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交往禮儀(3)(1 / 3)

不久前出差住在一家旅店,親眼目睹了一場話劇:一個先我而住的已悠閑地躺在床上欣賞電視節目;又一個先我而住的,放下旅行包,稍拭風塵,衝了一杯濃茶,邊品邊研究起那位先我而來者:“師傅來了好久了?”“比這位客人先來一刻。”他邊指著正在看書的我邊說。“聽口音不是蘇北人啊?”“噢,山東棗莊人!”“啊,棗莊是個好地方啊!我在讀小學時就在《鐵道遊擊隊》連環畫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棗莊,還頗有興致地玩了一遭呢。”聽了這話,那位棗莊客人馬上來了興趣,二人從棗莊和鐵道遊擊隊談開了,那親熱,不知底細的人恐怕要以為他們是一道來的呢。接著就是互贈名片,一起進餐,睡覺前雙方居然還在各自身邊帶來的合同上簽了字:棗莊客人訂了蘇南某人造革廠的一批風桶;蘇南客人從棗莊客人那裏弄到一批價格比較合理的議價煤。他們的相識,交談與成功,就在於他們找到了“棗莊”,“鐵道遊擊隊”這個都熟悉的共同點。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同陌生人間的共同點呢?

1.察顏觀色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麵有所表現,隻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一退伍軍人乘車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駕駛員後麵。汽車上路後不久就拋錨了,駕駛員車上車下忙了一通還沒有修好。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他的這絕活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於是試探道:“你在部隊呆過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來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裏?”……於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後來他們還成了朋友。而這就是在觀察對方以後,發現都當過兵這個共同點的。當然,這察顏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2.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兩陌生人麵對麵,為了打破這沉默的局麵,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找開口語交際的局麵。兩個年輕人從某縣城上車,坐在一條長椅上。其中一人問對方“在什麼地方下車?”“到底,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麼地方?”

“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從南京來走親戚的。”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走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兩個人發現對方共同點後談得很投機,下車後還互邀對方做客。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有其必然因的:“火力偵察”,發現共同點,向深處掘進而產生的效應。

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於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麵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麼共同之處。

一位是縣物價局的股長和一縣初中的教師,在一個朋友家見麵了,主人把這對陌生人作了介紹,他們馬上發現都是主人的同學這個共同點,馬上就圍繞同學這個突破口進行交談,相互認識和了解,以至變得親熱起來。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後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4.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在廣州的某百貨商店裏,一位在南海艦隊的戰士對服務員說:“請你把那個東西拿給我看看”。還把“我”說成字典裏查不到的地道的蘇北土語。另一位也是蘇北人,在廣州某陸軍部隊服役。聽了前者這句話,也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字裏行間都滲透蘇北鄉土氣息的話,兩位陌生人相視一笑,買了各自要買的東西,出了店門就談了起來,從老家問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幾年來走過的路,介紹著將來的打算。身在異鄉的一對老鄉的親熱勁,不知情的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是因為揣摩對方一句家鄉話而造成的結果。可見細心揣摩對方的談話確實是可以通過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發展成為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