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的美如果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那麼高昌古城和坎兒井,則是散落在人間的曆史奇跡,是時間老人在歲月額頭上刻下的曆史刃痕。從外表看去,高昌古城好像是經曆太多人間風雨而衰敗的老人:滄桑、破敗、陳舊、單調。但當你走近它,注視它,撫摸它,咂摸它,靜靜的打量它的時候,歲月的塵埃就慢慢的剝離退去,曆史的厚重就漸漸清晰。這座蜚聲遐邇的千年古城,從漢代到明朝,跨越曆史1500多年,曾有漢族和少數民族在此建立的五個高昌國以此為都。它全部用黃土夯築而成,有的坍塌破敗,有的聳立有形,雖然刻滿了歲月風雨的痕跡,但昔日的輝煌和大氣的輪廓依稀可見。它與古都長安整體布局大體相似,規模宏大,滄桑厚重,讓人遐想沉思。當年多少英雄故事,多少顯赫的權貴,多少戚美的愛情都化為曆史的烏有。留下的隻是殘牆斷壁,隻是曆史的輪廓,隻是一段傳說和現代人的喧囂。
坎兒井是與我國橫亙東西的萬裏長城、縱貫南北大運河齊名的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偉大的灌溉水利工程。它的奇妙,在於它蜿蜒延伸於地下,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組成。它的古老,在於曆史淵源,早在2000年的漢代就已經有了雛形。它的智慧,在於炎熱幹旱的特殊環境,充分利用水源,服務眾生的創舉。因為智慧,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惠澤了億萬眾生。
一路行來,新疆的戈壁大漠,大巴紮的風土人情、五彩灘的斑斕色彩,天池的寧靜和諧,高昌古城的滄桑沉重,坎兒井的智慧和巧奪天工……讓人流連忘返,駐足品味。參觀到此,自以為讀到了世間最美最深的畫卷,可是一路走來,我失語了:和田玉是那麼的潤澤高貴,每一塊都有著自己的自然質地和人文色澤,充滿著靈性;胡楊木千年不朽的品質,嗬護著自然啟迪著人生,充滿著剛毅;散落在草原上的石人,像一個個疲憊或受傷的勇士,翹首期盼著成吉思汗西征勝利的消息;火焰山那絕壁千仞、怪石崢嶸的赭紅色山峰,好像一堆堆烈火在燃燒。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曾寫到“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天凝未開,飛鳥千裏不敢來。”更因小說《西遊記》裏的描寫,而充滿了神秘……
一路走來,更讓我魂牽夢繞的,就是夢景一樣的喀納嘶湖。進入她的懷抱,就像走進了天然大養吧,讓久居城市的人們禁不住深呼吸;就像最寂寞的時刻遇見了美少女,眼睛亂了方寸!她是遺失在高山密林中的一彎清月,朦朧、美麗、神秘而寧靜,更因傳說中的“湖怪”而名揚天下。她四周群山環抱,蜂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森林密布,草場茂密,藍天、白雲、雪峰、青山與綠水渾然天成,美不勝收,充滿了詩情畫意。她的秀美,還因為有那四季變換的湖水而靈氣十足,有時湛藍,有時碧綠,有時青灰……紅、橙、黃、綠、青、藍、紫交相輝映,濃淡相間。她的神秘,既在於她的遙遠,在於她千變的姿態,更在於神秘的傳說。多少年來,傳說中的“湖怪”能噴霧行雲,掀波作浪,吞噬牛馬,吸引了多少遊人和科考人員前來探險,留下了多少動人的故事和美好的傳說。對於喀納嘶湖,你用多美的字眼也無法表達她的秀色,你用多神秘的話語也無法揭開她的麵紗,你用多動聽的讚頌也無法唱出她的靈性。看看成吉思汗大將耶律楚才西征途中,遇見喀納嘶湖的心情吧:“誰知西域逢佳境,始信東君不世情,圓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如果還沒有把喀納嘶湖的詩意和美展現出來,隻有借用古詩,加上自己的感受來表達我醉心於喀納嘶湖的夢境了:
濕日雲間淡,晴峰雨後鮮。水吞青草岸,樺林山水間。遊人在夢中,亂了心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