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遇到男生寫來的小條,不必緊張,也不必沾沾自喜。應當取適當的方式,有禮貌回絕。不要用難聽的話罵對方,也不必譏笑對方。更不要在女生中炫耀,這樣弄得人人皆知,對對方的人格是一種傷害。那個男生可能並無惡意,隻是出於青春期的一種心理表現。
回絕對方,話可以說得委婉,但態度要堅決,處理要果斷,不要拖泥帶水。
(4)一般情況下,不要單給某一個男生送禮品或隻接受個別人的贈品。對於男生的贈送品,可接受,但要視其目的。如果覺得不應當接受,可以直言告訴對方,接受了,隻是出於禮貌,下不為例。
(5)一般情況下,不應答應男生(特別是一個人的)約請,可以禮貌地回絕。這種情況下的回絕是正當的,不屬於非禮。如實在回絕不了,可以多請幾個女同學,也可再請幾個男同學一同前往,將約請變成一次同學聚會,給對方保全麵子。
改革開放,國門大開,社交的範圍擴大了。麵對這樣的形勢,同學們除了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技能外,還應當樹立起社交意識,學習社交本領。因為在經濟戰場上,社交能力是必備的武器之一。社交能力內容廣博,但有一項最基本的內容,這就是社交禮儀。有一定的社交禮儀素養,你一定會風度翩翩。
語言是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語言,可以使陌生人相識並成為好友;語言,也可以使老朋友反目為仇。語言在社交場合是很重要的。
我們聽說過一個關於蘇東坡的故事。
一次,他到一座寺院,院中僧人不認識他,很冷漠地招待他。對蘇東坡說:“坐”。又命自己的小僮為他倒茶說:“茶”;在交談中,很欽佩蘇東坡,於是態度較熱情改為“請坐”,又命小僮“敬茶”;後來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於是態度更熱情,對蘇東坡“請上座”,又命小僮“敬香茶”。臨別前僧人讓蘇東坡留下“墨寶”,蘇東坡提筆寫了一首對聯曰:“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我們不說這則故事的真實性,也不評價僧人的勢利,隻是從僧人的語言看出,相同的內容,用不同的詞語、不同的語氣表達會產生多麼不同的效果。可見語言在社交場合的重要作用,因此,懂得社交語言並學習運用是社交禮儀的重要內容。
社交中不要隨便發怒
在社交場合中隨便發怒,會造成兩種不良的後果:①對發怒的對象不友好,它會傷了和氣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間的友誼與信任。②對發怒者不利,一方麵對本人的身體狀況產生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麵對發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響,人們會認為他缺乏修養,不宜深交。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適應環境,並求得環境的認可和接受,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它在社會交往中主要表現為與朋友、同事友好相處,不發怒或不發脾氣,並從多方麵克製自己。
(1)遇事要冷靜思考。
(2)要多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中找出自己的缺點,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對人要平和禮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性和興趣愛好,都有著不受他人幹涉的生活領域。尊重他人,對人平和禮貌,可以表現自己的修養、風格和氣度,可以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贏得更多朋友的信賴和尊重。
處理人際關係小建議
1.故意顯露笨拙的一麵
比如說,時下的演員都以年輕貌美、頭腦聰明、歌藝佳、演技生動為優點,企圖在觀眾中塑造一種形象,提升優越感;殊不知,一個人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人,隻會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反感。根據這個原理,某些人為獲得知名度,故意表露自己的笨拙。在公司的同事、上司麵前,故意表現出單純的一麵,以其憨直的形象,激發他人的優越感,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有的部屬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工作上處處表現得幹勁十足、能力超強,殊不知自己在無形中已惹來嫉妒和猜忌:“你行,你一人就能幹好,那還要我們幹什麼?”
2.說些自己的私事
開門未必一定要見山,一見麵就談工作的事,鐵定會讓人反感。何妨暫時拋開主題,先談及共同的話題,或自己的繁雜瑣事,以求達到心靈的共鳴。如肯尼迪在爭奪總統席位的競選演說中,曾經輕描淡寫地說:“緊接著,我還要告訴各位一句話,我和我的妻子雖然贏得選戰,但我們希望能再生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