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通訊禮儀(1)(1 / 3)

通訊的禮儀攻略

人所共知,現代社會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對於廣大商界人士而言,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生命,所以大家不約而同地對信息重視有加。目前,多種多樣的現代化通訊工具層出不窮。它們的出現,為商界人士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利用信息,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

通訊,一般有其特定的含義。它是指人們利用一定的電訊設備,來進行信息的傳遞。被傳遞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符號,也可以是表格、圖像。在日常生活裏,商界人士接觸最多的通訊手段,當今主要有電話、電報、電傳、尋呼、傳真、電子郵件,等等。通訊禮儀,通常即指在利用上述各種通訊手段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範。

在所有電子通訊手段中,電話出現得最早。迄今為止,它也是使用最廣的。因此,電話禮儀是商界人士所要掌握的重點。對於商界人士來講,電話不僅僅是一種傳遞信息、獲取信息、保持聯絡的尋常工具,而且也是商務人員所在單位或個人的形象的一個載體。在商務交往中,普普通通的接打電話,實際上是在為通話者所在的單位、為通話者本人繪製一幅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電話形象。所謂電話形象,即人們在通電話的整個過程之中的語言、聲調、內容、表情、態度、時間感等等的集合。它能夠真實地體現出個人的素質、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通話者所在單位的整體水平。正是因為電話形象在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而商務交往又與電話“難解難分”,因此凡是重視維護自身形象的單位,無不對電話的使用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與日常會話和書信聯絡相比,接打電話具有即時性、經常性、簡捷性、雙向性、禮儀性等等較為突出的特點。所謂即時性、經常性、簡捷性、雙向性都不難理解,而所謂禮儀性卻不能夠不為之“正名”。

通訊禮儀電話的禮儀性特點,直接與前麵提到過的“電話形象”密切相關。它是指不論是打電話還是接電話,都必須以禮待人,克己而敬人。假如不注意在使用電話的過程中講究禮貌,先敬於人,無形之中將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受到損害。

使用電話通訊,有主動地撥打電話與被動地接聽電話之別。從禮儀方麵來講,撥打電話與接聽電話時有著各自不同的標準做法。以下,就分別對其加以介紹。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需要和人溝通時,經常要通過電話,此時我們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之一,是這個電話該不該打。需要通報信息、祝賀問候、聯係約會、表示感謝等等時候,都有必要利用一下電話。而毫無意義、毫無內容的“沒話找話”式的電話,則最好不要打。即使非常地想打電話聊聊天,也要兩廂情願,要先征得對方首肯,並選擇適當的時間。不要在單位打私人電話。在公用電話亭“目空一切”地“煲電話粥”,也是做人極不自覺地表現。

問題之二,是這個電話應當何時去打。有關公務的電話,應當公事公辦,最好在上班時打。雙方約定的通話時間,輕易不要更動。要想使通話效果好一些,使之不至於受到對方繁忙或疲勞的影響,則通話應選擇在周一至周五,而不應是在周末。也不要在對方剛上班、快下班、午休或快吃午飯時,不識時務地把電話打過去。因緊急事宜打電話到別人家裏去,通話之初先要為此說聲“對不起”,而且盡量不要在對方用餐、睡覺、過節、度周末時這樣做。與外商通電話時,須顧及對方在作息時間上的特點。打電話去海外,還應考慮到此地與彼地的時差。

問題之三,是這個電話的內容應當如何準備。電話被稱為“無形造訪的不速之客”。在很多情況下,它都有可能“出其不意”地打攪別人的正常工作或生活。因此,打電話的人務必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除非萬不得已,每次打電話的時間不應超過3分鍾。在國外,這叫做“通話3分鍾原則”,已為商界所廣泛遵守。有鑒於此,商界人士在打電話前,為節省時間,一定要“去粗取精”,條理清晰地預備好提綱。屆時,應根據腹稿或文字稿來直截了當地通話。若撥通電話時對方正忙,則不應強人所難,非“一氣嗬成”不可。可以約一個時間,過一會兒再打。此外,與不熟悉的單位或個人聯絡,對對方的名字與電話號碼應當弄得一清二楚,以便“胸有成竹”,免得因為搞錯而浪費時間。

在打電話時,對一個人的電話形象影響最大的,當首推他自己的語言與聲調。從總體上來講,它應當簡捷、明了、文明、禮貌。

在通話時,聲音應當清晰而柔和,吐字應當準確,句子應當簡短,語速應當適中,語氣應當親切、和諧、自然。不要在打電話時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要麼亢奮激動,一上來就“力拔山兮氣蓋世”,像一位草莽英雄一般地大聲吼叫,震耳欲聾;要麼情緒低沉,斷斷續續,小聲小氣地如同“耳語”或“哀怨”一樣,讓對方幹著急也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