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2 / 3)

具體操作方法是,在股價拉升到某一階段,突然打壓股價,使投資者誤以為莊家在出貨,紛紛賣出股票,而莊家在低位全部吃進,等到賣盤稀少時,再往上拉抬股價,並促使前期出貨的投資者在高位重新買回籌碼。一般在一隻股票的拉升過程中,莊家要經過多次洗盤。

4.什麼是倉位

倉位是指投資人實有投資資金和實際投資的比例。

比如你有10萬用於投資基金,用了4萬元買基金或股票,你的倉位是40%。

如你全買了基金或股票,你就滿倉了。

如你全部贖回基金賣出股票,你就空倉了。

如果目前市場比較危險,隨時可能跌,那麼就不應該滿倉,因為萬一市場跌了,你賣出可能虧,同時你也沒有錢買入,就很被動。通常,在市場比較危險的時候。就應該半倉或者更低的倉位。這樣,萬一市場大跌,你發現你持有的股票跌到了很低的價位,你可以買進來,等它漲的時候,再把你原來的賣掉,就可以賺一個差價。

一般來說,平時倉位都應該保持在半倉狀態,就是說,留有後備軍,以防不測。隻有在市場非常好的時候,可以短時間的滿倉。

5.什麼是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指股利總額與期末普通股股份總數之比,即每一股股票一定期間內所分得的現金股利。股利總額是指用於分配普通股現金股利的總和,這裏隻考慮普通股的情況。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實務中,投資者需要關注每股股利是否含稅,因為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所得的股息、紅利所得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一般由發放部門代扣代繳。

6.什麼是漲停板,跌停板

為了防止證券市場上價格暴漲暴跌,避免引起過分投機現象,在公開競價時,證券交易所依法對證券所當天市場價格的漲跌幅度予以適當的限製。即當天的市場價格漲或跌到了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漲跌,這種現象的專門術語即為停板。當天市場價格的最高限度稱漲停板,漲停板時的市價稱為漲停板價。當天市場價格的最低限度稱為跌停板,跌停板時的市價稱跌停板價。

7.什麼是跳空

股價受利多或利空影響後,出現較大幅度上下跳動的現象。當股價受利多影響上漲時,交易所內當天的開盤價或最低價高於前一天收盤價兩個申報單位以上。當股價下跌時,當天的開盤價或最高價低於前一天收盤價在兩個申報單位以上。或在一天的交易中,上漲或下跌超過一個申報單位。以上這種股價大幅度跳動現象稱之為跳空。

風險的概念和分類

1.什麼是風險

風險是一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危險發生的意外性和不確定性,包括損失發生與否及損失程度大小的不確定性。風險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地震、火災、洪水等自然風險;雇員的惡意行為、不良企圖等道德風險;疏忽大意、重大過失等人為風險;供求關係變化、價格上漲等市場風險,此外還有技術風險、政治風險等等。

從風險角度看理財

目前市場上理財產品種類繁多,對於20幾歲非專業投資者而言,往往隻注意到預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忽視了產品中蘊藏的風險因素。但是收益率和風險是一對矛盾。一般說來,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兩者呈正比例關係。隻不過要發現產品中的風險點,需要投資者熟悉相關金融知識,而這往往是一般投資者所欠缺的。

第一類:低風險程度的理財產品

銀行存款和國債由於有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作保證,具有最低的風險水平。同時收益率也較低,投資者保持一定比例的銀行存款主要是為了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滿足生活日常需要和等待時機購買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第二類: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主要為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型基金,這類產品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個市場本身就具有低風險和低收益率的特征,再加上由基金經理進行的專業化、分散性投資,使其風險進一步降低。

第三類: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信托類理財產品是由信托公司麵向投資者募集資金,提供專家理財、獨立管理,投資者自擔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這類產品投資者要注意分析募集資金的投向,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信托公司自身的信譽。

外彙結構性存款,作為金融工程的創新產品,通常是幾個金融產品的組合。如外彙存款附加期權的組合,這類產品通常是有一個收益率區間,投資者要承擔收益率變動的風險。

偏股型基金,是由基金公司募集資金按照既定的投資策略投向股市,以期獲得較高收益率的一類產品,由於股市本身的高風險性質,這類產品風險也相對較高,本金也有遭受損失的可能。

第四類: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股票、期權、黃金、藝術品等投資項目,由於市場本身的高風險特征,投資者需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敏銳的判斷分析能力才能在這類市場上取得成功。

投資者可從兩方麵分析自身可承受風險水平

(1)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可依年齡、就業狀況、收入水平及穩定性、家庭負擔、資產狀況、投資經驗與知識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2)風險承受態度即風險偏好。可以按照自身對本金損失可容忍的損失幅度及其他心理測驗估算出來。

