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1964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同年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於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1994年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1995年底回國任美國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1996年創建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1998年10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50位數字英雄”之一,1999年7月被《亞洲周刊》選為封麵人物,2001年5月7日,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25位企業新星之一,同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明日領袖”之一。2008年胡潤IT富豪榜,張朝陽以48億財富位居第8。
1981年從西安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係的張朝陽,在1986年——大學畢業前夕,又考得了“李政道獎學金”,獲得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留學資格,在美國一住就是七年。
1994年,張朝陽在MIT的實驗室裏被當時的“互聯網”的奇妙所震撼。
“事實上,那時是一些校園內部網之間的互聯,也不叫互聯網,而叫‘信息高速公路’,”張朝陽回憶說,“我們已經可以通過unix代碼和電子郵件進行網上交談,雖然不像現在有圖文界麵,但即便如此簡單的應用,網絡的這種獨特魅力也已經讓我下定決心,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去創辦網絡公司,回國創業。”
1996年7月,張朝陽正式開始了他的融資之旅。為了給投資人打電話,他在美國大街上的公用電話亭排隊,他甚至嚐到過被投資人趕出辦公室的狼狽滋味。這個時候的張朝陽,為了拿到融資而忍受了頗多美國投資者的耍弄。
經過持續努力,張朝陽見到了MIT媒體實驗室主任、《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這位風雲人物在與張朝陽會談之後答應給他的愛特信公司進行天使投資。
1996年8月,ITC愛特信電子技術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注冊。10月13日,張朝陽終於在自己的賬戶上看到了15萬美元,這是愛特信公司獲得第一筆風險投資,投資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羅龐蒂和斯隆管理學院的教授愛德華·羅伯特,尼葛羅龐蒂的另外2萬美元在1997年到位。
拿到了錢的張朝陽終於可以開始做他想做的公司了,但是具體到做什麼樣的業務、怎麼做,成了擺在他麵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防火牆軟件是他第一個想到的項目,還與以色列的公司進行過接觸。他也考慮過為本地企業做一些網頁設計,但最終,他決定還是先做一個網站。
不久,網站整體轉向到超鏈接上。那個時候,張朝陽的公司已經發展到12個人,每天首頁上放什麼新聞都要開編輯會來決定。
鏈接的流量已經越來越大,鏈接上開始有了各種內容,包括新華社的新聞,張朝陽開始為這個至關重要的鏈接欄目重新規劃名字。“那個時候上愛特信的網民直接看到的就是超鏈接這個頻道。”張朝陽說,他們接著又找到了“sohoo.cn.net”這個域名,那個時候還沒有“.com”域名。這樣,“搜狐”誕生了。
1998年4月搜狐公司獲得第二筆風險投資,投資者包括英特爾公司、道瓊斯、晨興公司、IDG等,共220多萬美元。
在獲得第二輪投資後,張朝陽明顯感覺到了股東對收入要求的壓力,他的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跑客戶上,包括他最早的主顧——北京牛欄山酒廠的廠長,也是最早請他設計製作網頁的人。
“那個時候網頁製作的收入大約有10萬美元。”張朝陽回憶說,但在整個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網絡廣告,他隻能在做網頁的客戶中試探著發展他的廣告主。“您能不能試著投一個網絡廣告?”是他經常對這些網頁客戶說的一句話,接下來他就必須向這個客戶解釋什麼叫網絡廣告。
後來網絡廣告成了搜狐最主要的贏利模式。當到了1998年的時候,搜狐全年的廣告收入已經達到60萬美元。搜狐網站和它開發的諸多運營模式, 開始成為後來者的樣本。在即將到來的互聯網大潮中,當張朝陽成為新一代青年偶像的時候,所有人都已開始相信——互聯網將改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