術創新的人員。海信在DB一318S和DB一518C數字電視機頂盒的開發過程中,佘誌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跨國公司中,它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但由於當時開發周期短、研發人員不足,佘誌勇就獨自承擔了所有軟件和主要硬件設計開發工作。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他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連續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這兩款產品通過了青島市科委組織的技術鑒定,證明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