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贈秘訣
1.禮輕情義重
贈送禮品應考慮具體情況和場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時,應為女主人帶些小禮品,如花束、水果、土特產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應邀參加婚禮,除藝術裝飾品外,還可贈送花束及實用物品,新年、聖誕節時,一般可送日曆、酒、茶、糖果、煙等。
2.把握送禮的時機與方式
禮物一般應當麵贈送。但有時參加婚禮,也可事先送去。禮賀節日、贈送年禮,可派人送上門或郵寄。這時應隨禮品附上送禮人的名片,也可手寫賀詞,裝在大小相當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禮人的姓名,貼在禮品包裝皮的上方。通常情況下,當眾隻給一群人中的某一個人贈禮是不合適的。因為受禮人會有受賄和受愚弄之感,而且會使沒有受禮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輕視之感。
給關係密切的人送禮也不宜在公開場合進行,以避免給公眾留下你們關係密切完全是靠物質的東西支撐的感覺。隻有禮輕情義重的特殊禮物,表達特殊情感的禮物,才適宜在大庭廣眾麵前贈送。因為這時公眾已變成你們真摯友情的見證人。如一份特別的紀念品等。
3.態度友善,言辭勿失
送禮時要注意態度、動作和語言表達。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動作並伴有禮節性的語言表達,才是受禮方樂於接受的。那種做賊似的悄悄地將禮品置於桌下或房間某個角落的做法,不僅達不到饋贈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在我國一般習慣上,送禮時自己總會過分謙虛地說:“薄禮!薄禮!”“隻有一點小意思”或“很對不起……”這種做法最好避免。當然,如果在贈送時一種近乎驕傲的口吻說:“這是很貴重的東西!”也不合適。在對所贈送的禮品進行介紹時,應該強調的是自己對受贈一方所懷有的好感與情義,而不是強調禮物的實際價值,否則,就落入了重禮而輕義的地步,甚至會使對方有一種接受賄賂的感覺。
饋贈禮儀
4.顧及習俗禮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禮,是社交禮儀的規範之一,對於禮品的選擇,也應符合這一規範要求。禮品的選擇,要針對不同的受禮對象區別對待。一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5.送禮一定要掌握避免禁忌的原則:例如,中國普遍有“好事成雙”的說法,因而凡是大賀大喜之事,所送之禮,均好雙忌單,但廣東人則忌諱:“4”這個偶數,因為在廣東話中,“4”聽起來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好,白色雖有純潔無瑕之意,但中國人比較忌諱,因為在中國,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貧窮之色。同樣,黑色也被視為不吉利、是凶災之色,哀喪之色。而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征,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另外,我國人民還常常講究給老人不能送鍾表,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為“送鍾”與“送終”,“梨”與“離”諧音,是不吉利的。還有,如不能為健康人送藥品,不能為異性朋友送貼身的用品等。
送禮藝術——多為對方想一想
以下是一些小小的送禮原則,大抵上,隻要送禮者能將心比心,多為對方想一想,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了。
選擇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禮物。如果你送的禮物連自己都不喜歡,人家怎麼會喜歡呢?不要把去年收到的禮物今年再轉送出去,或索性丟棄它,因為送禮的人通常都會留意你有沒有使用他所送的禮品。
如果你比較富有,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太過於出手闊綽,這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得到反效果,反而送一些有心思的禮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