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有好人緣應先有好人圈(1)(2 / 3)

其三就是要寬容、大度。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沒有足夠的氣量和胸懷,交不到一個知心的朋友。隻有當你具備了容人之量,才能使朋友由衷地歸附和尊敬你,才能為你賣命。凡是小肚雞腸、心胸狹窄者,交到的朋友大多是泛泛之交,更不用說同甘共苦了。

孟嚐君是一個大度之人,因此網羅了像馮諼這樣足智多謀之人。

馮諼是一位春秋時期足智多謀而又頗有遠見的智者。因家境貧困而投奔到孟嚐君門下,曾幾次三番地試探過孟嚐君的容人之量。他來到孟嚐君府的第一餐就是極其簡陋的飯菜,借此馮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故作發瘋地唱起來:“劍哪,咱們走吧,這裏沒有魚吃!”兩位門客聽到了,去稟告孟嚐君,說:“有位新來的門客,嫌棄飯食粗糙,還大聲歌唱!擾亂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他們本還以為孟嚐君會非常氣憤,不料孟嚐君居然果決地答應了馮諼的請求,吩咐門客說:“去,給他準備魚肉,令他受到食客的待遇。”兩位門客雖然認為他根本不該有這樣的高貴地位,但又不得不為他準備豐盛的飯菜。於是,第一次的估測令馮諼很滿意,但日久見人心,馮諼準備再測試幾次孟嚐君,觀察他到底有沒有耐心……

過了不久,他又似乎得寸進尺地唱道:“劍哪,我們回去吧,這裏出門沒有車可以坐!”兩位門客又聽到了,都嘲笑他,心想:“看這次孟嚐君怎麼懲治你!”於是稟告孟嚐君,說:“那位不久前嫌棄菜品的門客又覺得出門沒有車坐!您說是不是太過分了,這也……”門客還沒有說完,孟嚐君又說道:“準了,去,給他備車,令他受車客一樣的待遇。”兩位門客更加不服氣,但是還是為他準備了馬車。馮諼坐上馬車,拿著劍,在街上哼著小曲,街上的人們都用不解的目光看他。他到他的朋友家裏,對他的朋友炫耀說:“孟嚐君收我為車客了!”他的朋友當然也很高興,兩人聊得非常盡興。於是,第二次的估測也令馮諼很滿意,但馮諼似乎認為這還不足以令自己為他效勞……

又過不久,馮諼又唱道:“劍哪,咱們回去吧。這裏沒有養家的東西!”這次,兩位門客實在不耐煩了,認為他貪求還不滿足,於是,又稟告孟嚐君:“那位喜歡嫌棄的門客又嫌棄起來,認為府上沒有養家的東西!您說他是不是……”孟嚐君說:“那又怎樣?準了,給他養家的東西不就可以了。這個人哪,活著就應該盡全力令別人滿足,自己不就滿足了?”孟嚐君倒把兩位門客教導一番。兩位門客更加厭惡馮諼了,但還是照孟嚐君的意思侍候了他。

經過這幾次的測試,馮諼漸漸發現,孟嚐君是一位很大度很仁慈的君主,一定懂得怎樣愛護老百姓。所以,他準備用自己的足智多謀輔佐這位原本與自己素不相識的主人,令他更加成功,也盼望自己的聰明才幹可以為天下的老百姓排憂解難,令國家更加富強。

有一次孟嚐君讓馮諼去封地薛,向農民收租子。馮諼到了薛地,當著貧苦百姓的麵,一把火把債券全燒了,相當於說:各位貧苦的農民兄弟,今年你們的農業稅全免了!他還假傳“聖旨”說這是孟嚐君本人的意思。

馮諼回來複命。孟嚐君問:收上來什麼奇珍異寶?馮諼說:我看你的倉庫裏什麼寶貝都不缺了,唯獨缺乏“仁義”,所以就給你收回一堆“仁義”。孟嚐君聽了很不高興,但也沒有勃然大怒,而是對馮諼揮揮手說,算了算了,你下去吧。

事情就這麼巧,後來這孟嚐君落難如喪家犬般逃入薛地,薛地百姓簞食壺漿、夾道相迎,孟嚐君大為感動。馮諼對孟嚐君說,這就是我為你收回的寶貝——“仁義”。

孟嚐君門客之中,有個人十分愛慕孟嚐君的夫人。有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嚐君,並說:“食君之祿,卻愛君之夫人,此人也太不夠義氣了,閣下何不殺了他?”孟嚐君說:“悅人之貌,漸生愛心,此亦人之常情,你可不要再提此事啦。”

過了一年,孟嚐君召來那個愛慕夫人的門客,對他說:“你在我處時日也不算短了,一直未能為先生覓到好職位。小官職先生又會不屑一顧,田文又不敢委屈大才,恰好如今的衛君與田文是布衣之交,田文願替先生準備車馬錢幣報效衛君。”這個門客去到衛國以後,很受衛君的看重。

後來齊、衛兩國關係一度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麵,衛君極想糾集諸侯進攻齊國。這時那個門客站出來對衛君說:“孟嚐君不知道臣無德無能,把臣推薦於王。臣曾聞先王之事,過去齊、衛兩國君王殺馬宰羊,彼此立下盟約:‘齊、衛子孫,不得刀兵相向,若違背誓言出兵攻伐的,下場有如此馬此羊!’如今大王約集諸侯,準備進攻齊國,正是違背先君盟約,同時也欺騙了孟嚐君。臣希望大王息怒,不要再計劃伐齊的事了!大王聽從臣的勸告也就罷了,如若不聽,像臣這樣不肖的,也會把自己頸項之血濺在您的衣襟之上!”衛君於是打消了伐齊的念頭。

齊人聽到這件事,都讚歎道:“孟嚐君真可謂善於待人處世,因此能夠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