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說:“騰訊在與微軟正麵交鋒,但我們並不畏懼。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多變的市場,騰訊創造競爭力的方法就是緊密跟蹤市場,超前的思考。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最強的競爭對手當然是微軟的MSN,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騰訊應該並不懼怕來自微軟的競爭。雖然對於騰訊來說,微軟MSN進軍中國應該算是最大的挑戰,但隻要我們避開他們的鋒芒,微軟其實並不可怕。微軟要正式進軍中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各國的市場情況並不完全相同。具體到中國市場上來講,一是我們會從定位上考慮和他們分開,微軟是個很大的公司,他們主要針對企業用戶,那麼我們就更偏向於娛樂化一些,把我們原本就具備的優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二是中國的市場很大,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餘地,這也使得我們更有信心。”
市場如戰場,風雲變幻,誰能做得更好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就能旗開得勝,笑到最後。
中國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騰訊控股(0700.HK)主席馬化騰於2005年7月12日至7月14日共減持1001萬股騰訊控股,占已發行股本的0.57%;每股售價在6.2~6.231港元之間,套現約6210萬港元;馬化騰現持股騰訊13.11%。消息一出,騰訊的股價應聲而跌,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一些證券機構據此調低了對騰訊贏利的預測。
2005年8月24日下午,騰訊控股(0700.HK)在公布了其2005年中期業績升30%後,帶動午後股價升近5%至7.4港元,收盤報收7.20港元,升2.128%,成交3940萬元,增長30.04%。每股贏利0.161元,不派中期息。2006年騰訊的股票400%地往上漲,1000萬股的股份,到2006年底價值一個多億。
馬化騰為什麼做出了這般舉動?市場上又有什麼新的風雲?
原來,在2005年的1月12日至2月10日之間,陳天橋耗資2.304億美元,從二級市場上收購了新浪19.5%的股權。新浪網發行股數為5047.8萬股,按陳天橋收購19.5%計算,其手中持股已達983.3萬股,每股收購價大約為23.43美元,收購耗資規模創下了中國互聯網的紀錄。
盛大“突襲”新浪所釋放的衝擊波,震動著中國互聯網行業。2005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開始,互聯網即時通信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也出現了異動。周一,在中國香港上市的騰訊,股票交易出異常波動。當天,其以4.975港元開盤,很快便突破5港元的心理阻力位,並一路放量飆升,盤中最高價5.4港元,收盤價為5.35港元,漲幅為8.5%,全天成交金額約2億港元,較平時成交金額放大近10倍!
騰訊方麵很快就此發布了公告,表示已經知道了公司的成交量上升,同時表示不知道導致成交量上市的任何原因。但是騰訊專門指出,目前騰訊方麵並無任何有關收購或變賣的商談或協議,是需要根據有關上市規則予以公開的;公司董事會也不知道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響股票價格的事宜,必須予以公開。受該聲明影響,騰訊股價小幅回落,收於5.25港元,較周一下跌0.1港元,全天成交金額近3000萬港元。
山雨欲來風滿樓,種種異常情況,使馬化騰明顯感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如果真的出現盛大或其他投資者試圖收購騰訊的話,以馬化騰當時的持股數,並無法保證絕對的掌控權。無奈之下,騰訊開始第一次回購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