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理財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不能一時衝動,不能憑借運氣,更不能投機取巧。要想學會理財,增值財富,就必須下功夫鑽研理財這門學問,積累理財知識,領悟理財精髓,充實自己的大腦,培養自己的眼光,把理財知識巧妙運用於具體實踐當中,勤於理財,善於理財。

理財的知識和技巧

知識就是力量,信息是成功的奠基石。在理財時,最重要的就是詳細了解各方麵有利和不利的信息,進行綜合的判斷與分析,力爭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掌握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和方法。

在當今社會,儲蓄仍然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將錢存入銀行,在短期內雖然是最安全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理財方式。你或許會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其實存款到銀行最大的弊端就在於利率太低,非常不適合個人長期投資。我們假設一個人每年存入銀行1.4萬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之後他就可以累積169萬元。但是這個結果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較,兩者收益相差達到七十多倍。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上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也就是說,你的錢實際上已經貶值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儲蓄,如果能操作得當,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長期不動用的活期存款換成定活兩便存款,急用時可以及時取出,獲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時到期也會得到定期的利息,遠遠高於活期儲蓄的收益。

有些人雖有投資意識,卻沒有投資經驗,對基金、股票、黃金、外彙一竅不通,他們經常會問理財師“現在有什麼好的股票、有什麼好的基金,請推薦給我,我去買”。其實,理財師隻是綜合市場情況對投資者提出一個購買建議而已,買或者不買和買進還是賣出的最終決斷權取決於投資者自己。如果投資者自己不會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產品也不會帶來收益。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掌握理財知識,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賴別人。

吉姆-羅傑斯是一個在10年間賺到足夠一生用的財富的投資家,一個被股神巴菲特譽為對市場變化掌握無人能及的趨勢家,也是一個兩度環遊世界(一次騎車、一次開車)的夢想家。

吉姆-羅傑斯21歲開始接觸投資,之後進入華爾街工作,與索羅斯共創全球聞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代,該基金成長超過4000%,同期的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才成長不到50%。吉姆-羅傑斯的投資智能已得到數字證明。

從口袋隻有600美元的投資門外漢,到37歲決定退休時家財萬貫的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用自己的實踐證明,要想致富,必須掌握投資理財的知識和技巧。

人們常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為出色的商人,他們經商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們即使有錢也不會存在銀行裏。他們很清楚這筆賬:把錢存在銀行裏確實可以獲得一筆利息收入,但是由於物價的上漲等因素基本上使得銀行存款的利率幾乎是相抵消了的,甚至是負增長。所以,猶太人有錢了一般多是投資實業,或者放貸。他們是絕對不會將錢放在銀行裏“睡覺”的。猶太人這種“不做存款”的秘訣,其實正是一種科學的資金管理方法。在中國也同樣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有錢不置半年閑”,這是一句很有哲理意味的理財經,指出了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用錢來賺錢的真諦。

在我國也有這樣的一個年輕人項建庭,他沒有任何家庭背景,最高的資本也隻是大專學曆。他從月薪800元的工作開始,隻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就成為擁有3套房產,淨資產200多萬元的80後百萬富翁。他走上富翁之路的途徑就是掌握了理財知識和方法,很值得20幾歲年輕人學習。

總而言之,20幾歲年輕人要想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必須多學習掌握理財的知識和技巧,並把知識運用於理財實踐當中。

了解必要的稅務知識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無償性、強製性、固定性。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投資辦企業,就要繳納相應的稅金。所以,學習投資就要了解中國的稅收製度和相關的稅務知識。

中國的稅種現在按大的分類,主要有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和其他稅。

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車輛購置稅等。

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

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

財產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等。

行為稅:印花稅、車船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其他稅:農林特產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

作為個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必然會對不同的投資方式進行比較,選擇最佳方式進行投資。在目前,個人可以選擇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兩種:證券投資和實業投資。

證券投資涉及的稅收知識並不多,如股票投資現在隻繳納印花稅,其他稅收暫時免征。這裏主要講述實業投資的稅務知識。一般而言,個人可選擇的實業投資方式有:作為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從事承包承租業務、成立個人獨資企業、組建合夥企業、設立私營企業。在對這些投資方式進行比較時,如果其他因素相同,投資者應承擔的稅收,尤其是所得稅便成為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下麵就各種投資方式所應繳納的所得稅進行分析。

