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晶狀體情況特殊的超聲乳化手術(三)(2 / 2)

水分離和水分層對硬核超聲乳化非常重要,通過觀察水分離過程,可較準確地估計核的硬度和大小,以利於采用相應的乳化技術。如果水分離不夠充分,超乳過程中難以將核轉動,會給核的乳化增加很多困難。

(四)硬核白內障的超聲乳化方法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中,處理硬核有許多方法。Shepherd的原位碎核技術(in situ fracture)是將核分成四塊乳化吸出;Gimbel的分而治之法(divide and conque)是在核的中央創造一個空間,將超乳針頭和輔助器械平行置於溝槽內,向外用力將核掰開,許多醫生發現這種向外用力,對囊袋和懸韌帶均有一定的牽拉力量,不能過分用力,因此有時分開核塊很困難;Nagahara的乳化劈裂法(phaco-chop)是將超乳針頭埋入核的中心固定核,用劈裂鉤向中心用力,通過機械力量將一個完整的晶狀體核劈成數個容易被乳化的小塊,逐塊乳化吸出;Koch等發現為固定核將超乳針頭埋入硬核的中心有時極為困難,用劈裂鉤分開的核塊比較緊密,很難取出這些核塊,尤其是第一塊。因此,他們設計了攔截劈裂技術(stop and chop),先雕刻一個溝槽或火山口一樣的坑,將核分為兩半,將1/2核塊轉至下方,再用劈核鉤將1/2核塊分割成更小的碎塊,逐塊乳化。

1.蝕刻晶狀體核技術(sculpting nucleus)

蝕刻晶狀體核技術是超聲乳化術最基本的手術技術,手術操作主要包括三個基本步驟:

(1)中央蝕刻晶狀體核(central sculpting)

在核的中央部,將超乳針頭邊向前推邊超聲乳化,乳化的核隨吸引管吸出。術中需要控製硬核的運動,皮質起到很大的作用。若皮質較少,需要從側切口伸入撥核器來輔助固定核。當皮質可以一定程度地限製核的移動時,以雙手技術操作為佳,這樣較易於控製超乳手柄及針頭,並且穩定性好。

中央蝕刻晶狀體核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最好以此種方式盡可能多的去除核。超乳針頭循序漸進,在囊袋內逐漸蝕除核。在下麵有部分核、皮質與後囊膜,上邊遠離角膜內皮的情況下,操作比較安全。應盡可能地散大瞳孔,蝕刻一定要在清晰的直視下進行。如果瞳孔小,虹膜後的晶狀體不能看清,則蝕刻範圍受限。瞳孔的大小是關係到中央蝕刻量多少的重要因素,核的硬度是影響中央蝕刻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