總之,投資者在進行理財前應先評估自身的可承受風險水平,並深入了解準備投資的產品,對於不熟悉的產品可向相關領域專業人士進行谘詢。避免片麵追求理財的高收益率。

2.風險的種類

(1)從風險的定義來看,投資風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損失;另一種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購買力的可能性損失。

在多種情況下,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都有可能遭受損失。對於股票持有者來說,發行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而出現虧損時,或者沒有取得預期的投資效果時,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其分派收益就會減少,有時甚至無利潤可分,投資者根本就得不到任何股息;投資者在購買了某一公司的股票以後,由於某種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影響,大多數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未來前景持悲觀態度,此時,因大批量的拋售,該公司的股票價格直線下跌,投資者也不得不在低價位上脫手,這樣,投資者高價買進、低價賣出,本金因此遭受損失。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債券發行者在出售債券時已確定了債券的利息,並承諾到期還本付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債券發行者都能按規定的程序履行債務。一旦債務發行者陷入財務困境,或者經營不善,而不能按規定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甚至完全喪失清償能力時,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就必然會遭受損失。

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購買力損失,主要來自於通貨膨脹。在物價大幅度上漲、出現通貨膨脹時,盡管投資者的名義收益和本金不變,或者有所上升,但是隻要收益的增長幅度小於物價的上升幅度,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購買力就會下降。通貨膨脹侵蝕了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2)從風險產生的根源來看,投資風險可以區分為企業風險、貨幣市場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和購買力風險。

(3)從風險與收益的關係來看,證券投資風險可分為市場風險和非市場風險兩種。

市場風險是指與整個市場波動相聯係的風險,它是由影響所有同類證券價格的因素所導致的證券收益的變化。經濟、政治、利率、通貨膨脹等都是導致市場風險的原因。市場風險包括購買力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和貨幣市場等。

非市場風險是指與整個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它是某一企業或某一個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例如,管理能力、勞工問題、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對於證券收益的影響。非市場風險包括企業風險等。

具有較高市場風險的行業,如基礎行業、原材料行業等,它們的銷售、利潤和證券價格與經濟活動和證券市場情況相聯係。具有較高非市場風險的行業,是生產非耐用消費品的行業,如公用事業,通訊行業和食品行業等。

證券風險的成因

有收益就有風險,投資理財也不例外,在投資理財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風險。證券投資可能會出現更大的風險,證券市場中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風險歸納起來不外兩大類:一類是外部客觀因素所帶來的風險;另一類是由投資者本人的主觀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外部客觀因素所帶來的風險有:

1.利率風險

這是指利率變動,出現貨幣供給量變化,從而導致證券需求變化而導致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利率下調,人們覺得存銀行不合算,就會把錢拿出來買證券,從而造成買證券者增多、證券價格便會隨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調,人們覺得存銀行合算,買證券的人隨之減少,價格也隨之下跌。例如1988年8、9月間,我國銀行利率上調,對一些原來買債券的人來說,當初購買時就是因為看中債券比銀行利率高,有的好不容易才通過各種關係購得。這時,債券回報率反比銀行利率的回報率下降了,而且還不能“保值”,所以有不少債券投資者向銀行、發行債券的企業以及新聞媒體呼籲,要求調高債券利率。實際上,這正是他們缺乏投資常識,不知道買證券還會遇上利率風險的一種反映。

2.物價風險

也稱通貨膨脹風險,指的是物價變動影響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這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重要物品(如電、煤、油等)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大部分產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種是物價指數的變動。一般來說,在物價指數上漲時,貨幣貶值,人們會覺得買債券吃虧了,而引起債券價格下降,1988年搶購風時100元麵值的國庫券以七八十元的價格拋出,就是受此影響。但是,股票卻是一種保值手段,因為擁有企業資產的象征,物價上漲時企業資產也會隨之增值,因此,物價上漲也常常引起股價上漲。另一方麵,物價上漲,特別是煤、電、油的價格上漲,使企業成本增加,這時投資股票也不免會有風險。不過總的來說,物價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股市則會興旺。

3.市場風險

是指證券市場本身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

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係,包括政治局勢動蕩、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反而跌進票麵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麵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4.企業風險

是指上市企業因為行業競爭、市場需求、原材料供給、成本費用的變化,以及管理等因素影響企業業績所造成的風險。企業風險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營業風險,這裏有市場上某種產品飽和滯銷的因素,也有政府產業政策的影響,使某一行業或產業受到限製。例如為防治汙染,有汙染性的企業或因此關門,或遷移,或必須花極大費用去整治汙染,從而造成企業利潤大大下降甚至虧損。二是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財務狀況不良,包括財務管理不當,規劃不善,擴充過失等,從而造成不應有的營業損失和資本損失。一個企業若發生營業性風險尚可調整方向。若遇財務風險,有時在其會計報告中會用不屬實的財務數據來欺瞞股東,誤導投資人,當財務報告中突然出現大額營業外收入或非常利益所得,看起來公司獲利大為增加時,需特別引起注意,這很可能是一種假象,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