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皇帝夢中的東湖園(2 / 2)

看瓜老漢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趕忙向我介紹甜瓜的種類,我第一次認識了什麼是“一包糖”、“紅心脆”、“金皇後”、“黑眉毛”、“蜜極甘”、“黃金龍”和“芙蓉”等甜瓜。望著透紅的“紅心脆”,我垂誕欲滴,不時的咽著口水。看瓜老漢看出了我的心思,隨手摘了一個瓜,用他那鐫刻著花把的小刀,熟練的把瓜切成八塊。我一口氣吃了四牙,手指相互粘連著,香甜的味覺在胃裏翻騰著,肥厚甘美、芳香醇鬱、細脆爽口的感覺,實在是妙哉。品嚐後,再瞧那瓜肉的顏色,果真是晶瑩如玉,讓人愛不釋手,讚不絕口。回味著略帶有奶油味、檸檬香味的瓜香,真是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那。

聰明的鄯善人一刻也沒有停止哈密瓜原產地的申報,1998年,中國特產之鄉委員會評定鄯善為“中國哈密瓜之鄉”。終於驗證了鄯善縣東湖是康熙皇帝夢中瓜園的美好傳說,再次掀起了廣種哈密瓜的高潮,每年十萬畝的規模,使吐魯番繼葡萄之後又一大品牌。

吐魯番的哈密瓜含糖量一般都在12到20度之間,纖維素在0.45到0.8之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蘋果酸、尼克酸和鐵、鈣、磷等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比雞多兩倍,比魚肉多三倍,比牛肉多十七倍,對人肉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人們稱吐魯番的哈密瓜為“名貴之果”,受到中外人們的青睞。甜瓜遷徙到哪裏,那裏甜蜜的事業就開始了。

如今,伴隨著設施農業的春風,吐魯番人在夏冬兩季種植哈密瓜的基礎上,利用溫室大棚在冬春兩季種植哈密瓜,原本隻能在夏冬兩季吃到哈密瓜的日子變成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哈密瓜,尤其是改良後的哈密瓜,成為餐桌上名副其實的名貴之果,“樓蘭神”哈密瓜成為了世界的名牌產品,成為吐魯番葡萄之外的另一張亮麗的名片。

我是個好奇之人,沒有預約,散步途中路過皇家瓜園時獨自闖了進去。從大門口立著一塊牌子上,我知道了這是首家以哈密瓜為主業的瓜果開發、研製、訂單一體化的產業化中外合資企業。公司擁有哈密瓜的生產基地千餘畝,示範推廣哈密瓜新品種30多個,帶動了周邊鄉鎮五千戶農民建成萬畝的西甜瓜科技培訓基地,生產的哈密瓜榮獲自治區一等獎,並包攬了新疆第三屆國際旅遊節暨第十五界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哈密瓜評比前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明珠院士的哈密瓜研究中心試驗示範基地就設在這裏。基地培育種植了金鳳凰、金龍、新紅心脆、西洲蜜一號,無子黑珍珠、長黃皮西瓜二十幾個西、甜瓜優質品種。

置身於吐魯番皇家瓜園生態樂園景區,不僅能吃到香甜可口的哈密瓜,還能了解與哈密瓜有關的人文趣事,走廊裏有許多與哈密瓜有關的名人的畫像,如吳明珠的畫像、《請你嚐嚐哈密瓜》的詞曲作者畫像等,就連曾經吃過哈密瓜的紀曉嵐等文人也被請進瓜園,為生態樂園增添了不少樂趣。

皇家瓜園,當然與皇家有一定的聯係。除了傳說,皇家瓜園裏珍藏了一塊石頭,上麵有清王朝皇家血統的作家愛新覺羅·多澤題寫的皇家瓜園的墨寶,內容是:“皇家瓜園,戊子年冬月,愛新覺羅·多澤。”石頭上還有愛新覺羅·多澤的簡介,清朝皇帝究竟吃沒吃過哈密瓜,已不重要,但皇室後人題寫的園名卻是真的,並成為皇家瓜園與皇室相關的有力證明。

如今,種植哈密瓜不僅是吐魯番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吐魯番農民喜愛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人們遊覽吐魯番的又一個充滿田園風光的勝景。吐魯番皇家瓜園、鄯善縣沙漠甜園都是吐魯番哈密瓜瓜園風光的代表。置身於吐魯番皇家瓜園生態樂園景區,不僅能享受哈密瓜的香甜,更能體會到吐魯番曆史悠久的哈密瓜文化。

經過曆史的積澱和代代吐魯番人的辛勤耕耘,如今,吐魯番的哈密瓜已不再是普通意義的的土產品,它成為吐魯番乃至新疆的一張名片,成為吐魯番人一項甜蜜的事業,就像哈密瓜的品牌“樓蘭神”一樣,蘊涵著神秘與甜蜜。

吐魯番要感謝康熙老漢,若不是他老人家當年一句脫口而出給吐魯番的甜瓜命名為“哈密瓜”,吐魯番的甜瓜再好,也就不會有與其他地方甜瓜的區別了。了解了上述關於哈密瓜的曆史趣事,我再不會忽悠客人了。而溢滿心田的永遠是哈密瓜的香甜和養育哈密瓜的這塊流蜜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