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材實料,如果沒有真知灼見,從他嘴裏吐出來的話也許能一時吸引人,卻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說話就要說到位
人與人之間溝通,懂得如何說話、說些什麼話、怎麼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裏,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地方。
嘴上功夫看似雕蟲小技,卻有可能因此扭轉你的一生。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還吵不完。
漢高祖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授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次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排他第一。”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說話要言之有物/7說話要會用比喻/7說話要善於抓人心/8說話要恰到好處/8說話要動聽入耳/9說話時要尊重他人/10說話要善於尋找話題/10說話要真誠懇切/11說話時要自然大方/12說話時要大膽表達/12說話時要謙虛謹慎/13說話更要底氣十足/13會說還要會聽/14於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居次。”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高興無比,連連稱好,於是下令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他憑著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能言善道,舌燦蓮花,享盡了一生榮華富貴。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但是,在這個時代,不巧言,不令色,並不能彰顯你的仁德,有時反而突顯你的不識時務。
說話,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材實料,如果沒有真知灼見,從他嘴裏吐出來的話也許能一時吸引人,卻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說錯話就會禍從口出
古人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經驗,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謹防禍從口出。“講錯話”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際溝通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有許多性子直的人喜歡向周圍的人傾吐苦水。雖然這樣的交談富有人情味,能使你們關係變得友善,但是有研究調查指出,隻有不到1%的人能夠嚴守秘密。所以,當你發生危機或別人發生什麼危機時,你最好不要到處訴苦或討論是非,不要把周圍人的“友善”和“友誼”混為一談,以免話傳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古時候,有個叫艾子的人發高燒,夢遊陰曹地府,正見閻羅王升堂問事。有幾個鬼抬上一個人,說:“這人在陽世,幹盡了缺德事。”閻王命令道:“用500億萬斤柴火燒煮。”牛頭鬼上來押解。那人私下裏探頭問牛頭鬼:“你既然主管牢獄,為何穿著這麼破爛的豹皮褲子呀?”牛頭鬼說:“陰間沒有豹皮,如果陽間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說:“如果你肯憐憫,減少些柴,我能夠活著回去,定為你焚化10張豹皮。”牛頭鬼大喜,答應減去“億萬”兩字,煮燒時也隻是形式而已。
待那人將歸時,牛頭鬼叮囑道:“可千萬不要忘了豹皮呀!”那人回頭對牛頭鬼說:“我有一詩要贈送給你: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減扣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頭鬼大怒,把他叉入滾沸的水鍋裏,並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來。
艾子醒後,對他的徒弟們說:“必須相信口是禍之門啊!”
說得好就會福從口入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掌握技巧,沒有分寸,就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困擾周圍的人。相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原則,就會福從口入。西方有位哲人說過:“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可見掌握語言的技巧是多麼的重要。通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把語言表達作為必備的修養之一,如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羅就是一個雄辯家,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美國總統林肯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隻有掌握了語言的技巧,才可以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占盡先機,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