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關於心靈—強大的內心可以召喚幸福(2 / 3)

老先生點頭稱讚:“你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你蓋棟旅館。”

幾年後,他收到一位先生寄來的掛號信,信中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一張邀請函和一張紐約的來回機票,邀請他到紐約一遊。

在抵達曼哈頓幾天後,服務生在第5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這位當年的旅客,這個路口正矗立著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老先生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記得嗎?”

這位服務生驚奇莫名,說話突然變得結結巴巴:“你是不是有什麼條件?你為什麼選擇我呢?你到底是誰?”

“我叫威廉·阿斯特,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說過,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

這旅館就是紐約最知名的希爾頓飯店,這家飯店在1931年啟用,是紐約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國的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

當時接下這份工作的服務生就是喬治·波特,一位奠定希爾頓世紀地位的推手,希爾頓飯店的首任總經理。

成功就是適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在與對方接觸的過程中,需要有“取其精華”的精神,要不斷地以“原來還有這樣的方法啊”、“這點兒應該改正一下”等方式反問自己,以便揚長避短,更快地提高自己。

正如楊瀾女士所說,你選擇加入的朋友圈,也會對你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你的朋友都是一些積極向上樂觀的人,你也會被他們感染的,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整天隻知道報怨生活,卻不會腳踏實地的工作,時間久了,你同樣會被感染的。人在選擇朋友的時候很重要,有時候如果想了解一個人,也可以從他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來了解他的為人。

總之,女人的人脈可以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可以是自己的社會關係,也可以是自己可以借用的人際資源,是家庭中的溫情,是職場中的友善,是生活中的交際,是事業中的溝通。當我們的人脈愈加發達與通暢時,生活就愈加輕鬆,工作就愈加順利,人生就愈加有意思,成功就會離自己越來越近。

4.珍惜獨處的時間

生活中,除了勞作謀生,除了衣食住行,除了交友聚談,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思考。思考需要獨處,這樣看來,獨處幾乎可以說是人人都應當學會的一種生活方式。

三毛說,她想有一間自己的書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寬敞,隻要容的下一桌一椅一台燈即可。桌上放一疊書,燈下是一個真實的人。聽得見自己的心跳。這時候你是你自己,你可以冷靜地審視自己,理解自己,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獨處,不是寂寞與孤獨的自我發泄,會獨處的人是會調節生活的人。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適當的獨處,能給人以充實和樂趣,能讓人在這嘈雜的環境中把握自己。獨處是一種美麗的真實!獨處是一種真實的美麗。生活在這紛擾喧囂的世界,有時真的需要有自己獨處的空間。

獨處,能夠讓你漸漸地看清楚自己“不對”的地方,看清自己習慣於附著在哪個點哪個地方。或者說,看看自己的整個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被什麼所吸附著。真正喜歡並熱烈享受獨處的人無狂喜亦無大悲,多一份寧靜執著,少一份狂熱浮躁,固守著一份達觀祥和的心境,享受著快樂人生。

所以,無論生活多麼繁重,我們都應在塵世的喧囂中,找到這份不可多得的靜謐,在疲憊中給自己心靈一點小憩,讓自己屬於自己,讓自己解剖自己,讓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做回自己……印度心理導師克裏希那穆提在《愛與寂寞》中寫道:隻有當心靈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與孤獨寂寞交流時,才會有感情,才會有愛。獨處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獨自一個人去到大森林裏,傾聽著春天的聲音,也可以沉入靜默之中,從思考中,發現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

可以漫步到水邊,佇立在無聲的空曠中,感受一份清靈。

讓心靈遠離塵囂紛亂的世界,默默的體驗花香,聆聽鳥鳴。可以捧一品香茗,在氤氳的繚繞中慵懶地翻閱一本好書。讓自己在這份難得的寧靜中,到書中解讀關於生活,關於情感的文字。不帶任何偽飾的成分;抑或是微笑,這笑也是甜甜的,是我久蓄於心的一份無法表達的秘密。可以背上簡單的行囊,到向往已久地方去。不要與誰為伴,就自己一個人的旅程,可以天馬行空,自在逍遙。讓孤獨的內心得到釋放的快樂。

獨處,就是要消化這些不平衡的感覺。消化所有的不能接受的結果,消化種種的抗拒,消化以往未了的事件。隨著冰雪消融,我們的心漸漸地柔軟了,漸漸地喜悅了,漸漸地伸縮自如了。於是,智慧的力量應運而生。

獨處作為一種生活的狀態,可以獲取到歡聚中獲取不到的快樂,它可以使自己擺脫浮躁,使心態變得更加清爽,更加單純,也更加豐富。那是一個擺脫了紛擾的時刻,因而可以強烈地感受自己。

獨處並非孤僻,也非孤傲,更非借此顯示自己的孤峭,與眾不同。獨處是於紛繁之中,給自己營造一座心靈的別墅,讓自己真正地安靜下來,整理自己的思緒,尋找丟失了的思想,尋找智慧,甚至是尋找迷失的自我。

我們的心靈既需要走向人群,與人交往,與人切磋,與人共事,感受歡聚的快樂,同樣也需要獨處,就像工作了一天以後,總要回到家中,過另一種日子。

有位丹麥作家可爾·愷戈爾曾經在《獨處》中寫到:“衡量一個人獨處的標準是:在多長的時間裏,以及在怎樣的層次上他能夠甘於寂寞,無需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夠畢生忍受孤獨的人,能夠在孤獨中決定永恒之意義的人,距離孩提時代及代表人類動物性的社會最遠。”獨處是人性的需要,是靈魂的需要,當一個學會與自己獨處的時候,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所以女孩子們,學會獨處吧,當這種美好的感覺越來越穩定的時候,我們的心便不再粘連在某個附著點上。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心才是自如的,喜悅的!

