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有獨特的美,若配上漂亮的衣著,就更能展現出懷孕體態特有的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使自己的心情愉快,充滿自信,有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2.準媽媽吃得講究,寶寶更聰明
根據產前宜清涼的飲食原則,孕婦應避免進食熱性食物,因為熱性食物使人體內熱加重,有礙機體聚血養胎,荔枝和桂圓恰恰屬於這類水果。
有的女性懷孕後,會有妊娠反應,愛吃酸、甜之類的東西,但要注意的是,山楂果及其製品,孕婦不吃為宜。現代醫學證實:山楂對婦女子宮有收縮作用,如果孕婦大量食用山楂食品,就會刺激子宮收縮,甚至導致流產。
孕期吃水果需注意以下幾點:
1.一人吃飯倆人飽。準媽媽一個人要吃足夠保證兩個人的營養需求。
2.妊娠改變不煩惱。除了滿足自己的新陳代謝以外,還要能滿足由於妊娠引起的改變(包括乳房、子宮和血容量的增加以及胎兒、胎盤的生長)而增加的額外需要。
3.增加營養不過剩,要吃的既有營養,又不營養過剩,防止胎兒過大,引發難產。
可能有人會奇怪,現在吃的東西十分豐富,物質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怎麼還會發生妊娠婦女營養不足呢?這是因為挑食或偏食導致母體缺乏營養,這個飲食習慣,使母體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和充足的熱量,營養素不全麵,使某些重要的蛋白質、維生素、電解質或某種微量元素缺乏。
是不是妊娠期間吃得越多,營養越豐富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孕期營養過剩導致難產。有的女性懷孕以後,早期妊娠反應不重,胃口一直很好,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攝取過多營養,造成了孕婦營養過多,體重增長過度,導致巨大胎兒,引發難產和剖宮產率增加。
一些孕婦孕期反應是貪食、進食無度、總感覺吃不飽,於是就放縱自己暴飲暴食、大吃大喝,這種飲食習慣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產後體重恢複緩慢,甚至終身患糖尿病或肥胖症。下麵來看一下孕婦到底該吃什麼:
1.主食:“主食”主要指穀物類食品,包括米、麵、雜糧和薯類等,可提供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而且是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消化後,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在體內能夠被氧化並釋放出熱能,以維持人體基礎代謝和生命活動,是體內主要的能量來源,非孕婦女每天需2000千卡,而妊娠以後每天需2300千卡,平均每天需增加300千卡。
孕婦每天應攝取的主食量:一般地說,孕婦每天的主食以300~800克為宜,早餐50~100克,中晚餐各100~150克。根據妊娠婦女體力活動量的大小、經濟條件的好壞、副食量的多少、孕前體重和孕期體重增加的多少等情況來適當調節主食量。
2.副食:副食主要包括魚蝦等海產品,肉、蛋、奶和豆製品,以及蔬菜和水果等。這類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和植物纖維,是母體代謝和胎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成分。有些營養素在體內可以合成或相互轉化,但許多重要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葉酸和鈣、鐵、鋅等,完全需要從多種食物中攝取。
雖然有些營養素需求量並不很大,但是,如果懷孕以前就不足,或原來不缺,因孕期需求增加而攝入不夠,都會對母兒造成一定的損害。
蛋白質缺乏可影響胎兒腦細胞的生長發育,導致嬰幼兒智力障礙。
葉酸缺乏可導致胎兒畸形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發生。
鐵缺乏容易引起母體造血障礙,發生孕期缺鐵性貧血。
鈣缺乏可影響胎兒骨骼的發育。
鋅缺乏可導致胎兒多種畸形,不過,因為鋅在蛋白質中含量豐富,故蛋白質供應充足時鋅並不缺乏。
3.在妊娠期間,要少吃煎、炸、烤的食品,尤其是油炸食物。以脂肪高和熱量高為特點,炸油中常含有對身體有害的成分,還會使蛋白質、維生素受到破壞。
4.懷孕以後,要注意改變挑食偏食的習慣,也不要暴飲暴食,養成定時進餐和進食有度的習慣。經常吃零食、甜食和大量冷熱飲,會加重胃的負擔,影響正常進食,還會增加過多的熱量,大量飲用咖啡,可導致胎兒體重低和早產。
一日三餐的食量要分配合理,現在不少年輕的上班族女士,與提倡的“早餐宜好,午餐宜飽,晚餐宜少”完全相反,而是“早餐省略,午餐湊合,晚餐補全”,造成上下午營養和熱量不夠,靠飲料和零食充饑,造成肥胖的現象。
妊娠後應多吃一些水果,必須有度,不能以水果替代正餐,不要貪吃某些“高生糖指數”的水果,如西瓜、葡萄和香蕉等,否則容易造成血糖持續過度升高。每餐吃到8分飽。
孕期吃自助餐時,要適當管住自己的嘴,避免在不知不覺中進食過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誘發膽囊和胰腺的疾病。一般來說,每餐不要吃到10分飽,吃8分就可以了,為了避免出現饑餓感,可在兩餐之間和臨睡之前增加少量食品。
準媽媽們在孕期的飲食方麵多下點兒工夫,養成科學和合理的飲食習慣,千萬不要因為孕期的飲食不合理,傷害母親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