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Forbes)公布的2004年度全球最佳B2B(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網站名單裏,阿裏巴巴再次名列第一。阿裏巴巴不僅是中國唯一入選的網站,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連續五年獲得最佳稱號的網站。而馬雲也於2000年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麵的企業家。
“精英團隊”一直被普遍認為是個能創造高效率的團隊,企業最青睞的就是精英,一個精英就如同一個武學精粹的人,能以一抵眾,棘手的問題到了精英手裏能處理得遊刃有餘,把不可能避免的損失降到最低。企業的宗旨就是賺錢,那麼精英必然就是企業中的佼佼者,他們不能和“平民”混為一談。但馬雲卻不這麼認為,他甚至極力反對在自己的企業中出現“精英團隊”,為此他還打出了一個口號:
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應該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團隊精神。我們要告訴剛來的員工,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精英”,請你離開我們。
來阿裏巴巴的職工都很清楚,從踏入阿裏巴巴公司那一刻起,即便是先前在別處有再高的業績成就,到了這裏都是“清一色”的。他們必須要從頭開始,接受培訓。剛開始或許這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但是過不了多久,它就會規整起來。因為,自認為是“精英”的人忍受不了這樣平庸式的對待。而所謂的“平民”也在掂量自己能力的同時打退堂鼓開溜了。那麼剩下的自然就是“清一色”的,雖然能力不均,但有共同的理念。阿裏巴巴不會承諾任何人加入阿裏巴巴會升官發財,因為升官發財這東西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馬雲曾很不客氣地說:“來阿裏巴巴的職工,我會承諾你在我們公司一定會很倒黴,很冤枉,幹得很好領導還是不喜歡你,幹得不好領導卻會嚴厲批評你,這些東西我都能承諾。但是經曆這些後你出去一定會滿懷信心,可以自己創業,也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會想:‘我在阿裏巴巴都待過,還怕你這樣的公司?’”
這是一句頗具誘惑力的話。當然誘惑的是那些“精英”與“平民”的中間者。阿裏巴巴的順利發展證實了馬雲並沒有打“誑語”。這句話成為他招攬人才的一道“語令”,也成為進入阿裏巴巴首先要通過的一關。在招攬人才的時候,馬雲並沒有給應聘者過多的許諾。他說,我唯一能許諾的就是大學四年間的痛苦、委屈、不理解、難以溝通和失敗的努力是你真正的財富。馬雲把財富比做看不見的東西。在他看來,錢財、聲望的利誘會給職工和企業帶來負麵影響,懂得忍受和理解才是真正的財富。心存個性的人不適合在團隊中發展。
為錢選擇阿裏巴巴,那就不要來。馬雲說,在這裏,我們所有的員工工資都要打折,你原來工資是1萬,那麼我們這裏最多7000。薪酬水平的基本標準便是吃飯的錢夠了就行了。年輕人如果想比工資可以到其他企業去,現在公司什麼的很多,趕緊去!其實在創立阿裏巴巴的時候,馬雲給所有人的承諾是“五百元的工資,沒有休息天”,這一點也不誇張。
有人說馬雲這是在變著法玩“花樣”,馬雲聽後不以為然。眾人都在看著,這樣做的利與弊早晚都會體現出來,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員工自己。
現代管理學之父皮特·杜拉克引用了貝弗裏爵士的一句話:“企業的目的是‘使普通人做不尋常的事’。”沒有企業能夠依賴天才,天才的出現總是寥若晨星、難以預測的。但是企業應該使得普通員工能超水平地做好工作。應該挖掘企業成員中存在的長處,並利用這一長處,促使所有其他成員更多更好地工作。人心所想的東西固然是美好的,企業當然也更喜歡接納類似於愛因斯坦那樣智商的人。但那隻不過是個完美卻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如果現在清醒了,那麼就重新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吧,想想馬雲所說或所做的用到自己企業中是否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沒有過多煩瑣的理念,說白一點,馬雲隻用二三流學校的一流人才。馬雲認為,自己也隻是一個普通人。他在回憶自己的創業曆程時說道:
我們阿裏巴巴要的是普通人才。以前從來沒有人說我是精英。現在人家都說我是精英,搞得我也玄乎起來了。我經常覺得第一流的北大清華畢業生不會到我們公司來,人家都到美國去了,第二流的都到Google去了,第三流我也不要。二、三流學校的第一流學生我最喜歡,我覺得杭州師範學校的學生最好,我就是那裏畢業的。所以我覺得一個公司在我看來我喜歡普通人,我說我們公司的員工就都是平凡人,很多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不平凡的事。在這麼多年的公司運營中,特別是阿裏巴巴前期我們也搞過英語團隊。可是後來發現,全明星團隊就像一個動物園,什麼樣的動物都有,很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