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實事求是。自己懂的、知道的事,當別人問到時,要細致、周到地為人家解答。自己不懂的事,別人問到了,可以據實回答,並很有禮貌的向對方道歉,請他再向別人請教。可以這樣說,“實在抱歉,您問的事我也不大懂,請您問問別人。”
當別人解答了你的疑難時,應當向別人道謝。無論別人給你的幫助是大還是小,均應誠懇地向別人道謝。不道謝,別人會以為你對他的幫助不滿意,或對你產生誤會,認為你把對方對你的幫助看成是理所應當的,那就會很失禮的。
當老師為你補課、講題後,當別人幫助你拿東西之後,當食堂的炊事員遞給你飯菜時,當父母為你買了你所需的東西時,當售貨員遞給你你所要買的東西時,當別人幫你拾起掉在地下的東西時,當別人為你指路時,當你接到別人贈送的物品時均應向對方道謝。總的來說,當你得到別人的幫助時,一定要向別人道謝。
道謝時,心要誠,意要真,語氣要謙和,否則對方會以為你在敷衍他。
道謝還必須及時,當別人幫助了你時,要及時道謝。
道謝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樣。可以口頭道謝,可以寫信道謝,重大的事,應當登門道謝。道謝時,可以說“謝謝”、“非常感謝”。
向別人道謝,是尊敬別人的表現。因為對方幫助了你,付出了時間、精力,付出了勞動,理當可以得到補償,這種補償重在精神而不重在物質。
向別人道歉
在集體生活中,同學之間發生矛盾,發生不愉快的事是常有的,解決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最好的辦法是主動道歉。
當你無意中打擾了別人時,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時,都應該表示道歉。表示道歉通常所用的詞有“對不起”、“請原諒”、“打擾了”、“很抱歉”等。真誠的道歉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如果在公共汽車上,你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主動向被踩的人道歉,對方就會原諒你。踩了別人,不道歉,還不讓別人提意見,別人稍有怨言,你還強詞奪理,雙方誰也不肯罷休,就必然會發生爭執。
一般說,發生不愉快的事,主動先道歉者常常被看作是有修養、懂禮貌的人,因為這說明你是一個襟懷坦誠、深明事理而有勇氣的人。
相反,做錯了,不道歉,或無理攪三分,反倒會給人留下一個蠻橫無理的形象。
同時,道歉並不是服輸、服“軟”的問題,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先向對方道歉,就丟了麵子,或承認對方比自己強。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做錯了事,是客觀存在,想掩飾也掩飾不了。認錯並向對方道歉是需要有麵對現實的勇氣的,誰先道歉,恰恰說明誰的勇氣更大些,是比對方強的表現。
哪些情況下要向當事者道歉呢?
你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但老師正忙著,你必須打斷他的工作時,要先道歉。
你無意弄亂了別人的東西時,要主動道歉。
答應給別人辦的事,沒有辦成時需道歉。
在窄道行走,你需要別人為你讓路時,要向別人道歉。
自己失約或失禮時,均應向別人道歉。
當然,這裏所舉的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例。
日常生活中,為人解答,向人詢問求助,向別人致謝、道歉等是常遇到的。在這幾種情況下,應遵循的禮儀原則是:真誠坦率對待別人,自知謙遜對自己。還必須重視禮儀習慣的養成,不要因為是小事就不去做,因為是小節就不注意。要知道禮儀習慣正是在小事小節中一點一點地養成的。而一個人的禮儀習慣又常常是一個人文明修養的標誌。對於一個社會來說,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又取決於構成社會的人的文明程度、禮儀程度的高低。
介紹的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相互介紹,向大家介紹是很必要的。介紹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縮短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的距離,使互不相識的人在較短的時間內,彼此間有初步的了解。如果相互間不熟識,在集體場合很難溝通,無法交談,就很別扭。
介紹的一般原則如下:介紹的順序應該是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也可以根據集會到達的先後順序,把晚到的介紹給先到的。介紹時,男性應起立,女性可以不起立。如果男性年紀較大,女性為年輕人時,女性也應該起立。同時,被介紹者應該先主動與對方握手。介紹時,先介紹名字者為尊。如向自己的同學介紹自己的老師時,應該說:“王老師,這是我的同學張麗。”然後再向老師介紹自己的同學。介紹時,應把姓名、職務介紹清楚。有時也可以把興趣、愛好、特長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