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3 / 3)

基金重視的是價值投資,是長期投資。對20幾歲的人來說,可能獲得最大成功的方法,就是對自己精挑細選的基金,長期堅定持有。

投資基金一定要樹立長期理念,不要因過多關注基金的短期漲跌而受到幹擾,這好比一個人玩著悠悠球翻山越嶺,當他將所有的精力都專注於悠悠球在拉繩上忽上忽下的時候,可能就會看不到山有多高。

因此,在麵對種類繁多的基金產品時,隻有能夠長期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的基金,才具有長線投資價值。投資者可通過中國基金網貨比三家,查閱各基金產品在過去幾年內的淨值變動情況,選出業績穩定的優秀基金並長期持有。

基金投資是一種相對穩健、風險較低的投資方式,所以,投資者可以選擇長期持有的策略。長期持有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操作成本較低。申購、贖回一個基金一般要承擔1.5 %到3%左右的交易費用,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較大的成本。而長期持有可以避免頻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減免贖回費用,無形中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回報。

其次,投資者不必煩惱選時的問題。什麼時候買入才是最佳的時機,這對一個普通投資者而言確實是一個難題。而從長線投資來看,隻要整體經濟形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選時就不是主要問題。

但是,長期投資不等於長期持有和死守不放。順應不同的時機,環境與個人的投資目標及階段,建立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並定期評估調整已有的投資方案才能在長期投資中最終獲利。所以,要想放長線釣大魚,還要做足功課才行。也就是說,選擇績優基金,才是長期持有的前提。如果是一隻長期表現欠佳的基金,及時換掉它才是明智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基金業績暫時不振不是選擇贖回的重要理由,投資者應將考察基金的時段適當延長——給基金一點時間,長線觀察有助於洞察一隻基金的真實品質。2007年初低價股風靡一時,一些堅持價值投資的基金不願隨波逐流,業績一度不佳。如果僅憑當時幾個月的表現就作決定,很可能錯過一些好基金。

投資基金要防範風險

最近幾年,20幾歲的年輕人投資基金的越來越多,但有些投資者對基金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投資基金會穩賺不賠。對此,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不可期望過高,更不可把基金當做無風險投資。投資者應該明白,隻賺不賠是神話,有賺有賠才是現實。股市也好,基金也罷,都是風險投資,既然是風險投資,就會有贏有輸,這世上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

現在投資者對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存在過高的期望,以為每年都會有極高的收益率。對此,基金理財專家提醒年輕投資者,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過度投機,不僅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甚至不惜借錢買基金,這種風險非常大。投資基金是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千萬不可抱著賭博的心態進行投機,一旦市場下跌,這部分投資者會因為放大資金杠杆而遭受巨大虧損。

有些投資者並不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對風險大小不同的基金品種不加以區分,結果購進高風險產品,投資虧損時無法承受,最終虧本退出。也有不少投資者並不清楚什麼是股票型基金,什麼是混合型基金,什麼是債券型基金。按照法律定義,投資股票的比例在60%到95%之間的基金為股票型基金;投資債券的比例不低於80%的基金為債券型基金;既不符合股票型又不符合債券型基金的基金稱為混合型基金。

風險承受度包括風險承受力及風險忍受力兩方麵,有些投資者風險承受力不錯,可以承擔10萬元的虧損,但風險忍受力不強,虧了1萬元就受不了,茶飯不思,無心睡眠,最後趕緊贖回,造成虧損。有些投資者風險忍受力不錯,可以忍受10萬元的損失,可是家庭經濟狀況不妙,虧1萬元的時候,家庭開支便極為緊張,沒辦法,隻能忍痛贖回應急,造成虧損。

其實,年輕投資者很容易測試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態度。我們常說”量入為出“,實際上就是風險承受能力的問題。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要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情況進行選擇,最好選擇不同類型風格的基金搭配投資,形成組合。所以,20幾歲的投資者要摒棄基金隻賺不賠的錯誤觀念,正確認識基金,要清楚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1.基金是長期理財的有效工具。自1998年以來,各年度成立的基金至2007年2月2 日累計淨值平均增長率相比較可以看出,基金持有的時間越長,收益也就可能越大。1998年和1999年成立的基金至2007年2月2日累計淨值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387.94%和206.67%。由此可以看出,基金的年複利增長率要遠遠高於定期存款利息。基金年複利平均增長率最低的13.83%(2000年成立的基金平均增長率)都要高於5年期存款利息9.69個百分點。

2.不同種類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不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在市場上漲行情中的收益是比較高的,但在市場下跌行情中也是損失比較大的。開放式基金中的債券基金、保本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和風險則相對都比較小。

3.投機或短炒將帶來很大的損失。投機者如果選錯了入市時機,則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恢複本金。從2001年3月2日到2003年11月28日,上證綜合指數從1985.11點下跌到1397.22點,下跌了29.61 %。33隻封閉式基金完整經曆了這段時期,平均增長率為一8.58%。如果考慮折價因素,投資者要經過32個月才能恢複本金。從2004年10月1日到2005年12月2日,上證綜合指數從1422.93點下跌到1094.29點,下跌了23.10%。122隻基金完整經曆了這段時期,平均淨值增長率是一6.94%。投資者要經過18個月才能恢複本金。

曆史事實告訴我們,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市場,也沒有隻賺不賠的金融產品。上述統計也說明,以投機的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其承受的投資損失越大,恢複本金所花費的時間也越長。

認識到基金的風險,投資者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減少風險。因此,投資者應根據基金的風險大小以及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把基金的業績和風險與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特征相匹配,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

