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5日的《海信時代》以《數字科技的攻堅兵》為題講述了海信技術中心科技標兵佘誌勇的故事,說:
人群中的他,實在不是一個可以牽扯你視線的人:短短的小平頭,多年不變清瘦的國字形臉,英挺的鼻梁上一年四季都馱著一副厚重的眼鏡,總是炯炯如炬的眼睛也許是你留意他的唯一可能。瘦瘦高高的鄰家大男孩形象讓你覺得他是如此的平凡,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技術中心數字電視所的副所長佘誌勇,一個以所為家的工作狂。
在海信集團臨時追加的DB-2001 HD C電視機頂盒開發中,佘誌勇又承擔了前端電路設計、軟件設計的開發工作。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僅通過一次PCB板設計,就完成了需要幾輪開發的設計要求,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保證了青島有線電視台的HDTV電視試播工作。
在一次研討會上,海信集團的董事長周厚健語重心長地說道:“縱觀海信30年的發展曆史,我深刻地體會到,處在我們這樣的行業,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也是走出國門最基本的條件。”
海信的銷售額從最初的4億一直攀升到430億。有人會問:“海信何以發展如此迅速?”“隻有一個因素,就是海信一直立足於創新。”周厚健說。
對於創新,周厚健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是企業不竭的發展動力。作為企業來講,它要在市場上體現出競爭力,主要是表現在產品、價格和市場的占有率上。這裏麵最重要的是產品,消費者之所以選擇你,就是因為要選擇你的產品,選擇你產品的質量和技術。
為了更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2002年11月,海信集團開始設立科技創新獎,最高獎金高達50萬元,最低也有4萬元。
奪得海信第一屆創新獎的是:海信通信公司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楊文琳和她的小組,他們拿走了50萬元。楊文琳和她的小組開發了C2101手機,這是國內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
隨著海信自主研發的第一款CDMA彩E手機C3698的上市,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領軍者、海信通信公司的技術帶頭人楊文琳一下子成了公眾矚目的“焦點”。
C3698在這款產品上,海信率先實現了手機照相功能、多媒體郵件功能等,打破了國外大公司在CDMA高端產品方麵的壟斷。“沒有一個合作夥伴願意把技術完全掏給你,要想完全掌握,唯有付出更多的汗水。”提起第一部手機C2101的研發過程,楊文琳依然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2001年,海信集團在同日方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人堅決要求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
海信任命楊文琳為海信通信公司技術副總經理,由她主持海信移動通信產品的開發工作。楊文琳與海信研發人員一起認真分析雙方的研發現狀,及時正確判斷出了海信研發人員的研發實力,“表示決不照抄照搬日方的東西,要做出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移動電話”。
據說,當時公司內外很多人認定“海信必定照搬日本技術”“海信人必定服從日本工程師的指揮”,如果背離這個前提,幾乎就是死路一條。楊文琳帶領海信研發人員,策劃開發最新的CDMA手機產品,在產品開發中積極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後來,海信CDMA手機研發人員的技術實力使日本人逐漸轉變了看法。
2001年,為了使海信通信公司獲得國家CDMA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在定點申報中提交了海信通信產業和產品發展規劃,以及海信CDMA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未來發展報告。
她的解說給國家計委、國家信息產業部及其他相關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高度評價。最終,考察小組一致認為:“海信的自主研發實力、技術掌握程度和開發環境是目前國內最好的。”
同年8月,海信成功獲得了國家CDMA手機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主持設計的海信第一款CDMA手機C2101也成為中國聯通CDMA網絡測試使用的唯一基準手機和重點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