5.遠離泡沫偶像劇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這樣問學生們:“你們長大以後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裏?”所有的女生齊聲回答:“韓國!”老師大惑不解地問:“為什麼?”女生們脫口而出:“韓國帥哥多,有浪漫的愛情……”女孩們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很顯然,這是看太多泡沫偶像劇所造成的後果。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女孩喜歡讓自己沉浸在偶像劇情裏,幻想自己像劇中女主角一樣美麗幸福,事實上,她們已經中了泡沫偶像劇的毒而不自知。一個女孩子在自己博客中寫下的心路曆程,下麵一起來分享一下: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看偶像劇。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因為在這個年齡,對偶像劇裏麵的風花雪月的愛情感覺到一種朦朧的向往吧。一些經曆過了頗多坎坷的感情,有時候卻也是讓自己眼淚流了一大把。更是對裏麵愛而不得的感情感覺心酸。我想,在十七八歲的成長歲月裏,一定有這些偶像劇的身影存在過。

在那個時候,我也一直的以為,可能,在我很老很老的時候,我也還是會像十七八歲的時候那樣,蹲在沙發上,抱著零食看著偶像劇。我一直是這樣以為的。這時就單純的以為,一旦認定了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改變。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日複一日,我眼睛不眨地盯著這些青春電視劇看,其中不乏有讓我感動流淚的,也有讓我興奮得大叫的……然而細數下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在我的腦子裏麵升騰了起來。我討厭這些!是的,我開始厭倦了。其實,看了那麼多的偶像劇,真的是會感覺到厭倦的。

這個時候,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開始覺得,這些偶像劇隻不過是我們在某一個時候的精神支持,並不意味著永久的支持。它隻是在某一個時候給了我們某一個簡單而單純的認知。可是,看著裏麵那些看起來不同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改變的劇情,到底還是會感覺不舒服的。是的。所謂的這些偶像劇,大都是經曆什麼挫折什麼坎坷最後在一起的劇情,對這樣一成不變的愛情,卻是失去了原有的熱情,最後隻是剩著萎靡的精神來看了,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可言。

每個女孩都喜歡幻想,這本無可厚非,當她們感到現實枯燥乏味時,就需要尋找心理安慰。韓劇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做夢的空間和對象,劇中總會突然跳出一位王子、一段奇遇和一個完美的結局。可現實中真有這樣的男人嗎?答案是沒有的。

可是,天天沉溺在偶像劇中的女孩們,卻已經把自己融化其中,她們整日活在浪漫的不可開交的劇情裏,想象著自己是電視裏的女主角。可現實中,她們的日子卻處於貧困潦倒之中:工資花完了,交房租沒錢了。

在真正的現實生活麵前,關於偶像劇的幻想讓人神往,正因如此,偶像劇成了許多女孩們的救星。這種過於迷戀偶像劇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她們缺乏直麵人生的勇氣,她們以為自己看不見敵人,危險就不存在,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

除此之外,偶像劇還會影響一個人對社會的判斷力,偶像劇雖然源於生活,但他絕對高於生活,並且高的不是一點點。如果你想要了解社會了解真實的生活,絕對不能通過這些泡沫偶像劇,因為,時間久了,它們會像毒品一樣慢慢侵蝕你的心靈。

下麵是楊瀾女兒寫給二十幾歲女孩子的關於遠離偶像劇的忠告,我在這裏把它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女孩到了二十幾歲後,就要開始遠離那些虛假的偶像劇了,電視裏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都是生活裏的男孩或女孩向往的,它並不是真的存在的,像電視劇裏出現的一些情節有時候也深深地影響到了人們的觀念,比如一些電視劇裏會出現惡毒的婆婆,或是發現深愛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親兄妹等,這些情節就是為了讓人們的情緒波動的,它並不能與現實生活掛鉤,它是超越了生活的,女孩子不應該再沉溺於這種造假的童話氛圍裏了,有時間多看一些能夠幫助自己的節目。

想了解社會並不能通過那些泡沫偶像劇,它們是毒,有些人中毒很深時,就會讓它們直接影響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像一夜暴富或是一夜間一貧如洗在生活裏或許會有,但不會像電視劇裏播放的那些簡單而直接,愛情與親情也沒有影片裏的那樣絕決與殘忍,偶像劇會影響人們對社會的判斷能力,所以,請遠離泡沫偶像劇。相信一個優秀的女孩,應該不會花大把的時間沉溺在偶像劇裏的。

二十幾歲女孩,關於偶像劇,你現在懂了嗎?不要總在虛幻的影視中找滿足了,睜開眼看看吧,我們活在一個現實的世界裏,需要吃飯,需要靠勞動來生活下去,生活中更沒有那麼多浪漫和驚喜!

6.禮儀修養讓你氣度不凡

美國非常有名的社會學作家亞當·斯金寫過一本《社會階層與運氣》著作,他講到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如果人生像雪峰,禮儀就是攀登雪峰的雪橇,如果人生是河流,禮儀就是承載你遠航的小船,如果人生是本厚書,禮儀是記載你成功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