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很優秀的食品推銷員,就是一個非常善於說話的人。
一般的推銷員都是用“我們又生產出一些新產品”來開始自己的銷售談話,但他卻意識到這樣做效果並不好。於是,他對顧客說:“如果有一筆生意能為你帶來1200元,你感到有興趣嗎?”“我當然感興趣了,你說吧!”“今年秋天,香料和食品罐頭的價格最起碼上漲20%。我已經算好了,今年你能售出多少香料和食品罐頭,我告訴你……”然後他就把一些數據寫了下來。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食品推銷員掌握了一些與人交談的技巧,從對方感興趣的角度開始談話。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語言的技巧是何等重要,如果以“我們又生產出一些新產品”為立足點,可能就做不成這筆生意。
說好話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酒足飯飽後,國王問大臣:“你們說,世界上什麼最難?”大臣回答:“世界上說話最難。”大臣沒有說出來的隱含意思是:說話最難,尤其是和國王說話最難。
現在我們做一個試驗,問問你身邊的人:“你們認為自己很會說話的,請舉手。”肯定沒有幾個人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會說話。是呀,凡是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說話容易,但是要把話說到位,非常困難。有的管理者講:我招聘人的時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說話水平的高低。
說好話很難,難就難在說話太容易。這並不矛盾。恭維的話可以張嘴就來,罵人的話可以脫口而出,吹牛也用不著上稅,實在自己一個人寂寞還可以自言自語。但在這人聲鼎沸的世界裏,讓人專心聆聽你的聲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讓人為你的話而鼓掌喝彩更是難上加難。有時候使盡全力去喊未必讓人震驚,一聲歎息卻讓人心潮澎湃;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常常有鼾聲相伴,平平淡淡的隻言片語卻說不定能換來掌聲雷動。說話的確是一門學問。
而我們每天又離不開這張嘴,在家要和家人說,和鄰居說,上班要和同事講,又要向老板彙報,和客戶應酬,隻要有一言不慎,就可能造成一堆麻煩。借用詩聖李白的詩:說話難,難於上青天。
說話要真實負責
西方人有句格言,“誠實是最好的策略”(Honestyisthebestpolicy)。誠實常常比欺騙能給一個人帶來更大的好處,尤其從長遠和總體利益來看是這樣。隻有平時說話辦事誠實,絕不扯謊騙人,這個人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社會中獲得立足之地。
儒家聖人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們總容易犯這樣的毛病,按照中國人的俗語說就是,嘴巴裏麵跑火車。說出話來讓你分不清楚真假,雲山霧罩的。時間長了人們就開始討厭這樣的人,把他的話也一概當成假話了。如果是這樣就真的寸步難行了。特別是在商業社會,一個人的信譽就意味著一切,沒有良好的信譽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教育意義不言自明。這個故事的結尾讓人不寒而栗,試想如果這個放牛娃懂得“說話要誠實”的道理,就不會最後害了自己的性命。
說話誠實不僅僅是說講話的內容要真實,要不撒謊騙人,而且語氣也要誠懇,才能夠打動別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所謂“以誠動人”。
說話要言行合一
“道德”說起來是一個讓人難於親近的概念,僵硬而刻板,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不可避免地和道德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係。工作要講職業道德,公共場合要講公共道德,商業生活有商業道德。總之,各式各樣的道德規範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人與人的語言交流--說話也有自己的道德原則。
首先,與人交談要誠懇信實不虛偽。唐代的古文運動,主張要根除前朝文風中的浮華矯飾,提倡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實感。這雖然是千年以前的老夫子講怎麼寫作,但作為對於講話的要求仍是適合的。其次,與人交談要記得言多必失,應當審慎。有個笑話就能說明這個道理。警察在一條新開辟的隧道裏迎來了第一千輛通過的汽車,代表市政當局贈送給駕駛人一千元的幸運獎金和一枚紀念章,順便問道:“你拿了錢打算怎麼使用?”“首先,我要領取一份駕駛執照。”駕車人回答。他太太忙解釋說:“警官,我丈夫喝了酒,總是胡言亂語。”他那耳聾的媽媽補充說:“你看,我早知道,你偷了汽車,逃不了多遠的!”故事雖然極端了些,道理卻是顛撲不破的。其三,要言行合一重承諾。這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隻有言行合一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最後,合情入理能服人。講話注重邏輯,不搞偏門,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