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守望綠洲從柳中城到魯克沁(2 / 3)

魯克沁故城,呈矩形,城牆已不完整,但當年的建製還是可以尋覓。依其殘跡,可以看出,古城東西稍長而南北略短。粗粗步測,東西長有二白多米,南北五十米。城牆保存最好的地段,在古城西南角,高達員眯,城牆頂麵,寬在猿米以上,古城範圍內,曾經見到唐代風格的陶器碎片。這裏出土過高數80厘米的鎦金銅佛像,地表經常可以撿拾到清代小銅錢。這零零散散的殘陶碎瓦、古錢佛像,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古城悠久的曆史文化。

魯克沁綠洲北麵圓千米左右,是曆史上的柳中縣、田地縣縣城北郊,今天已是一片茫茫戈壁。這片礫石鋪地的荒漠,是唐代田地縣城居民們身後的歸宿地,還有高昌回鶻王國臣民們的墓塋。離綠洲不遠,高高聳立在戈壁上的叢叢列列的墓塚,高出地表有兩三米,外圍如同高昌城北的阿斯塔那墓地一樣,圍成“甲”字形的土梁。塋院向東、或者向南開門,左右有一條長長的夾道。就在這樣一區區圍垣中,埋葬著一個小家族的幾代、十幾代成員,顯示著強大有力的血緣紐帶對他們的束縛,也顯示著不同家族集團間地位的差別。

與高昌城郊的晉、唐時期墓葬一樣,墓室前方有長二十多米到數十米的斜坡墓道。墓道側壁,有書寫或刻製的漢文墓誌,書體規整、娟秀。屍體保存完好,男主人在妻妾的簇擁中,安臥在墓室內。供死者享用的各種食品、果品還在食案上擺放得整整齊齊,陶、木用器成組成列,雙手持握的“握木”上,仍然見到彩色斑斕的錦綢。

回鶻時期的墓葬,也錯雜在這片墓地之中,深入圓米多的地下後挖出一座偏室。死者穿衣著鞋,平臥在偏室之中。墓室內隨葬了梳洗、日用物品。出土的棉、麻物品是過去未見過的一種服裝款式。宋、元時期的回鶻民族,以善織“納失失”(一種織金錦)而聞名於當時,墓葬中這些標本,深化了我們對古代回鶻民族織造工藝的具體認識。

從魯克沁綠洲沿庫木塔格沙漠西緣,斜向東南行,不僅可以看到晉、唐時期這種斜坡墓道方式的墓葬,而且還有古代的城堡、佛寺、烽墩,遺跡內有碎陶斷瓦,和唐、宋時期的錢幣。對今天的魯克沁人、鄯善人來說,這些珍貴的資料,不僅是巨大的曆史財富,而且也是無盡的物質財富。

在甘家湖感受了生命的美麗之後,我們又向下一站目的地鹿角灣進發。地名很有詩意,不知緣何叫鹿角灣,當地人也許應了我的“越熟悉的地方越說不清楚”的那句戲言,從他們那裏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隻好借助資料探究鹿角灣名字真正的來曆了。

關於鹿角灣名字來源的說法很多:

一、說這裏曾是天山馬鹿生息繁衍的地方,馬鹿每年要蛻落一次角殼,因此在山澗、河邊遺留下大量蛻落的鹿角殼,鹿角俯抬皆是,故名“鹿角灣”。

二、說明朝初年,姓薛的一家人來此地定居,辟土建村,挖井成泉,常年自流噴湧,水質清冽甘甜,吸引了一隻梅花鹿常來泉邊飲水,因故將鹿角脫落在灣裏,故得名鹿角灣。

三、說頗具傳奇色彩,很久以前,一位美麗的公主被狂風吹到了一個山洞裏,落入已經垂涎公主的美色很久的妖怪之中,此時公主的白馬王子也追到了這裏,就在公主想盡一切辦法逃離的時候,妖怪圍了上來。王子為了保護公主,急中生智變成了一隻梅花鹿馱著公主飛跑,然而妖怪還是很快地追上了公主。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戀人,王子就變成了鹿角形狀的河流擋住了妖怪,因此就有了鹿角灣這個美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