投資者可以進行基金的組合投資。開放式基金組合投資的好處首先在於可以分散市場風險,避免因單隻基金選擇不當而造成較大的投資損失;其次在於可以較好地控製流動性風險,即開放式基金的贖回風險,如果投資過分集中於某一隻開放式基金,就有可能在需要贖回時因為流動性問題無法及時變現。一般來說,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適宜投資的基金數量應在10隻左右;資金規模較小的個人投資者適宜投資的基金數量為2~3隻。

如果數量太多,則會增加投資成本,降低預期收益;太少則無法分散風險,贖回變現時會遇到困難。

總之,投資者要慎重入市,盡量降低風險,實現穩健收益。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千萬不要把基金當成沒有風險的萬能投資工具,而要清楚地認識到,它隻是投資的風險和虧損的幾率相對比較小而已。

投資基金的注意事項

從2007年下半年到現在,股市持續下跌使基金淨值出現大幅下挫,不少基民開始恐慌,在贖與不贖之間左右為難,還有一些投資者頻繁申贖,想攤低成本或換隻好一點的基金。市場下跌造成許多非理性操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又加重了投資者的損失。

對基金一知半解便貿然投資很可能會讓你吃虧。投資前,請仔細考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基金如何運作。在當前市場環境中,20幾歲投資者應該避免以下常見錯誤:

1.”炒基金“做法不足取

利用”波段“短線炒作是許多人投資股票的方法,但在基金投資上則是大錯特錯。因為開放式基金不存在價格與價值的差異,不像股票一樣受供給需求影響,它由基金管理人運作業績決定。

某基金公司對旗下的一隻股票基金的實際申購贖回情況做過一個統計:2007年7月5日,市場處於階段性低點,當日該基金的申購量為566筆;2007年10月16日,市場處於階段性高點,當日該基金的贖回量為1540筆。能夠同時做到低點買入、高點賣出的隻有兩筆,這足以證明了要準確把握波動是多麼困難。所以,短線炒基金的做法並不可取。

2.分紅後投資人的實際收益會減少

分紅後,基金淨值會有一個突然下落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基金投資人的收益會減少。分紅使得基金的淨值下降,但是基金的累計淨值依然是不變的,投資人的實際收益也是不變的。

3.關注基金的長期評價

基金的過往投資業績並不能代表未來表現,基金短期排名更不能作為評價一隻基金好壞的標準。以美國市場為例,1972~1982年這10年後,隻有3隻基金在第二個10年中,依然留在前20名的行列。中國市場2004年排名前10名的基金,到了2007年,平均排名降到78名。由此說明,常勝將軍在任何市場都不容易找到。基金投資專家認為,衡量一隻基金的表現是否穩定,至少要觀察3~5年,然後結合最近的表現,再作出選擇。

4.新老基金各有優勢

部分投資者認為老基金申購費用高,淨值也有較大升幅,買老基金比買新基金貴,不劃算,不願意選擇老基金。其實,老有老的好處,比如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一家經曆牛、熊市後仍能取得較好整體業績的基金公司,通常可以證明其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投資理念和風格,並且擁有一流的投資管理團隊。

同時,由於有豐富的市場經曆,這樣的公司應付市場變化的能力通常會比較強,在震蕩市中,這種能力尤為重要。而且老牌績優基金的客戶群較為穩定,有利於基金的穩定運作。新基金和老基金都有各自的優勢,不分新老,隻分好壞,作為投資者,關鍵要了解他們的特點,根據自身情況作出適當的選擇。

5.不要頻繁申購與贖回基金

市場的巨額贖回潮,造成一些持有者心理恐慌,另外還有一些投資者擔心,其他投資人的贖回會導致基金淨值的下降,這是對基金認識的一個誤區。

股票升值,許多投資人選擇在高位大量賣出,會導致股票市值下跌,但基金不是股票,其淨值並不會因為遭遇巨額贖回而下降。實踐證明,大部分投資者在贖回後,都會以更高的價格再買回來,這樣很不劃算,一般的申購費率為o.25 %~0.5%,一個來回,1.5%~2%的收益便化為烏有。

另外,分紅後基金淨值會出現突然下落,但這並不意味著基金投資人的收益會減少。因此,投資者不要頻繁購買與贖回基金,除非有以下理由:(1)需要用錢;(2)達到目標收益率;(3)基金表現不好,想做基金轉換;(4)打算徹底離開證券市場。

6.淨值高低不是選擇基金的唯一標準

很多年輕新基民認為,基金淨值越低,其上升空間越大,收益越有保障。實際上,投資者這一常規思維存在著很大的誤區。

基金業績的好壞與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風險控製能力密切相關。在同一時點,無論淨值低的基金,還是淨值高的基金,麵臨的市場條件都是相同的,而基金未來的投資收益完全取決於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水平,與目前基金淨值沒有太大關係。雖然基金產品的過往業績也是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的標準,要考察基金的曆史運作業績,真正應該關注的指標是”累計淨值增長率“。

7.基金應長期持有

”買基金就應該長期持有,不要像股票一樣炒來炒去“,但是在大盤不穩定或者不景氣的時候,長期持有,並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長期投資並不等於簡單的持有,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心態+中期策略性操作“,即堅定證券市場一定存在投資機會的前提下,采取階段性審視與適度調整投資重點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基金投資的有效性。

8.購買多隻基金能分散風險

不少投資者都認為購買多隻基金能分散風險,因此手中常常有數隻甚至數十隻以上的基金。對此,專業人士認為投資組合並不簡單等於購買得多就可分散風險。

如果是投資開放式股票基金,它們幾乎都是大同小異,其投資品種的相似性超過70%,因而風險的相似性也至少達到70%。而真正合理的投資組合,並非將投資領域專注於某一類基金,而是把適當比例的資金分散投資到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等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上,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規避風險。