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要亂發議論。參加勞動實踐目的隻有一個,學習和鍛煉。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是首要的。聽到一些師傅們的議論,看到一些事,不要亂加評論,更不要傳來傳去。任何單位都有自己單位內部的問題,再好的人也不是完人。單位的事由單位內部自己處理。作為參加勞動的學生亂說亂道,既沒有必要也很失禮。
2.軍訓中的基本禮儀
禮儀,對於軍隊、軍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軍威的體現,是軍魂的內容之一。
甲午海戰之前,日本海軍上將東鄉平八郎應邀參觀了北洋水師“鎮遠號”巡洋艦。當時,日本對北洋水師的戰鬥力還是有疑慮的。東鄉平八郎回國後,向當局報告說,清朝的海軍雖然噸位多,但是沒有戰鬥力,不堪一擊。東鄉平八郎根據什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呢?他根據兩件小事:①他看到“鎮遠號”的炮管上晾曬著水兵的衣物;②當他參觀完下艦時,看到自己的手套髒了。後來,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果然全軍覆沒。
可見,軍隊儀容看似小事,卻反映出軍威。嚴整潔淨的軍容,周到的禮節,正規的軍紀,井然的秩序,反映出軍隊的素質,反映著軍隊的戰鬥力。不講禮儀的軍隊會潰不成軍。劉伯承說過:“我們人民軍隊是禮儀之師,文明之師……”
對於軍人來說,懂禮節,有禮貌,是一個軍人有良好素質的體現。
同學們參加軍訓,學習軍儀,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按照軍隊禮儀的要求去做,是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
(1)整齊劃一、莊重、潔淨的儀容。整齊劃一的儀容是軍隊所特有的,是與軍隊高度集中統一的特點相應的。參加軍訓應力求做到儀容上的整齊劃一。比如按要求著裝。沒有條件穿軍裝時,也應當規定較統一的衣服,統一穿著。每個同學都要認真執行,不能強調自己的困難。
軍訓中著裝要規範,扣子係齊扣全,領子翻好,卷起的褲腿要放下拉平。
統一而規範的著裝使整個隊伍氣概非凡、精神飽滿。
宿舍中,日用品、衣物、被子的擺放要整齊劃一。用品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上。不能想放哪就放哪。
被子疊好放齊,拍出棱角。這不是擺樣子、搞形式,而是嚴謹的、一絲不苟的軍隊作風的體現,因此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須要做到。
潔淨指的是搞好個人衛生、宿舍及環境衛生。髒衣服隨換隨洗,不能泡在盆裏或堆放起來。充滿汗臭味的宿舍讓人難於置身其中,給別人帶來不便。而勤勞、麻利的勞動習慣是軍人必須具備的,也是同學們必須努力做到的。
最能體現整齊劃一的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2)尊重上級,服從指揮。軍隊中,上下級互相尊重,下級服從上級是特別必須的,沒有這一條,軍隊無法統一指揮。軍人的這種意識又是從日常的禮儀中培養訓練出來的。作為學員兵應當特別認真執行。
訓練中,認真服從口令,聽從調動。
受到批評,被點名出列,個別操練,這在軍訓中是常事,沒有必要覺得傷了自己的麵子而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護,甚至拒不執行口令。認真服從,盡量以一個真正的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按著軍隊禮儀要求去做,就體現了尊重上級。
行走中,遇到班、排長或教官等,應主動打招呼,問好,不能視而不見。
宿舍中,當上級(包括老師)進屋時,應立即起立,問好讓座。未經允許應站立說話。
(3)莊重、嚴肅是軍人的風度。莊重、嚴肅是軍風的重要特點。坐、立、行、走盡量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這個標準概括起來就是“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
軍營內行走,不準將手插入衣袋內,不準背著手走路。幾位同學同行不要搭肩挽臂,不能邊走邊吃東西。那些舉止與軍營的莊重氣氛不相合。
參加軍訓,雖然同學們不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但也應該用一個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學習解放軍,要從軍儀、軍風學起。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提高自己的素質。
課上與課下的禮儀
自古以來,學校就是傳授禮儀知識,練習禮儀的地方。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禮儀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國古代“太學”的主要學習課程是“六藝”,其中,又以“禮”、“樂”為重。這是因為,學校是傳播人類文明的處所,禮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