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質檢經理在進行質量檢查時,對車間主任咆哮道:“看看你讓屬下做了些什麼?這種劣等產品怎麼能出現在我們的流水線上!你這個車間主任是幹什麼吃的?如果再這麼幹,你就別想再待下去了!”毫無疑問,質檢經理的行為不僅會引起車間主任的難堪和憤恨,同時也會使在場的每一個普通員工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們也許會想:“下一個挨罵的人會不會是我呀!”在這種人人自危的情緒下,又怎麼能做好工作呢?盡管產品的質量不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質檢經理用這種笨拙的方式處理問題,隻會使事態更加嚴重。當著車間工人的麵責罵車間主任,會影響車間主任在工人心中的地位,從而直接損害車間主任作為一名管理者的效能。更為嚴重的是,車間主任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可能就此流露出逆反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甚至怠工、舞弊。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出現了這種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質檢經理找到車間主任進行私下討論。那樣不但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也能夠維持車間主任和工人們的士氣,使所有的人都從中獲益。
因此,作為一名領導,切不可在公開場合批評員工,更不能當著你的上司麵批評,這樣會使下屬覺得你是有意在告他的狀。
應該說,瑪麗·凱女士在這一點上就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在一次由全美各地的美容顧問參加的業務峰會上,她發現有一位美容顧問的衣著、化妝與美容顧問的職業很不相符。隨後她了解到這位美容顧問是一位剛剛入行的新成員。瑪麗·凱意識到,如果采用一對一的方式直接給這位美容顧問提建議,也許會傷害到她。所以瑪麗·凱決定將自己的意見以一種更巧妙的方式傳遞給對方。
於是,瑪麗·凱在業務會議上做了一次題為“美容顧問的儀容和著裝”的演講。這樣一來既讓與會人員從演講中學到了東西,又使那位美容顧問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而且又沒有傷害她的自尊心。在整個會議中,瑪麗·凱一再提醒在場的每一位美容顧問,要表現出自己的專業風範。
演講過後的第二天,瑪麗·凱發現原來那名邋遢的美容顧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整潔樸素,而又不失專業風範的職業女性。
實在無法避免在公開場合批評時,也應注意批評的力度。這一點尤為重要。
古代有一位俠客,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一次朋友問他:“有那麼多弟子仰慕你、跟隨你,你是否有什麼秘訣呢?”他回答說:“我的秘訣是,當我要責備某一位犯錯誤的弟子時,一定叫他到我的房間裏,在沒有旁人的場合才提醒他,就是如此。”對領導而言,應該明白,你既身為領導,無論如何你總該對單位的人和事負有責任,這是誰都推諉不掉的。喜歡將“家醜外揚”,反而暴露出你的管理不力,或由你製定的管理體係有缺點、不健全。更不好的是,還會給人留下自私狹隘的印象。
2就對象而言,我們應該著意於他的職業、年齡、性格、水平這樣一些主要因素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批評要求,譬如說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業,批評就應嚴厲一些,而對於一些要求員工自由發揮程度較高的職業,批評則應注重於啟發引導。
對不同年齡的人進行批評也應有所差別:年長者應用商討的語氣,對同齡人則可自由一些,畢竟彼此的共同點較多,而對年輕人則應多給予一些啟發性的批評,促使其提高認識。比如對年長者稱呼前加上謙辭,顯得鄭重有禮,對年少者用“小”來稱呼,增加親近感,就能增強批評的效果。
就性格上的差別來說,瑞土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將人格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兩類。外傾型開朗活潑,善於交際;內傾型則孤僻恬靜,處事謹慎。對他們領導者就應采取不同的批評方法:對於前者可以直率,對於後者需要委婉;對於前者談話要幹淨利落,對於後者措詞要注意斟酌。至於介乎二者之間的中間性格類型的人,可以隨機應變,因人而異。
知識和閱曆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對水平高的人需要講清道理,必要時隻需蜻蜓點水,他們便心領神會;對水平低的人必須講清利害關係,他們看重的是結果如何,而不在意其中的奧秘究竟怎樣;之乎者也、文縐縐的詞句,隻能使其如墮五裏霧中,辨不出東南西北。
中國有句俗語:“人有臉,樹有皮。”任何人都是有尊嚴的,不能因為你是領導就肆意踐踏下屬的尊嚴,說得更直接點,就是要給人麵子。
批評切忌喋喋不休,沒完沒了
批評的質量與其數量之間,並不存在正比的關係,有效的批評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使下屬心悅誠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責卻會增加下屬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會因為你缺乏重點的語言而抓不住錯誤的症結。
更嚴重的是,有些領導似乎就是喜歡“痛打落水狗”。下屬越是認錯,他咆哮得越厲害。這樣的談話進行後會是什麼結果呢?一種可能是被批評者垂頭喪氣;另一種可能則是他忍無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鬧一場而去。這時候,挨罵下屬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就是認為:“我已經認了錯,還要抓住不放,實在太過分了。”性格怯懦者會因此喪失信心,較剛強者則說不定會發起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