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永好同期的企業幸存的不多了,而他的企業二十年屹立不倒且企業越做越大。這其中的奧妙,用劉永好這段話來說應該更確切一些: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就開始出席一些國內企業家的活動。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席這些活動時,已經有了一些變化。現在再出席企業家們的活動,變化就非常大了。是什麼呢?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到哪裏去了呢?有很多原因,有的不幹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前幾天,我見到萬向集團的魯冠球。我非常尊敬他,也很佩服他,他見到我也非常高興。他比我們還要早,腳踏實地地從鄉鎮企業做起,後來轉為民營,現在他的企業在管理和技術方麵都已經非常專業化。我們聊了半天,也感慨了半天,我們兩個人非常有同感: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橋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任何時候都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橋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劉永好認為:“成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有很多企業都說,我們要在多少年內達到世界500強,我聽到過很多這樣的話。在15年前、10年前、5年前,我都聽到過這樣的話。可是,現在說這句話的企業都已經沒有了。越是要達到世界500強,倒下去的速度就會越快,你朝著這個目標不是腳踏實地去做的話,往往就奠定了失敗的基礎,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畢竟,你在進步的時候,別人也在進步。”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有一個生命周期,不可能想象出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是1萬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最好的企業也不過幾百年,不得了了!因為變化太大了,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裏盡可能做得好一些,更強一些,做得時間更長一些。怎樣保證我們的公司生命周期更長一些呢?那就需要我們這一批人前赴後繼地去努力。”
在談到經營之道時,劉永好也有他自己獨特的見解。
劉永好認為:就新希望而言,作為植根於農牧的民營企業,在1996年就在海外尋求發展。目前,新希望在國外的企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並取得顯著的效益,至今,我們已經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等國建成和在建6個工廠,國外投資超過兩億元人民幣;同時,注重國際規則,著重品牌建設,著眼長期穩定發展,新希望(NEWHOPE)飼料品牌在越南市場的認知度不斷提高。我們的飼料係列產品在越南市場是賣價最高的飼料產品之一,公司產品供不應求,河內新希望公司的產品銷量已經躋身越南北方前三強,新希望飼料公司已經進入在越飼料生產外資企業的前五名,新希望公司也因此被越南有關部門認定是中國在越投資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他還說,在海外發展,關鍵在人,新希望在自己創辦多年的商學院的基礎上,與清華大學和人民大學聯辦MBA班,培養各級幹部,並每年選派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到國外學習和接受培訓,從外部引進懂技術、有專長、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化人才;為適應專業化管理的需要,新希望還組建了海外事業部,對海外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在全集團有計劃地選拔、培訓和調配人員,為不斷擴展的海外事業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保障,這一點對海外事業發展來說尤為關鍵。
新希望集團是致力於實業經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是中國國家農業部等九部委評定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並連續三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
在20多年的發展中,在劉永好的帶領下,新希望秉承“與客戶共享成功、與員工共求發展、與社會共同進步”的理念,立足實業發展,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引入國際一流的理念、人才、技術、產品,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尋求企業在效益、風險控製和可持續發展有效均衡條件下的發展。今天,新希望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飼料企業之一,中國西部最大的乳製品、肉食品企業,同時在房地產開發和化工產業也有相當的規模。
早在1994年,為響應國家的扶貧計劃,劉永好就與其他9位民營企業家一道,聯合發起“光彩事業”,把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西部。講起當中的酸甜苦辣,劉永好感慨萬千。他說:“這些年在西部發展,有成功也有失敗,這些經驗從某種角度上講,對西部開發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