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交往禮儀(2)(2 / 3)

介紹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自我介紹

你要和一個不認識的人談話,首先要把自己介紹給對方,等對方也作了自我介紹後,就可以交談了。介紹時,可以說,我是×××,是××學校的學生。

當對方已經記不起你,你又有事必須與對方說時,也可以做個介紹。男性自我介紹時,可以稍欠身。

2.把自己的熟人介紹給別人

一般的小型聚會,來者可能都是你的熟人,但他們之間不一定相識。為了使聚會能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必須為他們彼此做介紹。

可以在邀請人時,對被邀人介紹到會的所有人的情況,有個準備,等到會時,再正式介紹。介紹時,可以用幽默或稍為誇張的話來做介紹,以活躍氣氛,緩和因彼此不相識造成的拘謹。如“劉芳,這就是我常和你說起的多才多藝的王麗”,“王麗,過來見見我們的小作家劉芳”。

介紹時,要注意:吐字清楚,聲音適中,以被介紹的雙方能聽見為度。介紹時,介紹人應起立,向大家依次進行介紹。被介紹者應起立,向大家點頭示意,並有所表示,如說:“能認識大家(您)很高興。”

在公眾場合,不要貿然地去問人家姓名,否則會使對方感到很唐突,很不適宜。如果是萬不得已,可以說得婉轉些。如說:“對不起,不知怎麼稱呼?”

被介紹的雙方經介紹後,可以相互問好,並說:“見到您很高興。”但不必過於殷勤或過於吹捧對方。

怎麼樣表達你的交際信號

眼神一向被認為是人類最明確的情感表現和交際信號,在麵部表情中占據主導地位。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眼睛具有反映深層心理的特殊功能。據專家們研究,眼神實際上是指瞳孔的變化行為。瞳孔是受中樞神經控製的,它如實地顯示著腦正在進行的一切活動。瞳孔放大,傳達正麵信息(如愛、喜歡、興奮、愉快);瞳孔縮小,則傳達負麵信息(如消沉、戒備、厭煩、憤怒)。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等思想情緒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這個神秘的器官中顯示出來。

因此,眼神與談話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它忠實地顯示著說話的真正含義。與人交談,要敢於和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這既是一種禮貌,又能幫助維持一種聯係,使談話在頻頻的目光交接中持續不斷。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幫你說話。戀人們常常用眼神傳遞愛慕之情,特別是初戀的青年男女,使用眼神的頻率一般超過有聲語言。

有的人不懂得眼神的價值,以至於在某些時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贅,於是總習慣於低著頭看地板或盯著對方的腳,要不就“四顧左右而言他”,這是很不利於交談和發揮口才的。要知道,人們常常更相信眼睛。談話中不願進行目光接觸者,往往叫人覺得在企圖掩飾什麼或心中隱藏著什麼事;眼神閃爍不定則顯得精神上不穩定或性格上不誠實;如果幾乎不看對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這些都會妨礙交談。眼神的價值當然不能老盯著對方。英國人體語言學家莫裏斯說:“眼對眼的凝視隻發生於強烈的愛或恨之時,因為大多數人在一般場合中都不習慣於被人直視。”長時間的凝視有一種蔑視和威懾功能,有經驗的警察、法官常常利用這種手段來迫使罪犯坦白。因此,在一般社交場合不宜使用凝視。研究表明,交談時,目光接觸對方臉部的時間宜占全部談話時間的30%~60%,超過這一閾限,可認為對對方本人比對談話內容更感興趣,低於這一閾限,則表示對談話內容和對對方都不怎麼感興趣。後二者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失禮的行為。但是集會中的獨白式發言,如演講、作報告、發布新聞、產品宣傳等則不一樣,因為在這些場合講話者與聽眾的空間距離大、神閾廣,必須持續不斷地將目光投向聽眾,或平視,或掃視,或點視,或虛視,才能跟聽眾建立持續不斷的聯係,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保持距離

人們之間交往,無論是交談、聚會、集會、同行、活動等均有一個彼此之間保持距離的問題。應該保持在禮儀允許的範圍。

1.距離的種類

一般說,在上述交往活動中,有3種距離是應當了解和遵循的。這三種距離就是:公眾距離、交流距離、親密距離。

(1)公眾距離。指一個人同時對幾個人或多人說話,說話對象不固定,不明確指向某一個人。可能是一個人的即興發言,如集會中、課堂上,這個距離一般不固定,可以視場地條件而定。一般應保持較大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