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生都在跟自己的淺薄作戰。參加工作時,一次部門午宴,招待一個外地來京的作者,部室的領導帶了幾個人出席。我到社裏工作不久,怎麼著都應留守。宴會結束,領導和同事帶回一些吃食,讓在家值守的幾個人吃,鬼使神差我說了句“嗟來之食”,把領導和同事的好心完全誤解,也把領導得罪了。事後反思,自己還是太過敏感,太過脆弱。一件本很正常的事情,讓自己看得過重,還進行了放大,不應該有的被冷落的情緒莫名其妙地產生了,所以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來。短練!此後很長時間,隻要想起這件事,自己就想抽自己耳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一是一種病態,二也不利於個人的成長,也於集體有害。你想,一個好生生的集體,由於你的作為而出現不和諧,大家再效仿,還怎麼好得了!那個時候,唯一可以原諒自己的是,那會兒自己還太年輕,俗話說,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年輕人做幾件“淺薄”的事,很容易得到原諒。重要的是,自己要在生活中,通過曆練,提升自己。
佛教高僧傳例中,有一則故事,我記住了大概,說,一師父帶倆弟子出行,至一河邊,正準備過河,適見一女子也欲過河。師父未說話,一弟子抱著女子過了河。在河對岸,女子走了,師徒3人又聚一處。這會兒,另一弟子埋怨說:師父,您看他抱著女子過河。言下之意,師兄弟有違佛規。師父回說:你的師兄弟早就放下了,而你還在抱著。我很欣賞這則佛教故事,早年看過的書不少,忘的也多,但這則故事卻是記住了。且不說抱女子過河的師兄弟如何果決,單說師父與發難的師兄弟之間的境界,顯而易見,相差得太多了,師父的超凡脫俗與弟子的淺薄拘泥畢現。
淺薄不僅僅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觀念中,即便是日常生活,我們在很多方麵由於生活常識的無知,受到懲罰,也是常有的事。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次出差到陝北,地方上的同誌非常地熱情,招待我們吃地方特色美食:盆盆羊肉。做好的美食端上來,是一很大的搪瓷盆。盆裏看不到肉和配菜,隻見一層紅紅的油湯。陝北人喜辣,是那種油潑辣子似的紅。不見熱氣升騰,不見油花翻滾。主人讓我先動筷,先搛。盛情之下,我便先下箸搛了一塊兒盆裏的土豆。匆忙中放進嘴裏,一咬,大事不好,明明看到的是沒有一點兒熱乎氣的盆菜,這一刻,在嘴裏卻其熱無比,那個燙啊!硬撐著不想往外吐,最終還是沒堅持住,最終吐在了自己手裏。邊上的人大笑,說,不能像你那個吃法。要稍等等,涼一下,否則會把人燙壞的。盆盆羊肉的做法,主菜是羊肉,配菜是當地產的很沙很麵的土豆,湯重,油多。盆端上來,乍看上去,上麵的一層油湯確沒有絲毫的熱氣,但其實卻是其熱無比,比看著翻開的水還燙。道理很簡單,油湯不是水,故其表麵不顯熱氣蒸騰,具欺騙性。那一次,我燙得不輕。但有了那一次的教訓,此後,再遇同類事情,我絕謹慎。
日常生活也好,人生體驗也罷,人之能力、品格的高低,說到底,是你日常修為的高低決定。你有閱曆、有常識、有認識,你就會多少遠離淺薄;反之,你就永遠脫不了淺薄以至低俗。我有一個同事,早些年大家在一起共事。因為年齡的關係,同事長我幾歲,故有資本“教育”我。以他對工作的理解,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被重視,自己活得如魚得水一些,想辦法得到領導尤其是一把手的青睞最重要。如何得到青睞?要學會拍,要知道抱粗腿。一旦抱住了,就別撒手。別人怎麼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抱住了一把手的粗腿,是不是給你帶來了好處!別人說三道四,那是嫉妒。拍也是一種本事,不服氣?你也可以去拍啊。對此,我雖不敢苟同,但也佩服同事的勇氣,敢將上不了台麵的很低俗的對於生活的理解、認知,當作生活的信條去宣揚。生活有時也不公平,比較而言,此公這一輩子還真是不虧,直到退休,該拿的拿了,該得到的得到了,隻是不好評價不該得到的是否也得到了,在單位確算得一人物。
我們理解的對於工作和人生,該是一種真誠的態度,所做之事,要有品,不能胡來,要體現正能量,我們相信,隻有真誠地付出,才會有真誠的回報。人不能走歪路,更不能投機。身邊的人,投機的不少。比如,想當官,上位的最簡捷的路徑便是走後門、托關係、送禮。自己能力、本事都弱,又有想法,隻好如此。某一日,一個朋友給我講了一故事。故事裏說某單位一批領導出外考察,空閑中,大領導帶一群中層領導至一奇石市場。大家紛紛解囊,挑選個人喜歡的擺件,錢沒少花!待上車欲走時,忽人們紛紛要上廁所,不解,後經人點撥,才明白就裏。原來買石之人多為送禮,但送禮也最好不要個人掏腰包,上廁所之人多是躲避別的人去找老板開發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