1.個體工商戶的稅負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例如,某個體工商戶年營業收入54萬元,營業成本42萬元,其他可扣除費用、流轉稅金2萬元,其年應納稅額為(540 000—420 000—20 000)×35%一6 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28 250元,稅後收入為100 000—28 250=7l 750元。

2.個人獨資企業的稅負

稅收政策規定,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樣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所承擔的稅負依年應納稅所得額及適用稅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年應納稅所得額為6萬元,適用稅率為35%,應納個人所得稅60 000×35%一6 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 250元,實際稅負為14 250÷60 000×100%=23.75%。

3.私營企業的稅負

目前設立私營企業的主要方式是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即由兩個以上股東共同出資,每個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作為投資者的個人股東以其出資額占企業實收資本的比例獲取相應的股權收入。作為企業法人,企業的利潤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當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時,按股息、紅利所得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這樣,投資者取得的股利所得就承擔了雙重稅負。

由於單個投資者享有的權益隻占企業全部權益的一部分,其承擔的責任也隻占企業全部責任的一部分。但是,因其取得的收益是部分收益,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稅負個人投資者也按出資比例承擔。

例如:個人投資者占私營企業出資額的50%,企業稅前所得為12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應納企業所得稅120 000×33%=39 600元,稅後所得為l20 000—39 600=80 400元,個人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為80 400×50%=40 200元。股息、紅利所得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投資者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40 200×20%=8 040元,稅後收入為40 200—8 040=-32 160元,實際稅負為(39 600×50%+8 040)÷(120 000×50%)×100%=46.4%。

4.合夥企業的稅負

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在合夥企業中合夥損益由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企業成立後,各投資人獲取收益和承擔責任的比例就已確定。和個人獨資企業一樣,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合夥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各合夥人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但是由於合夥企業都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合夥人,而每個合夥人僅就其獲得的收益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合夥企業有5個合夥人,各合夥人的出資比例均為20%。本年度的生產經營所得為30萬元,由各合夥人按出資比例均分。這樣每個合夥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00 000×20%×35%一6 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 250元,稅後收入為60 000一14 250=45 750元。合夥企業每個合夥人的實際稅負為23.75%(14 250÷60 000×100%)。

在上述幾種投資方式中,一般說來,在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稅負是一樣的,私營企業的稅負最重。但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私營企業等三種形式的企業,是法人單位,在發票的申購、納稅人的認定等方麵占有優勢,並且可以享受國家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

在三種企業形式中,私營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出現,隻承擔有限責任,風險相對較小;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由於要承擔無限責任,風險較大。特別是個人獨資企業還存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等相關法規不健全不易操作的現象,加劇了這類企業的風險。而合夥企業由於多方共同興辦企業,在資金的籌集等方麵存在優勢,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少。相對於有限責任公司而言,較低的稅負有利於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發展。個人投資者在製定投資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麵的因素,選擇最優投資方案。

掌握必備的金融常識

1.什麼是複利

所謂的複利就是俗話說的“利滾利”,其計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的期數次方。這個期數是和你的利率對應,利率按年利率算,期數就以年為單位,如10年、15年。如果利率按月利率計算,那期數的單位就是月了。

例如:1萬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計算,第一年末你將得到1.1萬元。把這1.1萬元繼續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末是1.1×1.1=1.21,如此第三年末是1.21×1.1=1.331……到第八年就是2.14萬元。

同樣,如果你的年收益率為20%,那麼三年半後,你的錢就翻了一番,一萬元變成兩萬元。如果是20萬元,三年半後就是40萬元。

綜合起來,要讓複利成為可觀的累積,需要具備三個條件:足夠數量的本金;好的投資渠道;足夠的耐心和精力。

2.什麼是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是一種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

泡沫經濟主要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而言的。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並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企業股票或國家發行的債券等。虛擬資本有相當大的經濟泡沫,虛擬資本的過度增長和相關交易持續膨脹,與實際資本脫離越來越遠,形成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隻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3.什麼是洗盤:投機者先把股價大幅度殺低,使大批小額股票投資者(散戶)產生恐慌而拋售股票,然後再把股價抬高,以便乘機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